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冀教授从脾胃论治自汗的经验探析

2017-01-15 13:39何君李在斯宋一婵卞亚男李冀指导
中医药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益气健自汗营卫

何君 , 李在斯,宋一婵,卞亚男,李冀(指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临 证 体 会

李冀教授从脾胃论治自汗的经验探析

何君1, 李在斯2*,宋一婵1,卞亚男1,李冀1(指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李冀教授研究中医方剂见解独到,临证选方强调“方之精,变也”,谨守病机,活泼用方。同时,重视脾胃对正气的充养和药物的运化之功,治疗内伤杂病常从脾胃入手,每获佳效。本文介绍李冀教授从脾胃论治自汗的学术思想和选方用药经验。

自汗;脾胃;李冀

1 病因病理

自汗一证,古人云,“不分寐寤,不因劳作,自然汗出,名曰自汗。”现在临床常责之于阴阳失调和腠理不固,其辨证分为:肺卫不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湿热郁蒸四证。相较而言,古代医家论及此证,则有所不同:其一,承袭《内经》“阳密乃固”和“五脏主五液”从虚论治的思想;其二,发明“邪在表,腠理不闭”“邪在内,玄府不闭”“气不顺”“痰盛”“火气上蒸湿冒”“湿胜”“胃热”等属实的病因病机。 以虚实言之,此证可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自汗多属气虚不固、阴虚火迫,临床多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等法治之。实证自汗,则责之于风、湿、热三邪,治以益气祛风,清热利湿。

李教授指出,自汗虽不算疑难之证,多数可应手取效,然亦有少数颇为顽缠,常法往往难以取效。自汗伊始,可因虚、因实,若经久不愈必损及气血营卫,甚至牵连脏腑。其因于实者,常因实致虚,多致虚实夹杂之候;因于虚者,则根于五脏气虚,诚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然皆五脏之气先虚,而后汗出,非汗之出,分属五脏也。”倘若久治不效,津液亡失,则变生他证:其一,津、气、血同源,因津液亡失而气血暗耗,气血亏损则诸证蜂起;其二,津伤阴耗则虚火丛生,虚火又迫津外泄,如此则病程缠绵而病势更深。李教授认为,病若至此,再简单套用益卫固表,收敛止汗,或是清热、利湿、祛风之法,实难取效。同时指出,此证之所以久治不愈,其根源是久汗津伤所致的气血不足,进而导致脏腑的失调,尤以心肝脾三脏症状最为突出。从病机发展上看,久汗气阴两伤,脾气受累,肺气自虚,则腠理不固,津液自出。又津血同源而出中焦,汗出日久则伤津益甚,津伤则血亦伤。血伤则心失濡养而见心悸、不寐等证。肝藏血不足,则肝气失于涵养而疏泄过度或亢而为火。过度疏泄则汗出必甚,更有甚者气旺化火而见烦躁易怒。故见证虽繁,其根则是在气血津液。其治,理应从脾胃着手,从脾胃论治,理由有二:其一,营卫化生于水谷精微,脾为水谷之海,脾气健运则营卫生化有源,耗损之气血津液俱可得补而失调之脏腑皆可得复,所生诸证自平;其二,厚土以伏火,则虚火得制,自无虚火迫津外泄,津泄火生之恶性循环。是故病虽可涉五脏,然其机括在脾,盖气血营卫之虚,其因未必皆从脾而起,然其治则无不从脾着手,是故从脾而治方是补天之手。

李教授治疗此证,取法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并且二者之间是主次关系。临床上常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玉屏风散、黄芪桂枝汤、补中益气汤随证选用,或以一方为主,或以几方合用。其中,参苓白术散宜用于脾虚夹湿,此方功在健脾渗湿,既能渗湿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而已耗损之气血津液得补,又能益气固表,培土生金,实卫以止汗,故能标本兼顾几善其功,是李教授治疗此证的主要方剂;补中益气汤宜用于脾虚失于固摄兼见气陷之自汗证;香砂六君子汤善于调理脾胃呆滞多用于善后调理。同时,亦酌加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酸枣仁等收敛之品。

2 医案举隅

史某,男,48岁。

初诊(2013年7月30日):自汗3年,久治不愈,此次就诊见失眠,便溏,舌苔厚,脉弦滑。盖便溏、苔厚、脉滑者,乃脾虚湿滞之明征。土虚木乘,故见脉弦。又汗为心之液,且津血同源,脾虚自汗日久,则心阴不制心阳,心血不养心神,故而失眠。故此证实因脾虚不能固摄津液,湿滞不能运化津液而起。宜用健脾渗湿法,治予参苓白术散化裁。

处方:黄芪25 g,党参2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陈皮15 g,白扁豆15 g,山药20 g,莲子15 g,薏苡仁40 g,葛根15 g,升麻5 g,炙甘草10 g。7剂,水煎服。

按:此为取参苓白术散补脾化湿之功而减砂仁之温燥,不用桔梗是使诸药作用于脾胃而不上浮于肺。加黄芪、葛根、升麻意在升举中焦清气以止泻,不使水谷精微下泄。

二诊(2013年8月6日):服上方后,大便正常,自汗时有,失眠,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脉弦。

