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初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效果分析

2017-01-15 05: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评量初产妇

董 理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护理部,辽宁 鞍山 114014)

无痛分娩初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效果分析

董 理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护理部,辽宁 鞍山 114014)

目的 分析并研究无痛分娩初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104例初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产妇均采取无痛分娩方式进行分娩,同时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纳入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之前,但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无痛分娩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纳入心理护理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心理不良状态,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无痛分娩;初产妇;产后郁郁

怀孕和分娩几乎是每一个女性朋友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这是一个神圣的生理现象,不仅可以满足女性成为母亲的心理,同时也能够为一个家庭带来无穷的欢乐[1]。但是初产妇因为没有生产的经验,加之对于分娩等相关知识没有足够的了解,以此会存在着一定的心理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不利于产后的恢复,也不利于胎儿的成长[2]。虽然最近这些年来,临床上关于无痛分娩的呼声和无痛分娩的具体操作已经施行,但是初产妇在产后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情况[3],本研究主要分析缓解其心理情况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接收的初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产妇中,抽取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为21岁,平均为(31.5±2.4)岁;观察组产妇中,最大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2.2±3.8)岁。两组产妇产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分组后,对其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主要对产妇进行指导,促使产妇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和臀部运动,配合进行一定的腿部运动。叮嘱产妇合理膳食,在饮食上应该重视拒绝食用辛辣的食物,应本着多食瘦肉、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同时叮嘱其多饮水,及时排便等。注意告知并帮助产妇每日一温水擦洗身体,需要重视对产妇身体卫生的保持,但是拒绝采取盆浴的方式进行。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纳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产妇详细的介绍关于分娩的相关知识,促使产妇对分娩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是帮助产妇对自我情绪进行控制,并指导产妇学会恰当和正确的发泄方式,促使产妇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第三是对产妇详细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同时介绍相关的医护人员,并深入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产妇的安全感;第四在于产妇进行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举止、神态、言语等,要鼓励产妇用于说出自己的顾虑,同时降低其恐惧情绪等;最后对产妇详细指导并促使其理解一定的婴儿护理和喂养的知识,促进产妇合理的进行育儿。

1.3 评价指标:本研究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在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两种评分均为评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状态便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并采用()表示,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46.86±13.25),SDS评分(49.23± 12.73);经过干预SAS评分(13.02±4.13),SDS评分(12.14± 3.69)。对照组干预前SAS评分(47.23±12.57),SDS评分(48.99 ±13.16);经过干预SAS评分(21.26±4.78),SDS评分(22.15 ±5.63)。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之前,但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所谓无痛分娩主要是通过药物性或非药物性的方法达到镇痛的效果,其能够促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的一种手段。但是初产妇缺乏分娩的意识,同时也不具有育婴的知识,虽然在分娩的时候采用无痛分娩的方式进行,但是却依然不能有效的做到角色的转变,因此初产妇很容易在分娩之后产生一定的心理不良情绪[4]。而这种不良情绪不利于其预后和恢复,而且较容易导致产妇在分娩之后出现一定的抑郁状况。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常规的护理当中纳入心理护理的措施有效的提升了产妇的心理质量。两组产妇经过护理干预,虽然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缓解,但观察组产妇的缓解程度更大,因此也说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就此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常规护理大部分只重视对产妇的主观干预,帮助产妇进行一系列的产后恢复等,却忽略了产妇的情绪和心理[5]。但是纳入心理干预以后,将重视产妇的主观感受,尊重产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指导产妇对相关的分娩、育婴、饮食、锻炼等内容的了解以后,也同时重视了对产妇的理解和关怀。因此,产妇从主观上对分娩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有效的缓解了产后的抑郁状态。所以,综合上述分析,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对于无痛分娩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纳入心理护理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心理不良状态,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1] 曾文娟.初产妇分娩护理体会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 452-453.

[2] 刘锦梅.浅述初产妇产褥期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637-1638.

[3] 黎丹娜,张贤,陆虹,等.初产妇分娩期望和分娩体验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64-365.

[4] 姜颖.初产妇产前产后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 (33):14-15.

[5] 曾凡敏.心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82-83.

R473.71

B

1671-8194(2017)07-0283-02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评量初产妇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4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