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 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标志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入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阶段。
健康中国战略是历史的必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符合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规律。
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需要。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变化:人们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有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安全、更加舒适、获得更多尊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不但要求解决看病就医问题,还要求能够得到全方位、全周期、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公平,期望不断缩小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健康差距。
健康中国战略是解决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一重大论断完全适合卫生与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城乡、人群、领域之间的不平衡,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层等现象。如人均卫生总费用、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等资源水平以及人均期望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健康结果指标,在东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不到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卫生投入依然不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依然较重;基层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依然薄弱,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等。
健康中国战略是转变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转变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卫生工作方针都强调要以预防为主,但实践中更多体现的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公共卫生体系依然薄弱,当前迫切需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历来强调的是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在落实上也存在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长期处于战时状态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转变,甚至出现对基层的“虹吸”现象,这种资源更多向大城市、大医院聚集的状况不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同时,卫生健康事业既面临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存在市场机制发挥不当的问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积极探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体现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作用。
将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需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首先,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穿健康中国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健康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促进健康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大力实施健康环境建设,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环境危险因素,坚持政府主导和调动社会、个人积极性相结合。转变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模式,既要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要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晚得病。更加注重健康公平,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
其次,完善国民健康政策,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以新形势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导,深入研究并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构建与健康中国建设相适应的卫生健康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健康中国建设的组织机制,对将分散的卫生健康相关事务的管理职能按照责权一致、协同高效的原则进行整合,形成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统筹的一体化“大健康”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谁决策、谁负责”的效能问责体系,解决卫生健康工作管理体制碎片化和割裂的问题,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投入制度。建立稳定的政府健康领域投入政策和机制、加大政府在健康领域的投入力度和社会筹资力度、增强个人健康投入意识,扩大卫生筹资来源。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建立合理分担机制,中央政府对全民享有的、公益性强的卫生健康服务承担更多筹资责任,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由社会和个人承担更多责任。建立个人疾病负担支出封顶线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完善人口生育和养老政策。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为重点,为生育二孩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生育保健服务;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切实减轻生育负担,减轻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
同时,大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增加卫生健康资源数量,优化资源结构,推动健康医疗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农村和基层强起来,健康中国才有坚实的基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赖于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