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彦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管坤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西河畜牧兽医工作站)
布病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需防范
文│李彦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管坤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西河畜牧兽医工作站)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氏菌会以较高浓度存在于染疫病畜的体液、血液、皮毛、养殖场所、土壤等。人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熟透羊牛肉、未经消毒的生鲜乳可经消化道感染布病。目前,我国在牲畜屠宰、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还需防范布病给动物性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布鲁氏菌在肉类、乳类食品中能存活2个月左右,人体可通过进食染菌的乳制品、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当前,由于牲畜的交易和屠宰数量大,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短缺,牲畜逐头(只)检疫难以实现,未检疫羊的流通,易造成病羊混于其中。目前,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主要采用的是临场检疫法,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布病感染动物在多数情况下不表现出临床症状,这些动物在检疫过程中很难被及时发现。一旦病畜流入市场,将给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目前,不少市民认为生鲜奶未经加工,没有添加剂,口味更纯正,营养更丰富,经常购买奶农贩卖的散装生鲜奶。由于这种生鲜奶一般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产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没有经过检疫、牛奶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等信息难以做到完全追溯等诸多原因,导致这种生鲜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市民最好不要购买街头贩卖的鲜奶。如果市民在加热过程中杀菌不充分或污染其他炊具,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布病、结核病等)的传播。在夏季,很多市民晚上会选择去烧烤摊“喝扎啤、吃羊肉串”消暑。在烧烤时,有一部分牛羊肉没有完全熟透,市民若食用了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熟透羊牛肉,也有可能染上布病。
1.加强布病检疫和监管工作。乡镇兽医站对辖区内所有的存栏牲畜(牛、羊、猪)要每年进行1~2次的布病抽检工作。一旦发现布病阳性牲畜,要严格按照《布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污染圈舍彻底消毒,污染物进行集中堆放发酵处理。与此同时,对布病阳性牲畜的同群畜进行全群布病检测。各乡镇兽医站要建立布病污染群(布病阳性畜的同群畜)详细信息档案,以后间隔3个月全群复检1次,直到连续两次检测布病均为阴性后,即可认为是无布病群。在此期间,饲养布病污染群的圈舍每月进行彻底消毒,粪便集中堆放发酵,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在各生产流通环节中要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进入流通环节牲畜的检疫和监管,所有进入流通环节的牲畜必须查验布病检疫合格证或免疫证明,严禁布病病畜及其制品流向市场。
2.严格落实奶牛检疫措施,规范鲜奶检测。乡镇兽医站要对所有奶牛登记建档,并协助县级动物疫控中心完成辖区内所有奶牛每年一次的布病和结核检疫工作,对检出的阳性牛一律淘汰或扑杀,对健康奶牛发放《奶牛健康证》。对销售牛奶者一律实行“许可证”管理。各奶牛场生产的鲜奶、市区各售奶点售卖的鲜奶必须定期到经检奶站做布病环状试验,如果发现阳性,应立即对该场/该售奶点鲜奶来源的所有奶牛进行血清布病凝集反应试验。阳性牛必须淘汰或扑杀,阳性奶必须经严格的消毒后才能出售。
3.加强健康教育,开展重点人群行为干预。改进宣传方式,使养殖户自觉采取科学饲养方式,提高养殖户自觉接受检疫的意识;同时,需要把“将病畜转卖并造成布病扩散和流行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内容纳入宣传范围。同时,建立群众监督、举报与奖励机制,做到源头防控、关口前移、多措并举。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市民们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种奶及奶制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购买的牛肉、羊肉贮存时应生熟分开,不要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内脏及各类畜产品。吃火锅时,牛羊肉入锅后必须烧开2分钟以上方可食用。吃涮羊肉时夹生肉的筷子与吃熟涮羊肉的筷子必须分开。在加工羊肉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生羊肉,必须戴手套进行加工,加工后对所有的用具及手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