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宙光
探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的气化理论
宋宙光
在眼科临床中,总会有一小部分患者仅仅只有症状而无体征,使医生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更无法施以恰当的诊治。对此,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教授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多次从气化的角度分析了类似的情况,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高效的诊治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经验。本文对该书中相关的气化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附验案一例。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气化理论
当代已故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教授,学验俱丰,兼收众家之长,主张在六经辨证思维体系的统率下,以脏腑辨证为基础,贯穿八纲辨证,重视六经传变,兼顾标本中见,并继承和发展五轮八廓学说。陈老在1978年所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1]中创立的眼科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该理论中,陈老不仅能对有形的体征进行六经辨证论治,而且对患者的主观视觉异常也能从病机上作出合理的论述,尤其强调“气化”对该类症状的阐释。
在眼科临床中,患者的客观体征一般可以通过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以及其他各种仪器和实验室检查等获得,但是总会有一小部分患者仅仅只有症状而无体征,使医生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更无法施以恰当的诊治。对此,陈老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多次从气化的角度分析了类似的情况,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高效的诊治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经验。在此,笔者不揣鄙陋,尝试探讨该书中的气化理论。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少阴目病举要篇第八条:“妇女梦交,男子梦遗,两眼模糊昏花,内外偏无障隔者,封髓丹主之”,并指出“此症不可以形求,必须从气求,所以,方主封髓丹,以泻相火,而纳肾气”。第二十三条:“漆黑的夜间,有时突能见物,明彻清楚,而翌日天明视物反觉模糊,潜阳汤主之”,并指出“此种病症,最为严重,而眼珠内外,却又不会变形,完全是在气化上面的关系。因为少阴阴虚,真阴即不能羁縻真阳,所以,有时真阳飞越,注到眼内,漆黑的夜晚,眼睛反能视物,到了翌日天明,眼珠内的真阳涣散,反而不足,以致视物模糊”,尤为强调“急当予以潜阳汤,以滋阴补阳,阴平阳秘,视力即能恢复,否则不仅目盲,而且有暴病亡阳的危险。”第十八条:“五轮与常人无异,眼前常见红光旋转,累月经年,偏不失明者,方主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丹参,丹皮”,陈老认为是手少阴心经的阴虚内热实症,属于热伤其无形之气,并说“有时应从幻觉去辨症,不可按图索骥”。从以上三条原文中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眼科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患者眼部视觉症状,不能因为通过肉眼检查和所谓的先进仪器设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而误诊漏诊,这类情况其实在临床中并不罕见。陈老在本著作中特此强调“不可以形求,必须从气求”,“完全是在气化上面的关系”。
清代唐容川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开篇即明论“人必先明天地阴阳之理,而后知人身之气化。西医剖割视验,人之背面前面左右内外,层析详矣,而不能将各层分出阴阳,则止知其形,不知其气,以所剖割只能验死尸之形,安能见生人之气化哉。”[2]陈老在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对六经走行的论述中强调,“六经的三阴三阳,出自《内经》,指一定的脏腑经络,它有一定的所在,不是子虚乌有的学说,不过,对这种经络难以看出它的形态,它是属于一种周流往复的气机,教人们要从气字上去认识”。
《内经》中已论述了人体气化有 “食气化精”和“形能转化”两种形式。“食气化精”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包括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和气体交换。“形能转化”即精、气、神三者之间的转化,是生命活动的高级形式。气化学说是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论述人体生命过程的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机制是阴阳的升降出入。“气化”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推动下,物质和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人体的运动及其做功、生长发育、呼吸循环、耳目聪明、思维语言等征象得以表露,都是由于脏腑经络气化作用的结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在天地间,气机升降形成了气候变化,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在人体各脏腑之气机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肾主收藏,心主神志。按气化论疾病观,气化过度或气化不足,精、气、神转化障碍,升降出入紊乱,都可导致疾病[3],正如《素问·举痛论》中“百病生于气也”,以及《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黄元御《四圣心源》中对阴阳变化和精、气、神、魂、魄论述言简意赅,“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4]陈老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所述:“有一些人,在某种情况下,健眼中突然会出现奇异幻觉,须臾之间,又能恢复正常视觉,即是魄受惊惕的缘故。”
