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汉阳陵墓中出土的茶叶

2017-01-12 17:43韩星海
中国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汉景帝考古茶叶

□韩星海

解读汉阳陵墓中出土的茶叶

□韩星海

历经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从古墓堆里发掘出的茶叶还清晰可见,真令人难以置信。2016年新春伊始,这则新闻报道震惊了全球茶叶界。许多媒体报道说:汉景帝的汉阳陵墓出土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藏于两千多年前。请看最早报道者之一、原载于《环球网》2016年01月11日的消息全文:

据英国《独立报》1月10日报道,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推出的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指出,考古学家近日发现,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

研究指出,科学家们运用质谱分析法检查了附着于叶子表面的微小晶体后,推断出这些叶子的确是茶叶。汉景帝的墓发掘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直到现在墓中所发掘的有机物才被科学鉴定为茶叶。随茶叶出土的还包括一些武器、陶俑陶塑雕像和动物、战马等。考古学家表示,汉景帝是一位茶爱好者,他于公元前141年去世,所以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那一年。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小而未开的茶芽,通常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

“这一发现显示了现代科学在揭示不为人知的中国传统文化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汉景帝墓中茶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一窥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它揭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茶的起源。”总部位于伦敦大学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联合建立的常设性学术机构)主任多利安富勒教授说。

汉阳陵中出土茶叶文物,让我十分关注,多方搜集资料,屡次重访探询汉阳陵博物馆。

去年世界博物馆纪念日的5月18日,我又与三秦出版社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贾云结伴前去,受到了馆长李举纲、馆长助理王睿等人的热情接待。当天,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正式对外展出,置于博物馆展室里新添的两个展览橱柜里,展板上放大的原始实物图片一清二楚,一块手掌般大茶饼,还有被分离出来的两片茶叶,可以判定出为芽头,单芽头肥壮丰圆,其余是众多的茶叶片粘连在一起,整块褪变为暗红色,大有红砖茶样子。特别是底部呈现出黄点金花,十分茂密,像是泾阳茯砖茶自然发花出现的斑点图形样。随后,我们还来到了原始出土陵坑,穿越到了历史的隧道之中,探寻古茶之谜。

汉阳陵墓主人汉景帝,名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景”为布行刚义的意思,葬于阳陵。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居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勤俭治国,是大汉盛世的奠基者。

在他的陵墓里头出现的茶叶,是否说明从西汉开始,皇帝嗜茶的宫廷茶事就已出现端倪,或者说在那个朝代,以茶祭祀已经形成了规矩和风俗了呢?

据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中的芳蒻,这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荼(茶)。说明早在西周时期,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已用所产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贡品的最早记载。这与有关史料记载人工栽培茶树出现在约3000多年前是一致的。到了春秋时代,茶叶生产有了发展。茶叶被老百姓用作煮羹饮或当作蔬菜食,药饮和祭品也是当时常见的用茶风俗。

又据《方言》道:“蜀人眉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说的是古苴侯国,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秦置县因以为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西南,我国第一个以茶叶命名的地方(葭萌)渊源于此,地理位置与今天汉中市宁强县相连接。《华阳国志·正义》中记载:“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于秦。秦遣张仪从子午道伐蜀。”纳贡之茶代复一代,民间饮茶风气兴盛。“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清顾炎武《日知录》),强调的是原本当作药物用或蔬菜用的茶,大约到了秦以后才当作饮料。从秦岭南再到关中道西府,成周兴亡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就在今天陕西凤翔县。秦汉时期,茶叶逐步推广成饮品,有一则重要的文献可以佐证,这就是西汉王褒的《僮约》(汉宣帝神爵三年,即公元前59年作)。其中有关茶叶的是两处:“脍鱼包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从此诗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我国四川一带饮茶、种茶已经日趋普遍,特别是蒙顶山一带,茶种植生产甚为兴盛。有官吏和富裕之家,茶早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饮品,茶叶已经形成商品化了。后到了东汉时期,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药理功能的最早记载。后据唐朝陆羽《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汉代就出现了品茶论道的高人:“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司马相如在《凡将篇》记道:“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还原了当时饮茶的过程。

