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2017-01-12 14:19宋桂荣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研三角形分数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了概念教学,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数学概念,也就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巧妙地引入有关概念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选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巧妙地引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出示两个饼。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两个同样的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个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知识,能很快回答。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呢?4份呢?这些来自生活的实际问题,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靠已有知识是无法回答的,于是产生了渴求新知的心理。我再因势利导,指出新课内容一分数。这样引入概念,自然而不显唐突,学生感到是一种需要,因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分数概念的学习之中。

二、在现实背景中,感悟概念,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北师大教材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设计了许多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情境,这为我们的概念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1.在交流中,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在学生体会了百分数的必要性,明白了读写法之后,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生:把全校学生平均分成100份,男生占其中的52份。师引导:这位同学是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的,看来百分数和分?数在这点是相同的,都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生:男生人数占52%。

师追问:男生人数占谁的52%呢?

生:假如全校学生共有100人,约有52人是男生。师追问:那是不是可以说解一学校的男生就只有52人?生:当然不是,每100人中,约有男生52人。师追问:哦?谁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一点?

生:如果全校学生有200人,约有男生2×52=104人。如果有500人,约有男生(5×52)人。

师引导:照这样说下去,你可以把所有的情况都说完吗?仔细?

想一想,用怎样的一句话说可以简单地说出男生人数和全校人数之间的关系?像这样,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都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才能进行科学的抽象,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本质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在比较中,理解百分数的内涵。

前面学生通过交流,基本上可以说出每个百分数的意义,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切实理解了概念,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

“百分数”是这样下定义的:像22%,28%,117.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定义的描述很简单,但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百分数在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内涵:分母是100,要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

三、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来帮助理解概念

小学生获取有关的数学概念依赖于自己适当的经验。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又有利于构建有关概念。例如数学“年、月、日”时,我安排了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年历卡上去查找: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一月各是多少天?学生会很快找出一年有12个月。但每月多少天还得慢慢认真地去看,我就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一年中是30天的有哪几个月,有31个天的是哪几个月,余下一个月2月份,有的同学说是28天,有的同学说是29天,争论不休。我就顺势引出每一年的年份数去除以4,看有无余数,如果没有余数的便是闰年,那一年的二月学生能找到是29天,有余数的便是平年,二月是28天。但为了更准确地掌握闰年、平年的推算方法,我又马上让学生动手计算1900年和2000年各是什么年,学生会误解成都是闰年。我再让他们对照实际的年历,发现1900年不是闰年,从而又自然引出年份数是整百年的,要用400去除,如果没有余数那一年才是闰年。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更牢固地记在心里,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四、要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逐步形成概念

学生完成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象是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常常是形成有关概念的表象就形成了概念。因为学生要形成有关的概念,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形成有关概念。比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当学生对分数建立较清晰的表象时,我通过导语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抽象为单位“l”,将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分数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了分数的概念。

五、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概念

新概念学了以后,学生的掌握情况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地反复多次,他们才会巩固这些知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有关概念的具体运用,加深理解,并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为了强调概念中的“围成”而不是组成,我让学生观察小黑板上出示的以下图形:……请找出它们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学生通过仔细查找,会发觉“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外,还可以组成其他不同形状的图形。这样,学生通过练习,能较牢固地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

【作者简介】

宋桂荣,女,汉族,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教研三角形分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三角形,不扭腰
算分数
三角形表演秀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画一画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