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瑜
(吉林省东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 辽源 136200)
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付 瑜
(吉林省东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免疫球蛋白A、M、G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IgG为(11.12±2.13)g/L,IgM为(1.50±0.42)g/L,IgA为(1.86±0.68)g/L;观察组IgG为(15.27±3.45)g/L,IgM为(2.96±0.54)g/L,IgA为(3.12±0.95)g/L;观察组IgG、IgM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未好转者IgG、IgM与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验可对乙型肝炎患儿病情予以准确反映,对患者预后有指导价值,可作为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传染性强,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目前已发展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1]。近期有研究[2]发现,乙型肝炎和人体中营养物质代谢之间有密切联系,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免疫球蛋白是近年来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常用指标,其可对肝功能受损程度加以反映,同时和患者预后有一定关联。本研究中,我院通过对比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该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相关标准确诊;男26例,女19例,年龄23~66岁,平均(44.1±4.6)岁;体质量48~86 kg,平均(62.9±5.8)kg。排除肾脏功能异常、心肺功能异常等患者。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2~64岁,平均(44.4±4.8)岁;体质量49~85 kg,平均(62.6±5.6)kg。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采用罗氏诊断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欧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在两组受试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4 mL静脉血液,在3000 r/min速度下进行10 min离心,将所采集的血液置于抗凝管内,将冰箱温度设置为-20 ℃,放入抗凝管备用。以血清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M与IgA)含量。在检测过程中,所用试剂均购自上海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而相应操作均需根据仪器、试剂相应操作说明书展开。
1.2.2 治疗方法:在观察组患者确诊之后,给予4~8周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乙型肝炎灵胶囊(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50444)进行治疗,每次给药4片,每日给药3次,连续用药48周。
1.3 观察指标: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患者疗效分为好转、未好转两组,好转包括治愈与有效,未好转包括无效与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两组受试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为:对照组IgG为(11.12±2.13)g/L,IgM为(1.50±0.42)g/L,IgA为(1.86±0.68)g/L;观察组IgG为(15.27±3.45)g/L,IgM为(2.96±0.54)g/L,IgA为(3.12±0.95)g/L;观察组IgG、IgM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45例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20例患者好转,25例患者未好转。比较这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知,20例好转患者IgG为(14.58±2.21)g/L,IgM为(2.60±0.48)g/L,IgA为(2.36±0.68)g/L;25例未好转患者IgG为(16.80±2.36)g/L,IgM为(3.02±0.56)g/L,IgA为(3.56±0.85)g/L;未好转者IgG、IgM与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者(P<0.05)。
乙型肝炎属于现阶段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致,具有较大危害。其发病机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经特殊免疫导致肝组织发生病理性病变,最终造成肝组织损伤[4],而并非是因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复制与繁殖造成肝脏组织损伤。肝脏组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后,多克隆B细胞可发生活化,生成活性血浆球蛋白,且可参与到人体循环之中并广泛存在于患者血浆内,部分可结合相应抗原[5]。
乙型肝炎病因复杂,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不振、呕吐等。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用治疗方法为核苷类药物治疗,然而由于用药时期较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不十分理想。而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6]发现,肝脏中kupffer细胞均有明显的功能障碍,无法将血液内外来抗原予以清理,可造成慢性肝病与肝硬化,在发病之后患者体内外源性抗原抗体数量较多,可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免疫球蛋白为组织分泌液与血液中分布的抗体活性类蛋白,当机体肝功能受损之后,肝细胞坏死,与此同时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复制,且由于自身抗原的原因,多克隆B淋巴细胞被激活,从而造成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与46例健康体检者,对比两组受试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IgG为(11.12±2.13)g/L,IgM为(1.50±0.42)g/L,IgA为(1.86±0.68)g/L;观察组IgG为(15.27±3.45)g/L,IgM为(2.96±0.54)g/L,IgA为(3.12±0.95)g/L;观察组IgG、IgM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中可见,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未好转者IgG、IgM与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者(P<0.05),说明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可予以反映。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检验可对乙型肝炎患儿病情予以准确反映,对患者预后有指导价值,可作为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1] 温小云,方先松,邱芳,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3):63-64.
[2] 王书华,张立平,陈六生.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乙型肝炎病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01-102.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5(1):79-81.
[4] 祝成亮,李艳,袁丽.白细胞介素-35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45-146.
[5] 范雪娇,沈菁,蔡鹏威,等.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78-82.
[6] 张玉英.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5):123-124.
R512.6+2
B
1671-8194(2017)3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