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富主任中医师论治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经验*

2017-01-14 16:58平,周
中医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医师泽泻舌质

任 平,周 晨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名师高徒·

王守富主任中医师论治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经验*

任 平1,周 晨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本病的预防与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 a,临床诊治疾病别具匠心。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临证常以痰湿内阻为基本病机,采用自拟夏麻除湿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颇获良效。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药疗法;痰湿;夏麻除湿汤/治疗应用;王守富;中医师;验案

西医学认为:尿酸是嘌呤碱基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来源除了自身合成食物内源性途径外,还有一部分是从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径,尿酸的合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当中,一旦平衡打破,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1]。高血压一方面可引起肾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另一方面能损伤微血管,导致组织缺氧,乳酸水平增高,对尿酸排泄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这两个方面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资料[2]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20%~40%,而痛风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在25%~50%。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多采用西药降压、降尿酸;然而,降尿酸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患者有时不能耐受,依从性较差,限制了其使用[3]。

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 a,临床诊治疾病别具匠心。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临证常以痰湿内阻为基本病机,采用自拟夏麻除湿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颇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王守富主任中医师论治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风眩”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属肝所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提出痰饮致眩。朱丹溪言:“无痰则不作眩。”《圣济总录·风头旋》云:“复犯大寒,阴气逆上,风痰相结,上冲于头,亦令头旋。”从风、痰论述眩晕。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言:“大凡头眩者,痰也。”可见,痰湿内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

高尿酸血症在历代中医学文献中并未有记载,尚无统一病名,部分医家根据其引起的筋骨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将其归为中医学“痛风”“痹证”“白虎历节”“脾瘅”等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致病邪气为风、寒、湿3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认为外感寒湿,郁而化热成痹。《丹溪心法》曰:“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大率有痰湿、风热、风湿、血虚。”提出用二陈汤加减治疗该病。近代医家对高尿酸血症亦有独到见解。朱良春教授[4]创立“浊瘀痹”新病名;认为痰湿瘀滞于血脉之中,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出现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破溃、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胃;指出“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路志正教授[5]将本病命名为“痛风痹”,治疗从湿邪入手,着重调理中焦脾胃。可见,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与痰邪内阻关系密切。

2 痰湿为发病之本

王守富主任中医师认为痰湿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重要因素,平时遣方用药多从痰湿着手[7]。痰湿停滞机体,多夹他邪为患,上蒙清窍,导致清阳不升、脑窍失养,发为眩晕,正切合“无痰则不作眩”之理论。高尿酸血症亦是痰湿作祟。无症状期为痰湿之渐,虽症状不明显,但验之临床则多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苔腻等一派痰湿之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检测血尿酸值更直观体现了这一点,也弥补古人对本病认识的不足;发作期为痰湿之甚,痰夹寒、湿、热、瘀、毒等邪致病,可出现筋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甚则流窜脏腑致脏腑衰败。因此,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名虽有异,其本一也,即痰湿。

3 方药加减

王守富主任中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夏麻除湿汤,药物组成:陈皮15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天麻10 g,钩藤30 g,白术15 g,泽泻15 g,丹参15 g,赤芍15 g,川芎15 g,荷叶10 g,土茯苓30 g。方中二陈汤化痰理气,运脾和胃,《医方论》载其“为治痰之主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一则使肝阳不亢,痰湿无所依附,不易上扰清窍;二则平肝以防木盛乘土,使土更虚而痰湿更盛。泽泻、白术取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中“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其中白术补脾气、祛痰湿,泽泻利水渗湿、化痰饮。荷叶升清祛湿。土茯苓泻浊解毒,通利关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可以降低血压,促进尿酸排泄[8]。“血不利则为水”,丹参、赤芍、川芎活血祛瘀,旨在使血活痰湿易祛。