据唐朝陆羽《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周公《尔雅》:‘槚,苦荼。’《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秦汉魏晋南北朝这漫长的800多年间,茶的饮用大多采取混煮羹饮的原始方法。这种混煮成羹的茶饮料,在西晋文献中被称作“茶粥”。印记着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

“夜光明月真投暗,怅望长安天一涯”。话题似乎扯得太远了,这与汉景帝墓出土的茶叶有什么关联呢?

秦岭南部的汉中市是陕西省最大的茶叶出产地,属古老的巴蜀茶区的北缘,也是中国茶叶的摇篮之一。

汉中曾是汉高祖刘邦成就400多年大汉江山的发祥地。刘邦,字季(一说原名季),于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之后迁到长安),史称西汉,共在位8年。

现今陕西产茶第一大县的西乡县,曾有“沛公落马茶镇湾,口舌东沟论江山”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距西乡城东40多公里,有一个水陆码头,这里地势险要,过去曾是繁华的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刘邦东巡来到这里,只见此地山清水秀,群峰屹立,汉水东去,江帆点点,他深情地赞叹道“好一座雄关,真乃咽喉之地。”即传令各部将领在此聚会,商讨战事。当地敬献茶叶,众将士一面谈论战局,一面喝茶,幽幽茶香,令众将如痴如醉。当时刘邦品着酽茶,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便向下人问道:“此地何名?”下人答道:“东沟口”。刘邦风趣地说:“此地有此好茶,今天众将士在此喝茶,就以茶命此地如何?”众人连声说:“好!”昔日东沟口,刘邦改茶镇成了一个民间的传说,对于了解汉朝的茶饮之事起到了佐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曾担任汉阳陵考古队副队长的杨武站曾向媒体介绍说,早在1998年,考古专家就对汉阳陵进行了详细勘探,在陵墓封土四周发现了86座外藏坑,考古人员先后试掘了封土东侧11座外藏坑。在外藏坑出土了木车马、漆盒、粮食、动物骨架等大量有机质遗存。网上译文说茶叶是在一个木盒子里被发现的,他看了英文原文,这是误译,其实是在一个陪葬坑里。我们再次查看,认为后者说法更为权威性。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嬴还说:“根据他的鉴定,认为这些都是芽茶,这一发现至少证明了汉代前期,茶叶已经出现在宫廷的饮食中,这个茶叶是目前为止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标本。”

一片无言的茶叶,演绎出了西汉王朝风俗。1998年至2005年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汉阳陵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与粮食遗迹混杂在一起的不明植物遗存,历经了十多年的研究。

一般认为由于古代茶叶多已腐烂或碳化,难保存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难鉴定。2007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对出土的不明植物遗存进行了鉴定,当时鉴定结果为“棕黄色层状集合体,由宽约1毫米,长约4~5毫米的细长叶组成”,但未确定植物种类。

2015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利用植物微体化石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对不明植物遗存标本重新进行了鉴定,确定为茶叶。专家结论是,汉阳陵出土的植物样品为古代茶叶,几乎全部由茶芽制成,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实物,对探索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葬坑的分布和坑内陪葬物品的放置,无疑与当时宫廷的制度等有关,这对于葬坑的发掘和研究,对汉代宫廷制度、帝王生活、陪葬习俗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2016年3月,汉阳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就汉阳陵出土茶叶联合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2016年5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中华区总裁罗文为汉阳陵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颁发了认证证书,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为了让大伙能够亲眼见到,这些茶叶也从2016年5月18日起在汉阳陵博物馆展出。

猜你喜欢
汉景帝考古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考古”测一测
汉景帝—选择伟大,放下私情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香喷喷的茶叶
皇子要找好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