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万(四川省苍溪县龙洞乡畜牧兽医站)
养殖顾问
一例犊牛肛门闭锁手术的治疗
文│李国万(四川省苍溪县龙洞乡畜牧兽医站)
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或发育不全,则可出现肛门闭锁。但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猪可见、牛少见。2016年笔者在毗邻地区诊治了一例犊牛先天性肛门闭锁病例,现将手术治疗作出情况报告。
2016年4月10日,畜主陈某饲养的一头母黄牛产下一头公犊牛,该犊牛频频拱背,作排粪姿势却未排出粪便。4月13日,在畜主电话告之后笔者立即赶到陈某家,对犊牛进行临床检查发现,该犊牛站立不稳、精神差、时常拱背、作排便姿势、摇尾努责、腹围明显增大,叩诊呈浊鼓音,触诊柔软,腹部听诊肠音减弱,视诊发现无肛门。因不能排出粪便,犊牛表现不安努责,肛门部位皮肤上有直径约1.5厘米的无毛区,有时皮肤可向外突出并波动。经向畜主了解,该犊牛已产出近50小时,产后短期内犊牛正常,无异常现象。
经诊断该病犊牛为先天性肛门闭锁,经讨论决定立即实施人造肛门术。
1.器械准备。手术刀1把,止血钳3把,持针钳1把,细圆缝针2颗,缝线若干,酒精、碘酊、肥皂、棉花、纱布适量,麻醉药、抗感染药物、注射器。所有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2.动物保定。将犊牛右侧卧保定在临时手术台上。
3.麻醉。在犊牛肛门无毛区周围分点注射普鲁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4.术部消毒。对手术部位先剃毛,用肥皂清洗后,用碘酊涂擦消毒,再用酒精脱碘。
1.在肛门突出波动的无毛区,与尾根垂直以“十字形”切开皮肤,切口为1.5cm左右,形成4个花瓣。由外向内逐层分离至直肠末端时,用带针头注射器从直肠盲端向内刺入,抽取内容物,确定是否为直肠以及肠内容物性状。用止血钳钳住直肠盲端黏膜,再以“十字形”取尾根垂直向左转45°切开直肠盲端,切口大小与皮肤切口相等,形成4个花瓣形。
2.排净肠道内的稀软积粪,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伤口。并用酒精消毒。
3.用细圆缝针把直肠“花瓣形”黏膜与同侧皮肤切口边缘衔接连续缝合,形成肛门。
4.在肛门手术部,用碘酊消毒,酒精脱碘,再涂上红霉素软膏,防止感染。
1.术后给犊牛肌内注射抗感染药物,青霉素钠400单位,头孢噻呋钠0.5克,安痛定10毫升,1日1次,连续7日。
2.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边缘,并涂擦红霉素软膏润肠消炎防止感染。
1个月后复诊,该犊牛表现健康,生理指标均正常,排粪通畅,伤口愈合良好。确诊人造肛门术成功。
1.引起牛肛门闭锁的原因尚不清楚。
2.皮肤切口与直肠盲端距离约2厘米,切口形成“花瓣形”缝合时可缩短皮肤与直肠间的距离。
3.将直肠盲端的“花瓣”对准同侧皮肤“花瓣”之间的夹角进行缝合,否则扭转会造成肛门再次闭锁或直肠狭窄。
4.伤口愈合后,肛门向内紧缩,不利于拆线,在手术时宜选用可被吸收的肠衣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