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邻心
摘要:《Pride and Prejudice》作为世界经典小说之一,塑造了众多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而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人物间的对话。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再现对话中揭示出的人物性格、心态、身份等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信息。不同的译者在分析原文和选择译文这个两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处理策略。本文选择了《Pride and Prejudice》三个较为中国读者接受的版本,通过分析他们对同一对话的不同处理,理解不同的译文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对话翻译
1.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仔细刻画了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英国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对话机智幽默,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形象。文章的主线围绕着班内特家的两位小姐-简和伊丽莎白的婚事展开。班内特先生有5个女儿,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财产大部分由他的侄子柯林斯先生继承。无论是出于保障女儿日后的生活,还是遵循当时社会的主流习惯——嫁入上流社会才能称为一段好姻缘,班内特太太一直想方设法使女儿嫁入上流社会。此时,他们结识了新搬来的邻居——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有钱并且单身。他们分别爱上了简和伊丽莎白,4位年轻人之间虽经历了种种误会,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由于情节主要集中在日常琐事上,所以整部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的,通过各种或机智或讽刺的对话,各个人物的个性和特征跃然于纸上。
这是一段发生在舞会上卢卡斯爵士和男主人公达西先生之间的对话。达西先生正因伊丽莎白对其视而不见的做法感到生气,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这时卢卡斯爵士向他攀谈起来。当时达西先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本身的傲慢,对卢卡斯爵士的搭讪表现出极为傲慢的态度。如,卢卡斯爵士在谈话开始对跳舞这一当时极为流行的社交方式大加赞扬,称赞跳舞是上流社会“one of the first refinements”(最出色的才艺)。表面上这是对跳舞的称赞,实际是间接地恭维达西先生出身上流社会,同时也隐晦地夸耀自己的社交圈子同样高雅脱俗。卢卡斯爵士善于社交,说话老练的形象寥寥几笔便可见一斑。但达西先生接下来的话却没有朝着通常的社交谈话套路走,他没有接着恭维主人家卢卡斯爵士,而是直截了当地说“Every savage can dance.”(每个野蛮人都会跳舞)。即使从整本书对达西先生的描写来看,他应该只是字面意思,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在舞会上基本不参与跳舞),不免有指桑骂槐之嫌。所以卢卡斯爵士“only smile”(只是笑了笑)。停顿了一会儿后,他又找了个话题谈论起来,开始恭维达西先生的舞技。然而达西先生直接告诉他“It is a compliment which I never pay to any place,if I can avoid it.”(但凡能避免地,我哪里也不去赏这个脸。)卢卡斯爵士只好转而谈论达西先生在城里的房子,并谈到自己曾有定居城里的打算,并“paused in hopes of an answer”(停了停,指望对方回答)。但达西先生却毫无反应,丝毫没有继续谈话的意愿。卢卡斯爵士在当地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人物,可以看出他在当地的社交圈拥有一定的影响。面对这样的人物,达西先生却对其毫不留情,这固然是因为他身份的优越,同时也反映出他性格中傲慢、直率的一面。
伊丽莎白在聚会中偶遇威克姆先生。在这场对话中,他扭曲事实,颠倒黑白,诬陷达西先生。这正是本书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偏见的由来,并引起了两人之间的种种误会。从威克姆与伊丽莎白的这段对话来看,威克姆主动开始了对达西先生的抹黑。他没有直接讲达西先生的坏话,而是不懂声色地由日常寒暄将话题引到达西先生的身上。他先是问“how far Netherfield was from Meryton”,然后进而假装犹豫地再三地问道“how long Mr. Darcy had been staying there”。从中可见威克姆的心机,一方面他假装犹豫不决,暗示伊丽莎白自己有难言之隐,另一方面,他要先确认达西先生是不是已经被大家熟识了。因为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人,他深知达西先生傲慢的性格在一开始肯定会造成众人的误会和偏见。听到伊丽莎白回答他只来了一个月并且及其配合地询问他关于达西先生的事,他开始不露声色地诋毁达西先生。他先表明自己从小与达西先生一起长大,然后为了稳妥起见,他问伊丽莎白“Are you much acquainted with Mr. Darcy?”。从这段对话中伊丽莎白天真直率和威克姆狡猾的性格表现无疑。
2对话翻译与人物形象的再现
相对于书中其他对情节和众人心理的直接交代,对话将作者置身于幕后,将对人物的判断和评价直接交给了读者。但同时读者也需要对对话中蕴含的信息和人物的情感态度进行加工,并结合自己的日常体会和心理认知才能把握人物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因而在翻译人物对话过程中,译者不能只是单纯地考虑对语义的翻译,还必须综合考虑说话人的角色性格以及对话语境,甚至还要考虑整部作品中这些角色对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本文旨在基于对原语文本(source language text,简称SLT)中人物对话的分析,赏析和探讨三个不同版本的译文对于同一对话的翻译,分析其对人物塑造的影响。这三个版本分别来自王科一(1980)、孙致礼(1990)和张玲、张扬(1993),在中国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3结语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考虑,尤其是人物话语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与人物心态和身份之间的关联,都影响到人物形象在译作中的忠实再现。《傲慢与偏见》一书的3个译本对伊丽莎白话语词的理解和翻译某些地方存在着小小的不同。3个版本并无优劣之分,这涉及到不同的作者对同一SLT的理解不同,也涉及到不同的写作风格的问题,但3个版本基本上都忠实地再现了伊丽莎白在SLT中的语气和语义,成功地再现了原作中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
话语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话可以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活动。所以在翻译时,译者既要做读者,仔细揣摩话语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又要做作者,尽量再现从话语中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真正理解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完整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谊.《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 J]. 山花:下半月,2011,(5):143 -144.
[2] 简·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M] .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 简·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M] .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
[4] 简·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M] .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 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 陈谊. 对话翻译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再现———兼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9):83 -87.
[7] Austen,Jane. Pride and Prejudice[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