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在其所著《医法圆通》中对“目光如华”的解释为“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目前常见五彩光华。此五脏精气外越,阳气不藏,亦在死例。急宜回阳收纳,十中可救五六”[5]。郑氏的另一部著作《医理真传》中对“目光如华”作了理法方药的精解。他说:“此五脏之精气发于外也。夫目窠乃五脏精华所聚之地,今病人常见五彩光华,则五气之外越可知。……法宜收纳阳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又云:“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此外,对潜阳丹论述如下:“阴气太盛逼出元阳,故闭目觉飘扬无依。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乾刚复振。”“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秘,故曰潜阳。”[6]当代著名医家吴佩衡首次将潜阳丹和封髓丹两个方剂结合起来,并命名为“潜阳封髓丹”,在上以收纳上浮之龙雷之火,在下则温补至寒之少阴肾水,正如李可老中医所论:“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元之证”[7]。
陈老对眼科气化理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少阴目病举要篇,而在太阴篇仅一条对“精散视歧”的解释,并且,在少阴篇中,从手少阴心经解释也仅有一条,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陈老强调了肾精耗散是书中诸多因气化失常的眼科症状的最主要原因,并强调了“持满”在该类疾病康复中的重要地位。正如少阴举要篇第九条:“五轮与常人无异,而盲无所睹,名曰青盲,精亏神败也”,并强调“不绝房事,则虽终身服药,也不能治愈”。
李某某,男,20岁。因“双眼视物反复性模糊半天”于2017年3月6日下午至山西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就诊。患者自述前一天晚上先后服用“万艾可”两粒而行房事数次。第二日晨起后即自觉双眼视物模糊,眼前犹如雪花簌簌飘落而遮挡视线,此症状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半小时后再次出现同样症状,反复发作,遂于上午至我院西医科室就诊。双眼视力 1.0,眼压 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前后节未发现明显异常,瞳孔光反射灵敏,视盘界清色正常。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首诊医生遂推荐至中医眼科就诊。四诊检查:面色晃白,双眼惺忪,语音低沉,精神乏力但欲寐,心慌,微汗出,不喜饮。双眼脉轻取浮数而上鱼际,重按乏力,尺脉微,舌质淡红苔薄白。西医诊断:中毒性视神经炎(双眼)。中医诊断:虚阳上浮。中医治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元。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全方如下:制附子15 g(先煎),生龟板15 g(先煎),生龙牡各30 g(先煎),盐炒砂仁15 g(不后下),炙甘草 15 g,黄柏 15 g,山茱萸 15 g(去核),五味子 10 g,白芍15 g。两剂,水煎温服。未予以任何西药。两日后复诊,诉第一剂服完后症状即完全消失,再服第二剂巩固疗效。西医检查眼部未见明显异常,中医四诊:面色正常,精神可,言语有力,无汗。双脉缓,尺脉微。处方:左归丸和右归丸交替服用半个月以填精益髓。嘱心情平淡,生活节制。
【按语】《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灵枢·大惑论》:“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陈老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太阴篇第十二条中有 “视一物为二为三者,精散视歧也”,解释为太阴痰火,因火生风,因风而截散瞳神后的精膏,以致视物分歧,方主肾气丸以滋肾水。在本案中,尽管患者视功能损害有可能是万艾可的不良反应[8],视功能的痊愈与患者自身的修复调节有重要关系,尤其年龄的优势,但是“眼前犹如雪花簌簌飘落而遮挡视线”的症状却无法从形质上很好的解释。从该病案的中医四诊合参和理法方药后的疗效上判断,气化理论对此类疾病诊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举一反三。
《内经》中气化形式均用来解释正常人体的物质能量的新陈代谢,而本文中所论述的是气化理论是病理状态下的眼部主观感觉,因此可视为《内经》中气化理论在眼科疾病中的延伸。纵览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全书,陈老不仅灵活的应用伤寒六经辨证在“形”上对眼部组织与脏腑的归属进行了发挥,而且在“气”上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典型的理论依据,很值得后辈们深入研究。
[1] 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
[2] 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M].//王咪咪,李林.唐容川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
[3] 孟庆云.论气化学说[J].中医杂志,2007,48(5):389-390.
[4] 黄元御.四圣心源[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9.
[5] 郑钦安.医法圆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02.
[6] 郑钦安.医理真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2.
[7]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0-241.
[8] 郑磊,张福燕,温佳敏.西地那非(伟哥)对视功能影响的不良事件[J].国际眼科纵览,2013,37(6):415-418.
R276.7
B
1002-4379(2017)04-0243-03
10.13444/j.cnki.zgzyykzz.2017.04.008
山西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太原030002
宋宙光,E-mail:sanguang200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