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轲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本身引起的疼痛,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较为常见, 是肿瘤直接侵袭或转移损伤了中枢或外周神经结构引起的[1], 常规镇痛药物的效果欠佳。为了分析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效果, 作者选取88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13日~2017年6月12日本院收治的伴有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47例)和研究组(41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29∶18;年龄最小39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7.64±6.75)岁;疾病类型:肺癌10例, 胆道癌5例,肝癌8例, 宫颈癌5例, 胃癌8例、乳腺癌4例、直肠癌7例。研究组男女患者比27∶14;年龄最小37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7.61±6.72)岁;疾病类型:肺癌9例, 胆道癌5例,肝癌7例, 宫颈癌4例, 胃癌7例、乳腺癌3例、直肠癌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150 mg硫酸吗啡缓释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263, 规格:10 mg/片]口服进行治疗, 1次/12 h。研究组患者给予20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10013, 规格:5 mg/片]口服进行治疗, 1次/12 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点,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疼痛评分及暴发痛发生次数)及睡眠情况。应用NRS[2]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值为0~10分, 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应用MOS睡眠量表(MOS-SS)[3]对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综合睡眠障碍指数(9-items)、睡眠量(SLPQ)、睡眠充足度(SLPA)、睡眠干扰(SLPD)、打鼾(SLPSNR)及日间精神状态(SLP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点 88例患者中持续烧灼样疼痛24例(27.27%)、间断性刺痛27例(30.68%)、撕裂样疼痛21例(23.86%)、电击样疼痛19例(21.59%)。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和暴发痛发生次数分别为(3.94±1.37)分和(3.75±1.43)次,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和暴发痛发生次数分别为(2.21±1.02)分和(1.53±0.78)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者治疗后9-items、SLPQ、SLPA、SLPD、SLPSNR 及 SLPS分别为 (50.57±8.14)、(6.33±1.42)、(45.43±10.75)、(55.60±5.87)、(37.91±16.04)、(47.25±12.43)分 ,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9-items、SLPQ、SLPA、SLPD、SLPSNR及SLPS分别为(44.73±7.35)、(7.76±1.03)、(45.45±10.78)、(55.60±5.84)、(37.91±16.05)、(47.24±12.4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研究数据显示,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32.5%[4], 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 因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 本次研究中, 88例患者中持续烧灼样疼痛24例、间断性刺痛27例、撕裂样疼痛21例、电击样疼痛19例, 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要目的。
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机制, 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具有促进作用, 会引起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同时不利于患者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控制[5,6]。羟考酮是半合成阿片类药物的一种, 用药后1 h即可起效, 药效可维持12 h, 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5~2.0倍。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暴发痛发生次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此外,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成的强烈疼痛感, 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而患者睡眠质量差时, 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会受到影响, 从而进一步加剧疼痛, 造成恶性循环。羟考酮的药物成瘾性低, 在镇痛的同时, 还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有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7-10]。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 (P<0.05)。
综上所述,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以持续烧灼样疼痛、间断性刺痛、撕裂样疼痛和电击样疼痛为主要特点, 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 患者的疼痛和睡眠状况均明显改善,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牛月星, 李宁, 孙志国, 等.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复方止痛散治疗乳腺癌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13):1878-1880.
[2] 李春香, 乔三福.亚甲蓝硬膜外镇痛对癌痛及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1):1103-1105.
[3] 周斌, 王品, 孙浩, 等.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4, 19(9):833-837.
[4] Matthew, R.Mulvey, 康维锦, 等.证实癌症患者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PSIG分级系统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1):8-9.
[5] 续蕾, 罗萍, 李靖文, 等.神经妥乐平联合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实用癌症杂志, 2017,32(6):1034-1037.
[6] 朱士合, 王晓丽, 李平, 等.强阿片类药物在不同消化系统状况下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中的镇痛价值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 19(5):588-590.
[7] 劳玲娟, 艾卫民, 严水根, 等.羟考酮治疗晚期结肠癌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机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37(3):215-218.
[8] 李小梅, 董艳娟, 李慧莉, 等.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阿片药物治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8):454-458.
[9] 王昆.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入治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 17(8):459-462.
[10] 司马蕾, 厉建春, 蔡淑呈, 等.118例神经病理性癌痛临床特点与治疗.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11):89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