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

2017-01-14 11:07于小普
中医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口角合谷面瘫

于小普

(南阳市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3)

·针灸经络·

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

于小普

(南阳市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3)

探讨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特点,将各期治疗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加以阐述,并将康复锻炼和预后调摄加以总结。结果显示面瘫不同时期的分期论治,对证施法,康复训练,注重调护的临床价值高,但在使用时还需灵活运用。

周围性面瘫/针灸疗法;分期治疗;验案

周围性面瘫是以单纯的一侧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学病名为“歪嘴风”“口眼歪斜”“口歪”“吊线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炎、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科主任潘华主任医师和陈杰副主任医师在1990年至今的20余年临床实践中,通过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辨因审证,明确诊断

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经络,以风寒为主,面部筋脉(手太阳经筋、手足阳明经筋),经气阻滞,脉络失养,筋肉纵缓不收,导致面瘫[1]。临床表现如下[2]。

1.1 症 状

①发病突然,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一侧口角漏水;②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③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④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⑤或伴流泪、流涎;⑥久病患侧会出现面肌痉挛、联动、“倒错”等现象。

1.2 体 征

患侧出现:①额纹变浅或消失;②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③鼻唇沟变浅或消失;④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⑤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2 分期论治,对证施法

面瘫发病情况[2]:面瘫的发病在1~7 d到达高峰期,通常在起病7 d后逐渐开始恢复,80%患者在1个月内痊愈,15%患者在2~3个月内痊愈,3%患者在3个月后慢慢痊愈,2%的患者有效。面瘫不同时期针灸治疗如下[3]。

2.1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一般是发病后前7 d,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会持续到10 d左右。可给予针灸治疗,治则:驱风祛邪,通经活络。取穴:以四肢取穴为主,面部穴位不取或少取。同时配合辨证分型取穴和局部TDP神灯治疗仪照射。若耳后疼痛明显者,局部刺络拔罐放血。①风寒袭络证:泻合谷、泻足三里、泻风池。②风热袭络证:泻合谷、少商放血、泻足三里、泻曲池。③风痰阻络证:泻合谷、泻足三里、泻阴陵泉、泻丰隆、泻太冲。④气虚血瘀证:补合谷、泻三阴交、泻足三里、泻太冲。注意要点:面瘫急性期不用电针,以免加重病情。刺络拔罐放血以耳后压痛点为主,以7号注射器针头轻轻点刺,避免起包、加重耳后水肿。

2.2 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一般是急性期过后,发病后第8天~3个月之间,也有个别例外。可给予电针治疗,治则:疏经活络,柔肌养筋。取穴:阳白旁(患)(阳白左右各旁开0.5寸)、迎香(患)、口禾髎(患)、 颧髎(患)、地仓(患)、承浆(患)、夹承浆(患)。使用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波型为断续波,频率为40~50次/min。穴组:阳白旁1组,口禾髎、迎香1组(口禾髎平刺向患侧),颧髎、地仓1组。患侧电针刺激部位肌肉有节律性的收缩,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20 min/组,同时配合TDP神灯治疗仪照射患侧耳后,40 min /次,10次/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 d。注意要点:①每天密切观察患者面肌恢复情况,注意电针刺激量大小,需要电针拉出“抬眉、耸鼻、撅嘴、示齿、挤眼”效果时,一定要调整到位,而不是开大电针刺激量,这是电针治疗面瘫的关键。当额肌恢复后,若闭眼力量不够时,需要调整针法,增加眼轮匝肌力量,电针通丝竹空透鱼腰、瞳子髎下约0.3寸透球后以达到挤眼效果;若口角上刁时需电针通承浆、夹承浆;若撅嘴时患侧上下口角肌肉松弛时,需电针通地仓上约0.3寸透人中、地仓下约0.3寸透承浆。面瘫恢复顺序一般为:额头→眼→鼻→面颊→口唇,但也有少数患者额头最后恢复,这类患者多伴有脑血管硬化和高脂血症。②肌肉兴奋性不佳时,根据病情适当口服地巴唑片;③疱疹病毒感染或外伤引起者,面部肌肉电针拉不动时,根据面神经损伤程度,给予营养神经药、抗病毒药、活血化瘀药及中草药。④部分患者在恢复期时又出现面颊、耳后肿痛,此时需停用电针,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以电针治疗。⑤近3个月时密切注意后遗症出现。若出现面部肌肉抽动、痉挛,停电针,待恢复后再用电针轻刺激。

