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怒致五脏病

2017-01-15 16:54迟显苏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方用素问五脏

迟显苏 通讯作者:张 硕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浅析怒致五脏病

迟显苏 通讯作者:张 硕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怒;五脏;五脏病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有五脏,化五脏之气,可生喜、怒、悲、忧、恐、思、惊七情。怒属七情之一,是宣达脏腑气机的一种方式。适度的怒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当怒太过时,会损伤五脏,产生病变,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现将怒致五脏病浅析如下。

致怒原因

怒,其一是由个人愿望受阻、行为受挫等情志抑郁引起;其二是由肝之气血运化失常引起,正如《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素问·调经论》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肝之生理功能失常,稍不如意便发怒。

怒与五脏生理的关系

中医学把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既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也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怒的发生与发展,与五脏关联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肝之志为怒,怒太过首伤肝。肝属木,心属火,肝为心之母,母病及子又易累及于心。同时,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七情内伤均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甚至精神失常。《灵枢·本神》曰:“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作神……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盛怒可伤及心神。肝属木,脾属土,若怒伤肝,肝郁则木乘土,正如《景岳全书》载“怒气伤肝,则肝木之气必侵脾土”。肺属金,若怒伤肝,则肝气郁滞,木侮金。《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肝主升,肺主降,两者相互影响。肾属水,水生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相反相成,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肝气疏泄可促使肾气开阖有度。若怒伤肝,则子病及母而伤肾。总而言之,怒可伤及五脏而发病。

怒致五脏病的主症及治疗

怒致五脏病的主症一般与五脏的经络循行及五脏功能有关。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经绕阴器,至少腹,分布于胸胁部。怒伤肝,肝气郁结,可见两胁胀痛、善太息,乳房、少腹胀痛等。在治疗上,《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即通过甘辛酸味药,恢复肝气条达、舒畅之本性以治怒。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中写道:“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此医家治怒之法也。宜香甘散,香附、甘草各一两,每三钱。”现多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暴怒伤肝,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上逆,升发太过,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头痛,面红目赤;甚则上逆于头,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薄厥”“大厥”之病。治宜平肝降气,引血下行。方以五磨引子或通瘀煎加减[1]。《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大怒时肝气急迫而致呕血,常伴心烦、口苦、胁腹痛、脉弦数等症。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大怒伤肝阴,筋失所养,筋脉纵缓不收,肢体痿弱不用而致偏枯。治宜养肝阴,调肝气,濡筋脉。方用一贯煎合大定风珠加减。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长期恼怒、精神紧张,会导致肝气郁滞、气机紊乱。肝为心之母,母病及子最易累及于心。心主神,盛怒可伤及心神,表现为心悸。吕继维[2]认为心悸病机的发生、发展常从肝郁开始。肝郁已成为心悸最重要的病机,并把心悸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血虚证、肝阳上亢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6种证型。心悸在临证治疗时应注重调畅气机。在临床实践中以疏肝解郁为大法治疗心悸,并与现代药理研究的新成果合用,将会事半功倍,每获良效。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降,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怒伤肝,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气横逆犯脾而出现泄泻,并伴有腹痛、胸胁胀痛、太息不乐、脉沉弦等症状,主张“木郁则达之”。治宜疏肝健脾止泻。方用逍遥散或痛泻要方。若怒伤肝,木郁克土,脾失健运,脾的功能失常导致津液的缺损,精微不能上输于肺,难以滋润濡养全身,在临床中表现为消渴病。近年来从肝论治消渴病疗效显著,并成为消渴病的研究方向。邹如政等[3]多以疏肝、清肝、养肝、滋肝为法辨证治疗消渴病,方剂常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一贯煎、乌梅丸等。陈炳等[4]认为入肝经的药物如乌梅、黄连、五味子、生地黄、地骨皮、菟丝子、枸杞子等,均可辨证选用治疗消渴病。

若怒伤肝,则肝气郁滞,木侮金,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以夜咳为甚,伴有胁痛、失眠等,相当于西医学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治宜疏肝解郁,益肺固表止咳。方用柴胡疏肝散合玉屏风散加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格致余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相反相成,共同维持着妇女月经正常。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也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肖雯晖等[5]认为“怒”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重要的致病因素和影响因素,肝郁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肝郁日久,郁而化热,热灼伤阴,肝体失柔则子病及母,导致肝肾同病,而见肾虚证。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一方面发怒会由肝及肾,子病犯母;另一方面,水亏木燥,肝失所资,易生嗔怒。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等。治宜镇肝息风,滋阴潜阳。方用镇肝熄风汤。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中医将之称为“经断前后诸症”。王平教授[6]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张智龙教授[7]运用滋水清肝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徐丽梅教授[8]注重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法,尤善于用一贯煎等调肝理气之方,结合临床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怒致五脏病医案举例

《续名医类案·卷二》载:郑显夫年六十余,因大怒遂昏仆,四肢不用,急以连柏泻其上逆之火,香附降其肝气,一二日神志渐清,后以调气血,壮筋骨之剂补之,数日而安。

《薛己医案》载:太守朱阳山因怒腹痛作泄,或两胁作胀,或胸乳作痛,或寒热往来,或小便不利,或饮食不入,呕吐痰涎,神思不清。此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炮姜、茯苓、陈皮、制黄连,一剂即愈。

《证治准绳·类方》载:一中年妇人干咳……每五更心燥热有汗,但怒气则甚,与桔梗不开,诸药不效,遂以石膏、香附为君,芩、连、青黛、门冬、瓜蒌、陈皮、炒柏、归、桔为臣,五味、砂仁、川芎、紫菀佐之,凡二十余帖而安。

小结

对于怒所致的五脏病,在治疗上以治肝为要。同时应注意情志调节,精神调养。不轻易产生暴怒等剧烈的情绪变化,五脏的生理功能便不会遭到干扰,五脏保持安定,身体保持健康,有益于延年益寿。

[1]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1643,1642,1702.

[2]吕继维.肝郁致悸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浅析[J].光明中医,2016,31(14):2108-2110.

[3]邹如政,周水平,安峻青.糖尿病从肝辨治五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21.

[4]陈炳,万菁.中医从肝论治消渴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分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55.

[5]肖雯晖,张婷,裘秀月,等.七情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8):1714-1716.

[6]马哲.王平教授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10):1982-1983.

[7]李沙.张智龙教授运用滋水清肝饮经验[J].中医学报,2014,29(6):739-740.

[8]王天鹭,徐丽梅.养肝滋阴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中医临床研究,2015,7(8):57,59.

2017-03-29)

猜你喜欢
方用素问五脏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