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媚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会计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速,社会急需外包型的会计人才。其中,在财务分析方面不仅要求会计人才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兼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等。为了更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外包的人才需求,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中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财务分析;任务导向法
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就要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的进步。近年来,全球外包行业发展迅速,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行业也在“十二五”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ASP(应用服务提供商)、云计算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计服务外包已经从传统的为降低成本提升到了增加企业活力的战略层次。会计外包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出现,一方面社会急需外包型的会计人才缺乏,另一方面高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两方面的问题既矛盾又统一,如何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成为高校财会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分析
《财务分析》课程的设置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该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解读企业财务报告的能力,能够对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对财务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解读企业所采取的会计政策,透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对企业各项能力结构进行深入认识,从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预测,通过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运用对企业进行估值。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对《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作了如下总结:
1.理论性较强
《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财务分析的基础信息来源于财务报表,真正读懂财务报表是做出科学分析、撰写高质量财务报告的关键。对此,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报表中各项目的取数方式及其含义。其次,在《财务分析》课程中需要运用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等不同系列的指标作为分析的工具,在学习众多指标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枯燥。再次,除了指标的学习,《财务分析》课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杜邦分析法等专业的分析方法。
2.基础知识宽泛
《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学生除了要牢固掌握财务知识和分析方法外,还要熟悉审计、金融、法律,经济等其他方面知识。另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交易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将宏观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到企业财务分析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3.用途广泛
企业的财务分析既为管理者、投资者、职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又为金融、财税、审计等监管机构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其用途比较广泛,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重点结合具体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教学现状概述
除了《财务分析》课程自身特点的制约外,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和单一。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填鸭式的讲授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另外,在课程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锻炼综合分析能力是不太现实的。课堂上的学习应该是方向的指引和方法的传授,学习任务的完成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课外时间。总得来说,高职院校对学生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直接导致了以往绝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都属于“报账型”会计人员,而不是“管理型”人才。
二、任务导向法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财务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外包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通过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为企业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从而应对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对财务分析产生的影响。与传统的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不同,会计服务外包人才必须懂得结合企业行业属性选择财务指标。其次,外包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IT技术能力。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内外部数据资源,科学的财务分析应当以收集和整理有效的信息为基础。另外,外包人才进行会计服务成果交付的过程中也会更多地借助IT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外包对人才的提出的新要求,在《财务分析》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任务导向法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三、任务导向法的实施过程
任务导向法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法的实施首先是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现时经济环境等提出符合学生当前知识能力水平的任务,并以每个具体的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任务之中。在提出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学生自主地完成相应地任务,从而通过各个任务构建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认为,任务导向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知识宽泛的课程,仅依靠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会显得抓襟见肘。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把理论知识以PPT的形式上传至资源共享平台,并且针对每个知识主题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提前自习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财务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搜集案例资料。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负责搜集和整理一家知名企业最新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然后发给教师。教师则需要对每组学生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筛选,最后以抽签的方式让每两个小组共用一家企业的资料作为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案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两组使用同一个案例资料,既可将两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又可以保证案例资料的连贯性,易于结合现实市场环境进行财务分析。此外,由学生参与案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
(二)课堂授课阶段
1.第一环节。在学生已自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可先讲解相应主题的重点难点,然后再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构建该主题的知识框架。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巩固已自学的知识点,而且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解答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第二环节。如果学生已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则可将课前已根据相关主题设置好的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并且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明确任务目标。
3.第三环节。在确定学习任务后,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一方面明确任务的分工,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和具体步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作为旁听者,在考核学生团队协同作用的同时还可以给予指导,从而提高师生的交流程度。
4.第四环节。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每组学生需要简述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初步的分析结果。在分析的过程中,每小组可以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目的而选择不同的分析指标,因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职工,也可能是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等,他们需要的信息不同,进行财务分析的侧重点也不同。此外,通过情景模拟,学生现场展示他们的初步成果,不但可提高课前准备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小组的初步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三)课后作业阶段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仅利用课堂的时间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是足够的。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更多地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搜集数据资料,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并且尽量结合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进行更详细、更全面的分析,最终在网络共享平台提交书面形式的财务报告并给教师作为本次任务的一种考核依据。
四、总结
为了满足会计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时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在《财务分析》授课过程中运用任务导向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些培养目标。但是,任务导向法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和反馈。
参考文献:
[1]侯雪雁.浅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No.819(12).
[2]朱冬琴.财务外包_动因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实践启迪[J].南京: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