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
担心高房价扼杀创新,成为2016年“东方硅谷”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深圳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巨头华为向东流。
这是2016年5月流传在网上的一个段子,被用来形容“深圳最近的心情”。尽管华为否认将迁出深圳,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将这一事件解读为“用脚投票”虽有待商榷,但也折射出公众的“焦虑”情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房价观察报告(Global Housing Watch Report)指出,2016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深圳以38.36位居第一。担心高房价扼杀创新,成为2016年“东方硅谷”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不过,深圳依然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答卷”:预计2016年深圳GDP增速约9%。深圳是如何对抗上述“焦虑”,交出这份“答卷”的?
为实体企业“减负”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下,深圳2016年GDP预计将突破1.9万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将突破8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超过8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1%。”深圳市市长许勤近期表示。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房价快速上涨,不少经济观察人士认为这可能将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深圳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47.5%,2016年4月达到63.4%的近年来最高涨幅。
如何消除房价快速上涨等因素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深圳给出的答案之一是,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在2016年3月25日、10月4日,深圳相继两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2016年以来,深圳两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显示了深圳市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深圳市规土委房地产业处处长苗晶表示,数据显示,2016年10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下降9.72%,目前来看已取得初步效果。
深圳给出的另一个答案是,持续为实体企业“减负”。当地相继发布系列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提升竞争力、人才优先发展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在2016年公布的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共11次提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们公司几年前的销售额还是几千万元,去年过亿元,预计今年可达4亿元,成长速度非常快。”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如今,像光峰光电这样的一批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正不断发力源头创新,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未来产业增加值3439.26亿元,增长12.1%,增速高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3.5个和4.6个百分点。
2016年,深圳发布的《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包含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对外合作,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等四个方面,全部62条措施中,47条属于新增政策。
“在更高水准上,深圳出台举措推动下一轮的创新驱动发展。”深圳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如第21条规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予以一定比例、最高1000万元的事后支持。
“从研发费用等多个层面,为企业发展‘减负,支持企业闯入研发的‘无人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圳市政府政研室主任吴思康说。在企业的“出生阶段”,深圳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创业创新环境。目前,深圳累计商事主体已超260万,在全国大中城市商事主体总量排名首位。
“过去要跑5个部门进行5次申请,现在只需一次申请一份材料,一张营业执照就能涵盖税务登记证等多个证照功能。”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局长钟文说。
在企业“出生阶段”改革之外,2016年,深圳还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成长阶段”的创新发展,包括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创新能力等。
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例,措施提出深圳参与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市级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深圳市产业导向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等。
补城市短板
“深圳2016年补短板的力度是历年最大的。”吴思康表示,如果说深圳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得益于先走一步的优势,那么深圳未来的发展就必须夯实根基,培植新优势。
教育和卫生,相对来说是深圳的“短板”。经过多年努力,“短板”变长的加速度开始显现。
仅2016年,深圳就引进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50个,新建名(中)医诊疗中心5家,新增执业医师近3000名。
这一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始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名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数据显示,已有30所国内外顶级高校来深圳合作办学或开展项目合作。
这一年,深圳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204家,累计达到1487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累计突破8000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35%,占全国比重提高至50%。
这一年,华为短码方案成为全球5G重要技术标准之一,全球最大的基因库之一深圳国家基因库投入运营,苹果、高通、微软等科技巨头在深设立研发和创新中心……
“过去是招商,现在是招学、招医……”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过去不少优秀人才觉得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没的说”,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较为薄弱,如今“短板”变长,将为深圳持续的创新发展积蓄动能。
在夯实基础设施的同时,深圳还不断采取措施吸引各类创新人才,保障、支持人才的优先发展。
经历5个月的激烈角逐,第一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冠军在2016年上半年出炉。美国赛区的施文典凭“1滴血带诊断走近患者”项目,摘得大赛一等奖。这一项目只需1滴指尖血、2分钟就可将验血变得与量体温一样简单。
共吸引海外823个参赛者报名、设置高达88万美元总奖金额度、创投机构对大赛优秀项目进行组合投资……这场海外创新人才大赛,只是近年来深圳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创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累计引进留学人员总数超过7万人;“留”字号企业已达到3900多家,超亿元产值的达59家。一批海归骨干企业,如光启、柔宇科技、光峰光电等,已成为当地创新的重要力量。
展望“十三五”,深圳还将在吸引人才方面持续发力。2016年,深圳发布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提升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据测算,每年深圳市级财政用于人才工作的预算将达44亿元,新增23亿元。深圳同时提出,未来5年筹集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房,对符合条件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购房补贴等措施。
“到2020年,新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新增技能人才60万人。”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此指出。
东进破瓶颈
多年来,土地一直被认为是深圳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如何拓展发展空间的问题更显迫切。
深圳的答案是东进。
来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深圳东部经济总量是西部的55%、地均生产总值是西部的44%、地均人口密度是西部的48.5%,皆为西部的一半左右。从深圳内部来看,东部与西部当前存在的巨大发展差距,也正是未来发展的巨大增长空间。
过去30多年,深圳发展一路向西,城市格局已然失衡。面向未来,深圳要继续发力奔跑,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掉头向东。
2016年5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东进战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东进战略行动方案,深圳决定投资1.4万亿元完成342个项目,将东部地区发展成为深圳乃至更大区域的新发展极。
实施东进战略,交通要先行。“我们已完成深圳东进战略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将从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重大通道建设、各区内部路网建设等方面,完善交通系统,落实交通引领深圳东进。”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进战略交通发展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加强和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等广东东部区域的交通联系;二是加强深圳东部各区(新区)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三是深圳东部四个区(新区)内部交通的提升,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完善,公交、慢行系统的提升。
“深圳将以轨道交通作为突破口,推进城市‘东进战略,加快深圳东部及深莞惠一体化区域内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深圳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在交通先行之外,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领域也是深圳东进着重提升的领域。
2016年9月22日,落户深圳大鹏的国家基因库正式开始运营,这也是深圳实施东进战略,促进东部区域产业提升的缩影。
国家基因库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观音山脚下,一期占地面积4.75万平方米。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离,恍若世外桃源。走进建在层层梯田之上、室内绿意盎然的建筑,从一层上三层,依次会看到庞大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房、超级计算房以及冷冻资源房。
“三库两平台”,是国家基因库主任梅永红描述基因库内容时使用频次最高的一个概念。据梅永红介绍,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三大世界级基因库不同,中国国家基因库不仅仅是数据库,而且是国际上现有的各类生物样本库、数据库、生物多样性库、疾病库等的综合升级版。
从国家基因库,到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再到海洋生物产业园等载体建设……随着东进战略的不断推进实施,深圳创新驱动的发展空间也不断拓展。
“深圳东进战略一方面是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深圳空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此外也是深圳对抗由于房价、土地带来的成本要素上升引起的竞争力下降问题的需要。”郭万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