2.3 后遗症期治疗

后遗症期:一般是3个月之后,临床上主要以后遗症的临床症状出现为依据。给予针刺加艾条悬灸配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治则:舒筋养肌,息风止痉。取穴:风池(双)、完骨(双)、阳白(双)、太阳(双)、下关(双)、四白(双)、迎香(双)、颧髎(双)、口禾髎(双)、地仓(双)、颊车(双)、承浆、夹承浆(双)。操作方法:针刺以浅刺久留针为主,悬灸以重灸(长时间艾灸)为主,刺络放血以患侧为主配合健侧平衡取穴。注意要点:①时间在3个月后。后遗症见联动、倒错、面肌痉挛、鳄鱼泪、肌肉萎缩等。②出现后遗症时禁用电针,面部腧穴长时间留针不行针。③注意治疗方法的选择。灸法应健侧平衡取穴。刺络拔罐放血,后期双侧耳后有结节,额肌、口轮匝肌恢复难,可根据需要进行拔罐放血,面颊发紧时可行颊肌内挑刺。刺激量的大小要因人、因病而异。

2.4 面瘫伴随症状的处理

伴心烦、失眠、焦虑者,加百会、四神聪、印堂;伴体虚者,气虚补合谷、三阴交,脾胃虚补足三里;体内伴有痰湿、瘀血者,泻丰隆、阴陵泉、三阴交。

3 康复训练,注重调护

康复训练: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撅嘴、张口,操作时7种动作要正确且要做到位,每个动作20次,3次/d[4]。日常护理:注意避风,温水洗脸,作息规律,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护眼睛: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易导致眼内感染,因此要减少用眼,注意眼睛休息,同时使用滴眼液,外出佩戴眼镜。另外,面瘫患者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刮风时佩戴围巾或帽子保护耳后,避免耳后再次受风。本病多为突然起病,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因其也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56岁,2015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左侧口角歪斜伴眼睑闭合不全3个月。现症:左侧口角歪斜伴眼睑闭合不全,面部肌肉轻度联动,面颊发紧,面色晦暗,失眠,少气懒言,焦虑烦躁,二便可,舌淡暗,脉沉涩。患者3个月前因劳累后受凉出现左侧口角歪斜伴眼睑闭合不全,曾于当地诊所就诊,给予甲钴胺胶囊和维生素B1片等药物口服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我科就诊。头颅CT示:颅内未见异常。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中医诊断:口僻,证属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活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取穴:风池(双)、完骨(双)、阳白(双)、太阳(双)、下关(双)、四白(双)、迎香(双)、颧髎(双)、口禾髎(双)、地仓(双)、颊车(双)、承浆、夹承浆(双)、合谷(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操作方法:面部穴位以浅刺久留针为主,并配合艾条悬灸,刺络放血以患侧为主配合健侧平衡取穴。面颊发紧时行颊肌内挑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足三里和太冲用泻法。留针和艾灸为1 h/次,留针期间四肢部穴位行针3次,20 min 行针1次,10次/疗程,刺络放血2次/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同时饭后口服维生素B1片,1片/次,3次/d;甲钴胺胶囊,1粒/次,3次/d;并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生活规律,注意面部功能锻炼。间断性治疗半年,最后病告痊愈。

按 本例患者年老体弱,复因劳累受凉,正不胜邪而发病,气虚血瘀,面部肌肉失于濡养,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焦虑烦躁,故病情迁延难愈。本科采用面部穴位浅刺久留针,以静制动,面部穴位艾条悬灸以舒筋养肌,息风止痉。患侧为主配合健侧平衡取穴刺络放血,以舒筋活血,调理阴阳平衡。四肢部腧穴补泻兼顾,以益气活血,改善体质。药物口服可营养面肌,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面部功能锻炼,生活规律,心态平衡,诸法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之效,恰中病机。

5 小 结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一方面要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要避免外邪,尤其是气候急剧变化时和过度疲劳时更应该注意。此外,夏季空调风、电扇风也是诱发因素,避免正对着面部和耳后吹。本病非终身免疫性疾病,可再次患病,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一次比一次难恢复,因此应扶助正气,更好地抵御外邪。

[1]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0.

[2]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6-337.

[3]陈杰.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20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1):7.

[4]潘华.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531-532.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3-0062-03

R245.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3.29

2016-12-05;

2017-02-13

猜你喜欢
口角合谷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