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业 张振姣
(章丘市中医医院,山东 章丘 25020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李宏业 张振姣
(章丘市中医医院,山东 章丘 250200)
重型;颅脑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型颅脑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深静脉中的血液凝结,无法正常流通,堵塞管腔,静脉血回流出现障碍,下肢静脉相对比较容易出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险而且多变,DVT形成率也较高,发生率高达35%~60%,我院从2010年1月至
2015年12月开始应用溶栓剂、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具体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0例病例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为22~82岁,平均(65.4±4.9)岁。其中脑干损伤患者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脑挫伤患者5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硬膜外血肿患者25例。道格拉斯(GSC)评分,3~5分患者90例,5~8分患者70例。其中77例(占患者总数的48.1%)患者出现下肢肿胀后行双下肢彩超检查证实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2 治疗方法:患者中有开颅指征的及时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开颅手术。开颅患者60例,占所选病例总数的37.5%。其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宣传教育与心理治疗:对于患者家属从入院就对其宣传如何预防DVT的发生,告知其临床表现及后期危害性,以协助医护人员尽早发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所处的病情与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治疗中对于一些手术后意识清醒的患者告知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患者术后的长期卧床,直接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流速缓慢,所术后要适当的下床运动,以促进血流的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遇到有手术造成创伤及组织被破坏导致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液,患者易发生脱水导致血液浓缩形成血栓[1]。②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剂的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患者处于急性期可以选用静脉滴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与尿激酶等方法,配合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持续治疗4~8个月。③病情稳定后可辅以中药治疗,药物组成位:金银花18 g,紫草10 g,黄柏10 g,苍术10 g,薏苡仁15 g,川牛膝15 g,丹参15 g,当归15 g,赤芍10 g,生地黄10 g,川穹10 g,桃仁10 g,红花6 g,水蛭5 g,青皮10 g,鳖甲10 g。用水煎服,1剂/天,分早晚两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④康复训练治疗:患者体征平稳后,帮助患者做康复运动。踝关节被动运动、挤压腓肠肌、髋与膝关节运动等,引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长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挑选松紧合适的长袜,早上穿上,睡前脱下,有助于抬高患者双下肢,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2-3]。⑤饮食与生活治疗:禁烟忌酒,少食高脂与高热量的食物,以蔬菜水果为主,注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术后对患者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热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根据患者的意识形态与胃肠功能的变化给予鼻饲饮食或流食。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①治愈:治疗后患者下肢水肿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下肢水肿症状有明显缓解。③无效:治疗后患者下肢水肿症状没有改变或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每组例数×100%。
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例数为治疗例数为70例,(同期7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总有效率为91%。
重型颅脑损伤目前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严重损伤,患者多数就诊前由于车祸、打架斗殴等暴力直接与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主要有:①患者创伤直接损坏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胶原组织等成分被暴露,细胞的内源凝血系统被激活,从而导致静脉血流变缓,血液处于高凝结状态。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脑意识出现障碍、且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多数患者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等,由于病情不稳定,患者合并骨折及其他外伤时,需要固定治疗,下肢血液流动相对较缓慢,改变了血管内的正常血液流动状态,此时血管内皮异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外伤手术易引起血小板的反应性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结状态。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脱水治疗时要大量使用甘露醇与呋塞米药物,身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患者由于高热、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加重了水分流失,血液高凝状态更加严重[4]。④甘露醇与脂肪乳剂等对于静脉血管刺激较强,临床反复长期使用可以导致静脉炎,下肢静脉输血与输液时更易发生,长期穿刺与置管也会影响血管壁,损伤静脉内皮促使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改变静脉壁电荷,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导致血栓。由于上述影响的各类因素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采用有效治疗措施,对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给患者减轻痛苦,提升治疗康复效果。我院采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程健康教育,提高了其对疾病的认知度,推进了健康行为的转变,有效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心情;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体内经脉血流的速度,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改善,静脉血液滞缓现象有效避免,降低了血栓形成的概率[5]。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期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德志,张绍东,孙为民,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道[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02-403.
[2] 江伟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48-2149..
[3] 李汉军,李介秋,滕晓华,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7):725-727.
[4] 周斌,吕俊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3):101-102.
[5] 徐胜宏,张武容,朱志清,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426.
R 651.1+5
B
1671-8194(2017)09-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