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专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倍增,但是我国现阶段却存在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主观方面因素和客观条件的束缚共同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如何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现状 措施
引 言
伴随着每年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之间生源竞争激烈,因此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生数量,降低了对学生选拔的要求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一些不足。高职院校应比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型技术的培养,培养生产建设等方面一线基础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蓬勃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但是由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就业压力增大,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与能力社会认可度普遍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型不匹配,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过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设置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这种结果必然导致部分专业供大于求,部分专业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重招生轻就业”这一现象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学校的党政干部或者从事学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兼职,这样就导致所谓的就业指导只是形式化,并且部分院校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这方面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经费,学校很少有机会去深入的和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更无法及时而全面的收集到就业的学生和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情况,最终影响了待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抉择。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观原因导致的就业难问题。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要求过高,就业思想观念落后。通过对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一些毕业生虽然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有所了解,但是很多毕业生对工作的待遇和环境的理想值过高,不愿意从事基础一点的工作,不愿意到小一点的城市发展,不愿意找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另外还有很多毕业生没有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只是依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因此错过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岗位。
(四)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一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显得很突出,導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推广以后,高职院校学生快速递增,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这个就是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目标之一。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解决对策
(一)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的就业应该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成效与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密切相关。设置教学模式时,应加强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并且提高其就业的质量和满意度。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从而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和需要[1]。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各方面素质,教授专业课程时,应安排专业性老师讲解,日常教学活动中,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努力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教师自身要到企业中学习,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应加强对社会所需人才发展方向的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岗位得到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职业操守和道德。
学生的个人心理原因也会造成就业困难,因此高校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在就业时才能勇敢的走出自己这一步,在高职院校的学习阶段学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另外,教师应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从而让学生以后能正确的面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同时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加强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把自身的各项硬件准备好,从而为以后能适应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四)高职院校调整教学结构,培养适应企业的毕业生。
高职院校的重点应该是加强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以企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然而,目前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中,某些课程的制定有很大的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是脱节的,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没有进行创新。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把培养专业性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相联系,专业设定缺乏特色,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岗位[2]。
参考文献
[1] 聂影.浅谈人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 2017(33).
[2] 赵润平.浅析高职德育课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策[J].课程教育与技术研究. 2014(32).
作者简介:隆腾,中共党员,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副院长 全脑记品牌创始人 ,青少年大脑开发实践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IMHTC催眠治疗师、美国NGH核可催眠治疗师、国际脑力运动推广大使、大学生就创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