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平
(湖南省新晃县鱼市镇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湖南新晃419200)
新晃县肉牛品改发展现状与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杨 平
(湖南省新晃县鱼市镇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湖南新晃419200)
通过对新晃县肉牛品改发展历程、品改站建设现状和品改成效分析,提出当前肉牛品改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肉牛;品种改良;品改员;现状
1.1 基本情况
新晃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全县总面积1 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1.39万公顷,草山草坡约8万公顷;全县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新晃县位处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但分布相对集中,其中山地84.22%,丘陵7.8%,溪谷平原4.84%,水面1.51%,山原1.24%,岗地0.33%,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区气候特色明显,小气候多样,年平均气温16.6℃,无霜期302天,年日照1 244h,年降雨量1 160.7mm,自然生态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和畜禽繁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一年两熟,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40万吨,理论载畜量达30万个黄牛单位。
1.2 肉牛产业现状
2013年,新晃全县养牛14.55万头,出栏5.44万头,存栏9.11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2万头;完成肉牛品改1.34万胎次,生产杂交牛1.12万头;养牛3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场达105家,常年存栏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0个,能繁母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户(场)265户,发展杨柳冲、岩山、川岩等7个能繁母牛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及小区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15%;全县有牛肉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省级及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全县牛肉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吨,随着2009年新晃黄牛肉被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新晃黄牛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活牛价格达26~28元/kg。
2.1 新晃肉牛品改发展过程
新晃县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展肉牛品种改良工作,以县畜牧水产局肉牛品改中心牵头,全县建设有两个乡级示范点。但是在肉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实施的初始阶段,由于群众饲养杂交牛的意思淡薄,加之品改资金欠缺,没能探索组建强有力的品改员队伍,品种改良工作至80年代中期终止实施。直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对牛肉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增加农户养牛效益成为了畜牧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肉牛品改技术推广工作又列进了重要工作议程。新晃县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肉牛品种改良补贴办法,通过在全县23个乡镇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对牵牛到站进行品改的群众免收配种费,并另外补贴5元钱作误工补助。随着全县杂交牛数量的增涨,品改效益逐步显现,肉牛品种改良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得到了稳步推广和实施,品种改良队伍也得以不断壮大,目前,县、乡、村三级肉牛品改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完善。
2.2 全县肉牛品改站(点)结构
新晃县在肉牛品改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投资120万元,建立了1个县级肉牛品改中心、6个乡镇区域品改中心站、15个乡镇品改站和10乡村冷配点,组建了一支58人的专业品改员队伍,基本形成了以县级黄牛品改中心为核心,乡镇品改站为骨干,村级冷配点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肉牛品改服务网络。
2.3 品改成效
新晃县通过引进法国利木赞、瑞士西门塔尔及红安格斯等良种肉牛冻精与本地湘西黄牛开展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生产二元、三元经济杂交组合,取得了巨大成效。2013年,全县免费发放液氮4万立升,推广冻精2万支,完成肉牛品改1.34万胎次,出生杂交牛1.12万头,全县肉牛品改覆盖率达70%,受胎率达85%以上。生产的杂交牛在生长体尺、育肥增重和个体产肉上体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2.3.1 体重比较
利西本F 2杂交牛初生重较同龄湘西黄牛和西本F 1增加17.26kg和11.04kg,提高了111.21%和23.41%;6月龄体重较同龄湘西黄牛和西本F 1增加60.27kg和28.83kg,提高了62.26%和22.48%;12月龄体重较同龄湘西黄牛和西本F 1增加106.61kg和32.55kg,提高了79.38%和15.62%;18月龄体重较同龄湘西黄牛和西本F 1增加154.67kg和88.51kg,提高了97.39%和39.34%。
2.3.2 体尺比较
利西本F 2杂交牛初生体尺较同龄湘西黄牛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14.7cm、22.6cm、20.9 cm,各提高26.16%、39.72%、41.30%;较同龄西本F 1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6.8cm、1.94cm、1.78 cm,各提高10.60%、2.50%、2.55%。利西本三元杂交牛6月龄体尺较同龄湘西黄牛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13.06cm、16.63cm、12.52 cm,各提高15.09%、14.92%、13.77%;较同龄西本F 1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6.56cm、0.62cm、4.11 cm,各提高7.05%、0.48%、4.14%。利西本三元杂交牛12月龄体尺较同龄湘西黄牛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17.47cm、25.59cm、21.43 cm,各提高17.70%、21.60%、20.60%;较同龄西本F 1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6.58cm、13.62cm、7.18 cm,各提高6.00%、10.44%、6.08%。利西本三元杂交牛18月龄体尺较同龄湘西黄牛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31.04cm、35.20cm、36.32 cm,各提高31.49%、28.78%、36.31%;较同龄西本F 1体高、胸围、体斜长分别增加10.25cm、11.87cm、19.06cm,各提高8.59%、8.15%、16.25%。
2.3.3 育肥效果和产肉性能比较
利本F1杂交牛育肥日增重为1.18kg,比本地黄牛提高42.17%,其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57.71%、47.23%。按照新晃湘西黄牛杂交组合育肥屠宰测定的得出的结果为标准来计算,每头18月龄利本F1代牛比同龄本地黄牛平均增重139.68kg。按当前26元/kg计算,即每头利本F1代牛育肥出栏增加产值3 632元,所生产饲养杂交牛共可增加产值4 576.32万元。品改技术推广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养殖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表1 利西本牛、西本杂牛、湘西黄牛在放牧与舍饲条件下体重、体尺增长情况
表2 试验牛日增重比较(k g)
表3 试验牛屠宰性能比较
3.1 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
很多品改人员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甚至有的技术人员连一间专门的设施贮备间都没有,将冷配设施(液氮罐、输精枪等)随处摆放。
3.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品改技术队伍人员技术高低不一,大部分都停留在原来培训的基础上,没有不断总结和更新,造成有的技术好,有的技术差,有的忙不快,有的没事干。
3.3 肉牛品改技术人员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
一是我县整体品改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技术参差不齐,普遍技术水平偏低,造成服务质量较差,使得品改人员队伍不稳定;二是出现了人员老龄化,得不到年青血液的充实。
4.1 建立长效机制、规范队伍管理
要优化各级肉牛品改员队伍结构,培养新的、年轻的技术人员,扩大和稳定好这支服务队伍。对肉牛品改人员进行技术分级管理,以技能操作水平来分高、中、低三级,高级由省市专家进行评定和审核,纳入财政全额工作补助;中级由市县专家进行了评定和审核,纳入财政差额工资,初级不纳入工作补助,这样能有效的提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推进全县品改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技术人员的选拔。
4.2 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学习,加强各级肉牛品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解决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增强服务观念和服务质量,提高配种率和受胎率。
4.3 实现新老交替和更换,确保队伍的稳定
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差的品改人员进行更新,把有技术的、有责任心的、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培养起来,吸收到这个队伍中来,让这个队伍后继有人。
4.4 解决意外伤害保险,建立保障制度
建议为各级品改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由于这个队伍的人都是常年骑着摩托车爬山涉水、穿梭在山间中进行品改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5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议国家将肉牛良种冻精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对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品改服务网络体系给予补助。
S8-1
C
1006-4907(2016)02-0011-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6.02.006
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