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1-12 17:19祁艳芳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 要】心理活动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很早就为人类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却是近代才有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是一项很重要的课程,而对于老师和家长还存在许多误区,所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此为目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此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为搞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近年来,我们学校做的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表明了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交往、环境适应、青春期、与父母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了解到:因学习紧张、考试焦虑问题占40%,与同学相处问题占30%,家庭关系占11%,早恋占9%,职业?占?6%,其它占6%。因而,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二、心理健康教育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以个体辅导为辅

心理辅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其心智成长,排除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及情感困扰,增强自信心,心理辅导有三个具体目标:成长目标、学习目标与自我完善的目标。

(一)成长目标: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在此意义上讲,任何心理辅导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遇到了某些困难与障碍,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并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困惑,因而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学习目标:是指心理辅导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接受心理辅导,既增强了对困难的了解,也加强了对自我的认识,学会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中的挫折,努力寻求自救方法的本领。

(三)自我完善目标:也就是使学生通过心理辅导过程来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言:“辅导的终极目标是在协助学生发展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

心理辅导还有三项具体功能: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及补救性功能。

(一)发展性功能: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应变能力,以帮助他们积极适应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扰与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预防性功能:力图通过实施各种心理辅导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认识,以避免由于愚昧无知而造成的失误与不必要的焦虑,并懂得主动寻求辅导帮助。

(三)补救性功能: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已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直接的心理辅导,它旨在帮助学生安排当前面临的心理困扰,增强自主性,树立自信心。

从以上心理辅导的目标及功能来看,心理辅导的三大目标及其中二大功能:发展性功能与预防性功能,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与功能,适合于针对学生整体性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青春期普遍心理问题的认识。这些可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解决,而补救性功能,适合于个别辅导的方式,可通过心理辅导室个体辅导的方法来进行。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心理卫生课。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有系统地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 的能力,这种课应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开设心理卫生课既有系统性强、普及面广的特点,又有长远性特点,它 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编写心理健康指导读物。 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力编写和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书,供中学生们课外阅读。

(三)开展心理咨询。每个学校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 困惑,治疗心理疾患。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日趋加强,有了各种不适应症和心理问题后,常常主动找心理咨询医生解决。

(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教学为主,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将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 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 ,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发展。

(五)利用信息传媒体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世界各国都已注意到了在教育领域中利用信息传媒体教育,它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

(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外 ,还应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学生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度过,很多的心理障碍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应该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 帮助,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祁艳芳(1975-),女,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族:汉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评价。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6

[2]胡博.切实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国文献总库文教资料,2010.7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