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辰 许 辉 通讯作者:李濛濛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浅谈胃经、板门穴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
谢雨辰1许 辉1通讯作者:李濛濛2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胃经;板门穴;小儿脾胃病;机制
胃经、板门穴为小儿推拿中常用于治疗脾胃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选穴。但关于两穴的功能机制研究较少,因此也限制了胃经、板门穴在临床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笔者从临床经验及古代小儿推拿文献等方面,浅谈胃经、板门穴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1.定位。手掌大鱼际桡侧的赤白肉际处为胃经所在的位置。
2.古代小儿推拿文献中的有关记载。“胃经”最早出自清代熊应雄所著的《小儿推拿广意》中。因其具有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清泻胃火、除烦止呕等功效,所以在小儿推拿临床治疗中常用于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小儿推拿直录》中曰:“胃,揉之运动脏腑之气血。”《推拿三字经》又有:“胃穴……向外推治呕吐、呃逆。”
3.临证运用。胃经在治疗泄泻、便秘、厌食、积滞等消化系统疾病时,常与脾经、板门穴一起运用。对于伤食性腹泻、呕吐等疾病治疗时则可以单用,但是手法操作时间较长。于娟[1]认为临床应用胃经时应以清法为主,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小儿相关疾病,如泄泻、呕吐、厌食、发热、牙痛等,并取得显著疗效。
1.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的中央为板门穴所在的位置。
2.古代小儿推拿文献中的有关记载。板门穴首见于《小儿按摩经》“揉板门,治气促、气吼”。因为其和胃降逆、消积化滞、运达上下之气的功效显著,所以同胃经合用治疗脾胃相关病证。《小儿推拿广意》中记载“板门,揉之除气吼肚胀”“揉板门穴,止小肠之寒气”。《小儿推拿秘旨》亦提到“板门专制气发攻”。
3.临证运用。板门穴常用于治疗小儿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胃功能异常所致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辨证明确的前提下,按揉板门穴可以使脾胃纳运配合,升降相助,燥湿相济,从而使清阳升,浊阴降,诸症皆消。丛日超[2]采用以揉板门穴为主推拿治疗婴幼儿伤食型腹泻30例(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口服小儿健脾消食丸,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
胃经、板门穴所在部位均为大鱼际,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脾胃功能的异常是消化系统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成为治疗的关键所在。大鱼际是肺经的循行部位,肺经起源于中焦,正如《灵枢·经脉》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中焦主要是脾胃所在,故大鱼际与中焦脾胃关系密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胃经、板门穴可以有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同时因为穴位具有疾病反应点的特性,故胃经、板门穴也是脾胃疾病在人体手掌部位的反应点,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记载:“掌中腹中,鱼青胃寒。”故胃经、板门穴不仅能够治疗还可以用来诊断小儿脾胃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相关病证。
[1]于娟.浅议清胃经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8,29(11):1558-1559.
[2]丛日超.揉板门穴为主推拿治疗婴幼儿伤食型腹泻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