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来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脑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300)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分析
李凤来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脑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300)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的治疗方法,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患者死残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依达拉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指脑部受到严重外物暴力作用而形成的颅脑损伤,并且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的伤病,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不同脑部受到外伤后引起的功能障碍各不相同,局灶性损害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等功能障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产生意识障碍外,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1]。为了探讨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为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出诊创伤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 h。按照创伤原因分为交通事故伤、斗殴伤、跌落伤、工伤和其他伤。患者通过头部CT和神经系统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GCS评分5~8分,平均GCS评分为(6.41±0.28)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8.7±5.1)岁。研究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9.2±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有可比性,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入院后包括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脱水和扩血管等,给予止血、吸氧、强心、降血压、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措施,并且进行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研究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滴注完毕,2次/天,治疗14 d。
1.3 评定方法:治疗前后进行GCS评分:轻度昏迷13~14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3~8分。
治疗后3个月按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级: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有轻度缺陷,4级: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级:重度残疾但意识清醒,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级: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1级:死亡[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平均GCS评分为(6.39±0.27),治疗后平均GCS评分为(10.57±0.33);治疗前研究组患者平均GCS评分为(6.40±0.29),治疗后平均GCS评分为(13.04±0.3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GCS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GC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GOS评分对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GOS评分:5级,6例;4级,7例;3级,17例;2级,8例;1级,12例。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OS评分:5级,15例;4级,17例;3级,9例;2级,4例;1级,5例。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GO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造成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加快了氧自由基反应,积聚了大量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反应,使得细胞膜系统中的丙二醛含量急速升高,严重损害细胞膜,大大增加了其通透性,造成神经细胞自溶和脑组织水肿[4]。这种颅脑严重损伤后产生的病理性氧自由基反应是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大大加重了颅脑损伤程度,因此减少病理性氧自由基反应是降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键所在,临床将清除氧自由基的药物称为自由基清除剂。另外,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自由基清除剂,血-脑脊液屏障穿透率约为60%,大于其他大分子量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起到高效的清除羟自由基作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GCS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GC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GOS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GO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相比较常规的治疗方法,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患者死残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 刘旭,万登济,匡涛.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139.
[2] 顾锐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9):1283.
[3] 覃保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14,27(2):233.
[4] 段金平.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6):55-56.
R651.1+5
B
1671-8194(2017)32-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