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

2017-01-15 00:07刘翠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脑组织

刘翠芬

临床神经内科中, 大面积脑梗死十分常见, 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主干遭受闭死而导致患者大脑半球多数脑组织缺血梗死, 临床特点为高致残率、疾病进展快、发病急、高致死率等[1]。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不断上升。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方法, 外科手术、内科治疗以及介入溶栓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几种治疗手段。由于近年来开展静脉溶栓治疗, 疗效提高, 现将自2015年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较以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治疗效果,指导以后临床工作。本次实验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3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A组)与2013年5月~2014年12月2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作为B组;另选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作为A组。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61患者中男42例, 女19例, 年龄34~78岁, 平均年龄(64.6±10.2)岁;排除、心、肺、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病史者;合并高血压38例、心房纤颤11例、糖尿病1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期间, 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 控制血压、血糖处于正常范畴内。为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 应实施针对性的对症处理措施。A组患者入院后针对实际情况, 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 超时间窗及心房纤颤患者,则予以抗凝治疗;针对非心房纤颤患者, 实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根据水肿情况予以脱水降颅压(脱水剂的成分为白蛋白、甘油果糖以及利尿剂或20%甘露醇), 同时应用脑细胞活化剂、活血化瘀、吸氧等内科治疗措施;有脑疝征兆配合外科手术治疗, 如有严重感染及消化道出血, 给予抗感染及制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 治疗2~4周。B组除无溶栓治疗外, 其他治疗与A组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标准, 患者入院时、治疗30 d后行NIHSS评分以判定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NIHSS评分增加在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基本痊愈12例, 显著进步9例, 进步8例, 无变化1例, 恶化2例, 死亡1例, 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0例, 显著进步5例, 进步 12例, 无变化5例,恶化3例, 死亡3例, 总有效率为60.71%。A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 ①意识障碍:一般而言, 呈进行性或突发性发展。因为脑组织遭受大面积损伤, 使患者脑部功能出现障碍, 呈缺血性水肿, 加之中线结构发生位置变化等。进而严重影响到了患者脑干网状结构行激活系统,引起意识模糊不清。②颅内高压:因脑梗死使得周围组织出现大面积水肿, 升高颅内压, 引起硬脑膜、血管发生牵拉、挤压。颅内压升高, 反射性刺激呕吐中枢, 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现象, 局部脑组织氧气与血液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会扩张血管代偿, 并发头痛。③偏瘫:因为脑动脉主干遭受闭死而导致患者大脑半球多数脑组织缺血梗死, 深穿支供血、大脑皮层供血会遭受一定障碍, 形成偏瘫。④侧视障碍:因损伤了大脑半球额中回后部的神经纤维, 而引起侧视障碍, 另外, 梗死发生影响网状结构的同时, 还会损伤眼球运动的调节功能 , 引起同向侧视[3-6]。

3.2 治疗措施 抗凝、溶栓等均是临床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方法, 从本院临床实践看, 自开展静脉溶栓以来, 针对溶栓时间窗内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积极进行静脉溶栓, 得到良好效果, 有条件的医院对超时间窗患者采取动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治疗, 将更加提高疗效, 降低患者残疾程度, 另外根据脑水肿情况实施降颅压、脑水肿控制、吸氧等方法。脑水肿是导致脑部损伤的主要因素, 予以甘露醇可让脑组织中水转移到血浆, 进而抑制脉络丛的滤过和分泌功能, 避免脑脊液过度生成, 缓解脑水肿, 达到降颅压的目的[7]。吸氧治疗方案实施后, 可促进脑组织氧张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使血氧弥漫半径扩大, 起到脑组织代谢、微循环改善的作用, 这对于脑水肿缓解而言, 意义重大[8-10]。自由基的清除, 旨在抑制自由基生成, 使脑组织和损伤减轻, 帮助患者局部脑细胞功能尽快恢复。还可配合应用白蛋白及利尿剂, 如有中线移位, 脑疝征兆行手术治疗, 大大减低死亡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8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了大面积脑梗死也应积极静脉溶栓, 于患者临床治疗而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 大面积脑梗死特点病情重, 进展快, 危及生命, 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采取积极治疗, 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 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1] 王卫红.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93):11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3] 徐慧.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5):66-67.

[4] 郑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中国卫生产业,2014(5):113.

[5] 陈芳芳.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85):1-2.

[6] 王艳玲.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6):29.

[7] 卢晓航, 黄晓新.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2):175-176.

[8] 吴冬梅.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8(2):180-181.

[9] 高毅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4):431-432.

[10] 林昊.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医药前沿, 2016,6(21):144-145.

猜你喜欢
大面积脑梗塞脑组织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朗盛推出采用薄壁设计的大面积结构部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