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近期完成的专题调研发现,签约服务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医保配套政策不到位。政府文件明确,要调整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科学设置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报销政策,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引导签约服务对象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已有医保配套措施的地区,签约服务对象对签约内容的知晓率和参与签约的积极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说明医保政策的引导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二是社区医疗服务价格需要调整。政府文件提出,物价部门要合理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项目价格,积极支持签约服务工作。此次调查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省市级大医院的同等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差距过大,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签约服务经费落实不到位。政府文件规定,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服务对象个人分担;起步阶段,各级财政应予以支持。调查发现,各地签约服务经费来源和到位情况差距较大,是造成签约服务工作进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有些地区经费落实较困难,虽明确部分签约服务经费由财政专项补助,但实际出处却为新增的基本公卫服务经费、基层机构的日常运行成本或者基层机构的年收支结余。
根据调研情况,该省提出推动签约服务可持续发展,还需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一是切实落实医保差别化配套措施,逐步拉开签约与非签约对象的报销待遇,拉开签约对象转诊和非转诊的报销差距。二是加快调整基层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的价格。三是落实签约服务经费。经费由基本公卫经费、医保经费和个人缴费组成的地区,要研究基本公卫经费使用与签约服务经费的关系,要保证医保经费到位。建议各地可逐步收取个人缴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