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辽宁北票市中心医院,辽宁 北票 122100)
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
徐玲玲
(辽宁北票市中心医院,辽宁 北票 122100)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肺真菌感染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前期予以伏立康唑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病情好转且稳定后,予以伏立康唑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时间、临床转归、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时间45~186 d,平均(73.6±8.7)d;41例患者中,中途停药9例,死亡2例,病情好转后停药30例。41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16例,发生率39.0%,其中肝胆系统2例(4.9%),神经系统9例(21.9%),水肿1例(2.4%),肾脏系统2例(4.9%),肌肉1例(2.4%),眼睛1例(2.4%)。结论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但多数耐受性良好,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治疗时应谨慎用药。
肺真菌感染;伏立康唑;不良反应
肺真菌感染是造成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血液病患者等严重疾病患者发生死亡的原因之一[1]。其主要由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侵入肺部导致。伏立康唑是临床上常用于肺真菌感染治疗的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肺真菌感染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53~84岁,平均(64.3±1.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肺炎8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5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例;病原菌培养中,曲霉菌感染33例,念珠菌感染5例,隐球菌感染1例,混合感染2例。
1.2 方法:首日予以伏立康唑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次6 mg/kg,每隔12 h滴注。次日开始静脉滴注剂量减至每次4 mg/kg,待患者病情好转且稳定后,予以伏立康唑片治疗,体质量超过40 kg患者予以200毫克/次,每隔12 h/次;体质量低于40 kg患者予以100毫克/次,每隔12 h/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时间、临床转归、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用[n(%)]表示,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转归、治疗时间:治疗时间45~186 d,平均(73.6±8.7)d;41例患者中,中途停药9例,死亡2例,病情好转后停药30例。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1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16例,发生率39.0%,其中肝胆系统2例(4.9%),均表现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神经系统9例(21.9%),其中神志不清7例,手抖1例,颈项强直3例,嗜睡5例。水肿1例(2.4%),表现为脚踝、上肢远端水肿。肾脏系统2例(4.9%),其中血钠血钾异常1例,尿素及肌酐上升2例。肌肉1例(2.4%),均表现为全身乏力、咀嚼吞咽障碍。眼睛1例(2.4%),表现为视力减退。
伏立康唑是新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主要通过抑制真菌合成麦角甾醇的合成而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其抗菌谱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镰刀霉菌属等。临床上伏立康唑常用于肺真菌感染的治疗。本组患者服用伏立康唑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本组病例最低年龄为53岁,平均(64.3±1.5)岁;可见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那么不良反应可能和老年患者机体老化、代谢功能减退有关。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于老年患者应更加谨慎,且应予以更多关注。
本次研究中,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居多,占21.9%,同时肝胆系统、肾脏系统均有病例出现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乏力、眼睛视力减退、肢体远端水肿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胡言乱语、颈项强直、嗜睡、手抖等,但均为暂时性神经毒性,停药后可消失,无明显后遗症。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给药。相关显示,采用延长给药时间或减少药量方法,减少精神障碍发生[2]。
水肿是少见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出现水肿1例,主要表现为脚踝、肢体远端水肿,在停药后水肿消失,可见水肿和伏立康唑相关。本组患者中共1例患者出现视力减退现象,由于视力减退明显,患者因不能耐受视力模糊而停止用药,在停药后视力逐渐恢复。出现肾脏系统不良反应共2例,主要表现为血钾血钠异常、尿素及肌酐上升。可见伏立康唑可对肾脏产生损害,对于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用药。
伏立康唑主要由肝脏代谢,本组患者中出现2例肝胆系统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可见伏立康唑能够对肝功能产生损害。因此,在用药时,对于肝肾功能不佳患者应谨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使用保肝药物护肝。若转氨酶升高超过5倍应立即停药[3]。
综上所述,伏立康唑应用于肺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可对神经系统、肝胆系统、肌肉等多个系统及组织产生损害,但多数耐受性良好,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治疗时应谨慎用药,加强病情监测,确保用药安全,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给药方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1] 蔡然,张杰根,刘晓蒙,等.42例伏立康唑治疗肺真菌感染患者的不良反应[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3,11(2):48-51.
[2] 孙蓓,苏延军.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严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3,24(24):2253-2255.
[3] 严郁,徐珽,易群.伏立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29例[J].医药导报,2015,34(12):1665-1667.
R519
B
1671-8194(2017)25-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