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价值比较

2017-01-15 05:58鲁慧礁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

鲁慧礁

(沈阳大东鲁慧礁口腔诊所,辽宁 沈阳 110041)

二次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价值比较

鲁慧礁

(沈阳大东鲁慧礁口腔诊所,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探讨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均给予牙周翻瓣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则给予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两种手术各具优点,医师可以结合患者意愿优化选择。

二次龈下刮治术;牙周翻瓣术;慢性牙周炎;牙周菌斑指数;牙槽骨吸收有效率

慢性牙周炎是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疾病,也是导致人体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统计显示[2],慢性牙周炎患者数量约占所有牙周炎患者数量的95%左右,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针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众多,本次研究将探讨对比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5~65岁,平均(50.8±7.5)岁;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7.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在性别、年龄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3]:①患者左右两侧均存在同牙且无牙髓感染,牙周病变未蔓延至牙根分叉,术中具有保留价值;②患者基础治疗30 d后测定其探诊深度≥5 mm且附着丧失≥3 mm;③患者遵从医嘱且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状态;④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告知患者病情发展、手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

同时排除下列标准患者:①存在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者长久吸烟史患者;②本次治疗前3个月内应用过抗生素患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牙周改良翻瓣术治疗,患者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并通过内斜切口将患者牙周袋内壁上皮组织以及相关肉芽组织全部清除,保留其健康组织瓣并将其上翻以暴露根面牙石,而后术者于直视状态下刮净患者牙石并保持压根面凭证。术者使用冲洗器对患者术区进行反复、大量的冲洗以确保术区清洁,而后对牙龈组织瓣进行复位、缝合,于其表面覆盖牙周塞治剂。患者术后24 h后给予口腔冷敷并给予抗生素持续3 d,术后7 d拆线,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必须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程度;

观察组患者给予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术者使用手用牙周治疗器械将患者牙周袋内残存的上皮组织以及相关肉芽组织完全清除,刮净患者牙根表面仍然附着的牙石以及菌斑,而后将患者病变牙的本质刮除后平整其压根面,使用尖探针确保患者根面光洁并使用冲洗器对患者牙周袋进行反复、持续的冲洗以确保其清洁无残留,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4]: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检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前对照组患者探诊深度(4.7±0.7)mm、附着丧失(4.3±0.8)mm、龈沟出血指数(2.5±0.2)、牙周菌斑指数(2.8±0.3);观察组患者探诊深度(4.8±0.7)mm、附着丧失(4.2±0.8)mm、龈沟出血指数(2.4±0.2)、牙周菌斑指数(2.9±0.3)。

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探诊深度(2.2±0.3)mm、附着丧失(2.2±0.2)mm、龈沟出血指数(1.3±0.2)、牙周菌斑指数(1.2±0.1);观察组患者探诊深度(2.2±0.2)mm、附着丧失(2.2±0.2)mm、龈沟出血指数(1.4±0.2)、牙周菌斑指数(1.1±0.1)。

可见两组患者术后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相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于患者携带的长期存在的牙龈炎逐渐蔓延至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发的牙齿炎症疾病,对患者牙周结构造成严重破坏,病情严重者直接丧失整个牙齿结构,因此其后果相较于牙龈炎更加严重,患者必须及早就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当前临床通常根据慢性牙周炎患者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的情况将其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三种类型,患者治疗目标也已彻底清除其牙周菌斑、牙石等刺激物,缓解患者牙龈炎症并逐渐使其牙周袋变浅,争取患者牙周组织再生为主[5]。

一般患者只需要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即可清除其牙齿表面的牙石以及菌斑等刺激物,较为有效的控制其牙龈炎症,但上述治疗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牙周袋病理性状态,无法修复患者牙齿附着丧失症状,此时术者需要更加深入的清理患者牙周袋内的感染组织以及微生物[6]。而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二次龈下刮治术以及牙周翻瓣术治疗,其中牙周翻瓣术是利用外科手术器械切除患者已经病变的部分牙周袋壁组织,而后将牙周袋深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修整牙槽骨或者对已经吸收的牙槽骨直接进行再生性治疗。牙周翻瓣术能有效清除患者患牙根面的刺激物,彻底清除患者已经病变的牙骨质表层以及牙周软组织,恢复患者正常的牙周袋结构以及形态,将患者剩余的健康牙龈组织复位至理想位置。而二次牙龈刮治术则是使用专门制作的牙龈下刮治器械用来清除患者牙周袋内壁以及牙根表面附着的牙石、菌斑等组织。二次牙龈刮治术能有效刮除患者病变的牙骨质以及相关刺激物,使患者压根面重新形成并更加利于其牙周组织的附着,对患者牙龈炎症有良好清除效果的同时有效修复患者已经吸收的牙槽骨,同时二次牙龈刮治术还具有创伤较小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多项患牙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两种手术各具优点,医师可以结合患者意愿优化选择。

[1] 肖玥,阮毅,孔祥波,等.EDTA联合翻瓣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2,22(8):473-475.

[2] 徐琛蓉,江丽.二次牙周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短期临床疗效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4):175-178.

[3] 黄品玲,李薇.80例二次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64-67.

[4] 史建峰,尼加提·吐尔逊,吴佩玲.二次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4):500-504.

[5] 姚希,李昀生,李红梅,等.医用透明质酸修复慢性牙周炎: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7):7648-7652.

[6] 刘琼,谢昊,孙江.超声系统治疗与牙周翻瓣术的短期疗效比较[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2):159-164.

R781.4+2

B

1671-8194(2017)32-0137-02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临床效果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