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顺利
(山西省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85例
贾顺利
(山西省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慢性胃炎;健脾养胃汤;自拟方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有幸拜师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亲聆教诲,获益匪浅。据其临床经验,张声生教授自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33例;31~50岁47例,51~75岁38例;病程1~15年,平均4.5年。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史,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临床症状以上腹部隐痛,胃脘憋胀,痞满不舒,早饱打嗝,嘈杂恶心,胃灼热吐酸,纳谷不馨,进食后症状加重等症状为主。全部病例均做胃镜检查,并经西医确诊。
健脾养胃汤:黄芪20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三七粉(冲服)3 g,佛手10 g,香橼10 g,薏苡仁20 g,扁豆20 g,当归15 g,神曲15 g,鸡内金15 g,木香10 g,陈皮10 g。辨证加减: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吴茱萸;胃阴不足者,加石斛、玉竹、白芍;肝胃郁热者,加牡丹皮、栀子;湿热蕴结者,加黄连、黄芩、蒲公英;痰湿内阻者,加半夏、茯苓、炒莱菔子;瘀血内停者,加五灵脂、蒲黄、大黄。
上方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连续服用30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随访6个月以上。服中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戒烟戒酒;宜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暴饮暴食,忌进食肥甘厚味、生冷、油炸、辛辣刺激食物。对情志不畅、思虑过度的患者,在处方用药时,予以适当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治愈的信心。
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见黏膜色泽正常,随访期间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见病灶部位黏膜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服药时症状消失,停药后复发,或在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胃镜复查无明显改善。
2.结果。痊愈35例,显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76%。
患者,女,53岁。因“间断胃脘胀痛3年余,加重11 d”于2015年3月10日初诊。自诉3年前因进食寒凉食物出现胃脘胀痛,遂自服藿香正气水,症状暂时缓解。此后,每因饮食不慎或阴雨天诱发发作,再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西药(药物不详),时效时不效,并逐渐加重。曾辗转多家医院诊治,始终不能根除病痛。近日来,自觉症状加重,曾就诊于某三级甲等医院,胃镜检查: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检查结果:胃窦黏膜中度慢性炎。14C呼气试验阴性。西医诊断:慢性胃炎。给予解痉、抑酸、保护胃黏膜、助消化等药物对症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症见:胃脘胀痛,进食后加重,伴嗳气,口干不欲饮,胃脘怕冷,恶食生冷,食欲不振,轻微反酸胃灼热,偶有反食,偶有腹痛,便后痛减,大便稀溏,每日3~4次,小便调,平素易怒,夜寐欠佳,入睡困难,体倦乏力,舌质暗红,齿痕明显,舌中部少苔,边部白腻,脉弦细涩。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胃气虚,兼气滞湿阻血瘀。治拟益气健脾,理气化湿祛瘀。方用健脾养胃汤(组方及剂量同上述治疗方法)。10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3月23日复诊,患者诉胃脘胀痛明显缓解,食欲见增,体倦乏力减轻,大便每日1~2次,较前成形,睡眠好转,心情转佳。舌暗红,舌苔白略厚,舌中部略显白苔,脉弦细。效不更方,守方治疗10剂。4月3日三诊,患者所有症状消失,精神好,食欲正常,无不适,舌苔满布,薄白苔,脉弦缓。嘱再服10剂,巩固疗效,以图根治。4月15日四诊,自诉胃脘无不适,饮食起居正常,遂建议做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恢复正常,疾病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吐酸”等范畴,系饮食不节或不洁,或过食生冷,辛辣炙煿等刺激性饮食,劳倦过度,忧思郁结等多种因素,较长时间作用于人体,祸及中焦,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不升浊不降,而产生诸症,出现上腹部隐痛、嘈杂不舒、憋胀痞满、嗳气吐酸、纳谷不馨等症状。张声生教授治疗脾胃病,崇尚补土思想,并将其加以发展,尤推崇李东垣名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认为民以食为天,以脾胃为本。人出生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之所以能正常发挥,都离不开脾的正常运化及水谷精微的滋养,提出“脾劳”[1]概念。脾胃病产生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究其病机的关键环节都与“脾劳”密切相关。脾胃功能正常,脾气强健,则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化生和输布,元气得以滋养,机体的四肢百骸、经络筋脉得以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机体健壮,内邪不生,不易生病,而外邪也不易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胃伤则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元气不能得到滋养,正气虚衰,机体衰弱而疾病乃生。因此,在临床上常取四君子汤化裁,培补脾土,辅助正气。
笔者根据张声生教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薏仁、扁豆仿四君子汤之意,益气健脾化湿;黄芪、当归、三七仿当归补血汤之意,益气养血活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谓“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生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气之长”“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2]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肝损害、抗感染、抗肿瘤[3]、促进机体代谢、强心、降压等作用。三七有止血、影响血小板聚集、抗冠心病、抗心律失常、镇痛抗炎、抗菌、保肝等作用[4]。佛手、香橼、木香、陈皮疏肝理气止痛。神曲、鸡内金消食化积。佛手、香橼、木香、陈皮等理气药与黄芪配伍,使补气而不滞气,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相宜;与党参、白术等补益药相伍,使补而不滞。全方相伍,攻补兼施,补而不滞,升降相宜,润燥相济,共奏益气健脾、理气化湿、化痰消食之功。本方药性平和,配伍得当,补不敛邪,攻不伤正,标本兼治,切合病机,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1]张声生,李乾构.名医重脾胃——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诊疗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20-239.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302-304.
[3]王辉武,贾河先.中药新用[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6:274.
[4]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0-71.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