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等,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旨在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问题;分析
从实际角度而言,人文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具体教学环节内进行人文教育要素合理融入,基于此,有力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达到性格培养和个人价值观树立的主要目的,借助人文教育平台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培养和精神层面培养,从而实现教育自身价值和教育自身目的。应该了解到,语文是生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人文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可彰显出人文性基本内涵,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环节,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学科重要性加以深度明确,特殊问题予以特殊处理,稳步提升人文精神渗透效率和质量,培养优质人才。
一、重要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日渐加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交付在学校之手。其主要责任就是要在学科教育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做好人文精神渗透工作。此时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精神,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得人文教育实现回归。需知,人文精神要素是整体语文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弘扬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更应完美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人文精神,培养出优质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并且与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步调保持一致。还有一点就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度关注人文精神要素,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注重人文教育,并遵循以人为本教学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高素质人才养成,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人且借助语文教育改革手段,可有力体现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以至合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安排出现严重问题,合理性与科学性双缺失,人文思想并未完成合理融入,整个高中教学阶段内,语文课程安排量度极大,但实践阶段,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文言文教学和修辞教学所占据,枯燥无味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统领课堂,未能对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和常识了解起到帮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语文教学生命力,忽略了语文课程教学意义。
现下高中教育仍旧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以学生分数提升为基准,高中语文教学应试教育可谓是根深蒂固,死记硬背的模式充斥在课堂之中,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语文教学人文性要素严重缺失,人文精神培养被严重忽视态势下,高考模式分数居首现象明显,语文教学依然沿用老旧式教学方法,知识讲解部分明显多于传授技能、思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能力提升和理解能力提升被放在教学重点上,情感教育和态度教育以及意志力培养等被搁置一旁。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上出现偏差,教学单一化形式明显,人文精神培养没有受到校方和教师高度重视,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学校等均关注成绩,此类顽固思想下,语文教学成绩被放在第一位,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品质养成被忽略,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将语文知识记忆放在侧重点之上,情操陶冶和精神世界丰富无从谈起。
三、对策
(一)人文精神挖掘
语文学科中,其本体就包含了诸多人文精神要素,以人文教学核心基础形式出现,所以针对此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课本中内容与人文教学理念相互融合,深度指引学生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程度。最为常见的例子为,《岳阳楼记》教学中,文章对作者将景物、国家相联系的感情表达呈现出来,彰显出一种崇高思想,即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后表达范仲淹远大抱负,即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应对范仲淹忧国忧民、乐于报国的品质进行讲解,随之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对学生高尚情操养成和优秀性格培育都会起到相应推动效能。借助教材文章中人文精神挖掘远远不足,教师此时还可向学生传递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新闻,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极具人文精神的素材电影、短片,培养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审美精神,剔除老旧式教学方法,积极有效的进行思想意识创新。
(二)人文环境改善
需适时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比如说引导学生参加讲座和报告会议和科技多活动等,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要达成高效沟通和不断交流,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比赛形式和欣赏形式以及表演形式执行可发挥学生个性与彰显学生特点,在发挥学生特长基础上带领学生参加具有意义的纪念日活动,并举行升旗仪式,让学生自习思考过去、当下和以后,并要求学生进行时事政治信息内容了解,将个人名誉与祖国命运相关联,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更好更优的达成高尚人文精神形成。
(三)教师素养提升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不能被忽视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日渐攀升,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上,身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自身文化知识改进与丰富,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参加校内培训和校外活动参加,充实自身与完善自身的同时,业余时间内了解宗教知识、道德知识和政策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更加充裕,教师则应跟进时代步伐,通过积极完善和素养培育来达成一种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结束语
高中教育中,语文课程以基础学科形式出现,是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与核心操作环节。应该了解到,高中语文课程中涵盖了人文理念要素,此时教师需要找准时机和操作点,借助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和内在魅力进行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培养和学习能力强化,之后在此基础上深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人文精神的渗透力。
作者简介:马韩宁(1990-),女,籍贯: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族:汉,职称:学士,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雷永平.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3]董艳红.重视人文教育 提高学生素养[J].文学教育(中).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