临床中,痰湿为患多兼他邪,病情变化复杂多变,随症加减亦是取效关键。若眩晕动则加剧及神疲、气短、乏力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加黄芪、升麻、知母,取张锡纯之升陷汤升补胸中大气之意;兼头胀痛、耳鸣、烦躁易怒、口苦目赤等肝火旺盛之证者,加栀子、牡丹皮、菊花,以清肝泻火;兼头重昏蒙、渴不欲饮、舌苔黄腻等痰热互结之证者,加薏苡仁、黄柏、竹茹等祛湿热之品;兼见头痛、健忘、舌质暗等痰瘀互结之象者,加三七、桃仁、红花、地龙等祛瘀活血之品;兼见目涩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肝肾阴虚之象者,加生地黄、枸杞子、麦冬、沙参等养阴之品;兼见大便干、腹胀、纳差者,加瓜蒌、枳实等通腑祛痰之品;兼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肢节疼痛等阳气不足之象者,加桂枝、威灵仙、附子以温阳通络;兼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血虚之证甚者,加当归、熟地黄;大便溏薄甚者,加益智仁、葛根以益胃健脾升清。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37岁,2015年3月18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头晕4 a。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4 a。现症: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自觉头部发胀、昏蒙不适,体倦乏力,口干不欲饮,饮食可,喜食油腻,眠可,小便不爽,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肾功能检查示:血尿酸634 μmol/L。西医诊断:①高血压病Ⅱ级;②高尿酸血症。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痰湿郁热兼肝风上扰证。治宜化痰祛湿,平肝清热。方予夏麻除湿汤加减,处方:陈皮15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枳壳12 g,天麻10 g,钩藤30 g,丹参15 g,麦冬15 g,荷叶10 g,泽泻15 g,土茯苓30 g,淡竹叶15 g。3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2015年3月21日二诊,患者头重昏蒙减轻,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血压150/90 mmHg,效不更方,继服7剂。2015年4月1日三诊,患者头重昏蒙明显减轻,乏力改善,仍口干,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血压140/80 mmHg,守上方,加菊花15 g,继服14剂。2015年6月4日四诊,患者头重昏蒙进一步减轻,乏力改善明显,口干改善,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血压138/80 mmHg,复查肾功能提示血尿酸334 μmol/L,上方再服14剂,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畅情志,控制高嘌呤饮食,适当锻炼,不适随诊。

按 本例患者乃中年男性,体形肥胖,腹部肥满,属痰湿体质,又兼嗜食肥甘,过则伤脾,脾失健运,津液运化不及,聚湿生痰,土虚肝旺,肝风夹痰上扰清窍,出现头部发胀、昏蒙不适、脉弦;湿性重浊,又兼脾气不足,则见体倦乏力;痰湿困阻中间,津液无以上承,故见口干而不欲饮;痰湿困阻气机,气机不畅,郁而化热,故见小便不爽、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王守富主任中医师辨证该患者为痰湿郁热兼肝风上扰证,治以化痰祛湿、平肝清热为主,方予夏麻除湿汤加减。方中陈皮、法半夏、茯苓、枳壳理气化痰除湿,荷叶、泽泻、土茯苓、淡竹叶祛湿清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丹参活血利水,麦冬防过用利湿之品伤阴。三诊时仍口干明显,故加菊花清肝泄热。诸药合用,方证相应,故能取效便捷。

[1]何青.高尿酸血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0.

[2]商卓,王文.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2):87-89.

[3]臧路平,刘志刚,吴新荣,等.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1):69-73.

[4]吴坚,蒋熙,姜丹,等.国医大师朱良春高尿酸血症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J].江苏中医药,2014,59(12):1-4.

[5]石瑞舫.路志正治疗痛风痹经验[J].河北中医,2011,33(7):965-966.

[6]仝小林,刘文科.论膏浊病[J].中医杂志,2011,52(10):816-818.

[7]卢吉锋,李五江.王守富主任中医师从痰湿论治心血管病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5):53-55.

[8]田婷,陈华,冯亚龙,等.泽泻药理与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4,37(11):2103-2108.

(本文承蒙王守富主任中医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7)06-0048-03

R544.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6.21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豫财社〔2013〕227号);河南省重点中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豫中医业〔2012〕43号)

2016-12-23;

2017-05-17

猜你喜欢
中医师泽泻舌质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中医药法》助力中医师职业教育发展的完善路径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弘扬耳穴针术 精心亲传薪火
——市名中医、本刊编委朱丹主任中医师收徒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2009-2018年广东省中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与趋势预测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