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郭晓薇
事件回顾:
今年8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透露,今年5月,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医疗事业发展蓬勃,医疗质量不断提升,是全球进步最大的5个国家之一。
《柳叶刀》发表的涉及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HAQ(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由49.5提升至74.2(全球平均53.7,美国为81.3),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同时,我国国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缩小到2015年的1.2(2015年全球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为20.1)。
随后,《柳叶刀》又发布了新一轮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进行的数据评估和全球排名,排名涉及188个国家、37个指标,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在2016年的评估中排在第92位,今年则上升至74位。《柳叶刀》盛赞中国、缅甸、老挝、土耳其等国,从2000年至2016年,医疗水平进步迅速。
在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国际榜单上,我国亮眼表现的背后是诊疗实践的持续进步与质量管控的精益求精。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一轮医改的推动。医改8年多,我国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然而,面对13多亿人口的庞大基数,面对极具个人色彩的看病就医体会,一些患者还是觉得看病难、看病烦和医改的获得感并不强。此次《柳叶刀》杂志运用扎实的研究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给予中国医改一个国际视角的全新评价。
质量和安全是医疗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医院不可逾越的“红线”。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呈现出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质量管理也逐步向基层和细微处延伸。
据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大致包括5个子体系:组织体系、诊疗规范体系、质控指标体系、质控标准体系和监测预警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已建设完成30个国家级质控中心,另有4个正在筹建,省级质控中心也已建成1100多家。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让质控中心进一步“合法化”,责权利更加明晰。
“近几年,国家在推动质控指标标准建设和开发上花费了很大气力。”该负责人说,从2009年至今,我国在医疗机构、专科、病种、医疗技术等层面开发遴选了若干质控指标,有了这些指标,才能对一项服务、学科、技术和诊疗活动的水平进行客观、准确、定量的评价和分析。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要通过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最终反馈到临床一线,促成每一个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行为的改善。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有计划地收集全国医疗质量安全数据信息,形成每年一版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从中可以了解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这样能够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有效依据,相关的干预和管理也才能有的放矢。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93%,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2.7%。省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半数县级医院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和颈椎手术等复杂手术。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柳叶刀》最新研究显示,我国区域内同质化程度的指标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稳步推进、大医院对基层开展技术帮扶以及医保的跟进等,像心脏介入这样原本在大医院的“高大上”技术,逐渐下沉为基层适宜技术,心梗患者可就近得到及时救治。可以预见,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下沉到基层,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评价与技术评估室主任赵琨认为,我国既往本底基线较低,也是此次《柳叶刀》报告显示我国医疗服务可及性进步幅度大的原因之一。我国医疗质量及其带动的服务可及性提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无止境。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要判别技术的适宜性,比如用于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直线加速器,过去只能在大型肿瘤医院使用,随着基层软硬件的改善,现在县级医院也能开展。但必须在保证医疗质量前提下普及推广,以防“一放就乱”。
同时,在进一步提高技术可及性过程中,也要考虑经济可及性。医保筹资应当覆盖更多新技术、适宜技术,使公众能够得到有力的经济保障。“基层医院取标本、上级医院做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改进,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可及性。同时要配合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于在基层开展的适宜技术,一定要给予更加优惠的引导性价格。
【TA说】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应对各地区复杂差异和独特挑战,中国已基本实现基础医疗保障,很多做法很有创新精神,我们已看到中国医改的成就,这是个巨大成功。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中国医改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全世界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做到了。中国目前的医疗改革有很多方面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几十年前,中国在卫生领域推行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等创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数亿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长预期寿命是可能的。今天,中国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实现患者优先,转变对昂贵的医院服务的依赖。我们相信,这些改革将会改善服务于所有中国居民,约占世界1/6人口的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