处方:黄芪20 g,桂枝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炒白术15 g,白芍20 g,酸枣仁20 g,合欢花15 g,远志15 g,柏子仁15 g,石菖蒲15 g,炙甘草10 g。3剂,水煎服。

按:服药后,大便正常,自汗稍好,是脾湿已化,脾气得展之征。自汗时有仍是气虚不顾,营卫不调;失眠则是久汗伤阴,心阴不足;舌淡有齿痕,仍属脾虚之象;脉弦者,土虚木乘。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枕中丹化裁,取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合黄芪、白术以固表止汗。龙骨、远志、菖蒲,镇静安神,合柏子仁则兼养心安神之功;酸枣仁、白芍、合欢花养血疏肝,此为心肝同治,神魂共调。白术,合菖蒲则健脾化湿,合黄芪、炙甘草则益气健脾,此方不离益气健脾,而照顾全面,选药精当,结构严谨。

三诊(2013年8月10日):服上方三剂汗止,余证均减。舌淡红,脉弦。

处方:黄芪20 g,白参15 g,炒白术15 g,五味子15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酸枣仁15 g,桂枝15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7剂,水煎服。

按:此为二诊之方加白参、五味子,减合欢花、远志、柏子仁、石菖蒲、龙骨和牡蛎以煅易生而成。因失眠由自汗伤阴所致,自汗既止则阴液当复,故失眠渐好,不宜再用合欢花、远志、柏子仁、石菖蒲,生龙骨、牡蛎等安神之品。仍当宗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之法,故加白参、五味子取其益气生津之意,用煅龙、牡,意在增强其止汗之力。如此配伍则益气健脾以生津液,调和营卫而敛汗固表。

服上方后汗止,月余之后,又见汗出不止。

四诊(2013年10月8日):自汗,便溏,舌略红,舌边有齿痕,脉弦。仍属脾胃虚弱之故,法当从脾而治,再予参苓白术散。

处方:黄芪25 g,白参15 g,炒白术15 g,桂枝15 g,白芍15 g,薏苡仁40 g,茯苓15 g,白扁豆25 g,山药20 g,莲子15 g,泽泻15 g,竹叶15 g,炙甘草10 g。7剂,水煎服。

药后汗止,至2015年5月17日回访,未见复发。

3 经验总结

自汗一证,一般可从卫气不固、营卫不调、阴虚火旺、湿热郁蒸等四个方面概括其病机,治法常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收敛止汗、滋阴降火等法治之。可谓论述详尽,已无遗韵,但自汗久治不愈,在病机上则深入了一个层次。久汗不仅伤津,同时波及气血,甚至牵连脏腑。譬如,气随津泄,不仅自汗缠绵不愈,兼见短气懒言、神疲乏力、易于外感,外感则自汗益甚。甚者脾气下陷,饮食减少、食少难消、时常腹泻、脘腹坠胀。又如,津伤及血,影响脏腑功能。在心则见心阴、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在肝则见肝血不足之烦躁易怒、头目眩晕、口干口苦、两胁隐痛。此时,若再行常法,多难取效;若治兼症,则是舍本逐末。经云:“治病求本”,自汗之因虽有种种,然自汗久治不愈而诸证蜂起者,则实因久汗所致。故其本乃是久汗伤津,波及气血,气血虚损,脏腑失常。其治在于调理气血津液,又气血津液皆化生于脾胃,是故从脾胃着手,可几善其功:其一,脾气健旺,津液得以固摄,则自汗可愈;其二,脾胃健旺,则生化不断,气血津液俱可得补;其三,气血津液得复,则肝血、心阴得补,虚火得制,所见脏腑失常之证自平。

在方药应用上,李教授强调既要立足于益气健脾,同时须随证化裁,即“方之精,变也”[1-4]。益气健脾常以四君子、参苓白术散为基础,若见失眠、心悸则加远志、菖蒲、酸枣仁、柏子仁;若见头目眩晕、抑郁烦躁则加白芍、合欢花、酸枣仁、刺蒺藜,有口苦稍佐黄连;若阴虚口渴明显者合生脉散加生地。当脾气健旺,气津恢复后,则以调和营卫,固表止汗为主,玉屏风散、桂枝汤、桂枝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皆可选用。此外,李教授特别强调:其一,不可过早投用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等介石之品以碍脾胃;其二,健脾方中稍佐葛根、升麻、柴胡、防风和羌活等风药以升提脾胃清气,领药走表,常能提高疗效;其三,对于脾胃素虚的患者,病愈后,宜再以益气健脾之丸药巩固善后。

[1] 郑剑,李冀,孙妲男.浅析李冀教授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证经验[J].中医药信息,2015,32(3):56-58.

[2] 邹德龙,梁征洋,李在斯.李冀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内科杂病验案举隅[J].中医药信息,2016,33(6):76-78.

[3] 王秀珍,李在斯,运峰,等.李冀教授治疗痹症验案举隅[J].中医药信息,2015,32(2):87-89.

[4] 胡晓阳,邹尚亮,蒋皓,等.李冀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所致眩晕验案举隅[J].中医药学报,2016,44(4):78-79.

2016-06-15

2016-07-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2014)

何君(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方剂学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李在斯(1998-),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

R249

A

1002-2392(2017)01-0060-02

猜你喜欢
益气健自汗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益气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