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猜想”植根于初中数学教学

2017-01-11 14:28陈锋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猜想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陈锋

摘 要:数学教学要让“数学猜想”常驻课堂,就必须提供感性材料,激活学生猜想,预留探究时空,引导学生猜想。在猜想中让学生洞察数学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彰显数学猜想的“数理逻辑”。

关键词:猜想;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76-01

猜想是一种不确定的“猜测”或“预见”,即从具体的数学素材和数学知识出发,经过联想或者类比,对问题作出的一种假设性推断。数学教学要让“猜想”驻留数学课堂,催生学生的数学创造。在数学学习中,诚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要成为好的数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

一、提供感性材料,激活猜想

“感性材料”是数学猜想的“脚手架”“催化剂”,能够引发学生合理的“数学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展开数学观察、数学操作、数学实验,让学生从“动手做”的真切体验中萌发数学猜想。例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笔者让学生按照“ASA”(角边角)“AAS”(角角边)的条件画三角形,将画成的三角形用剪刀剪开,学生惊讶地发现,剪下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他们萌生了数学猜想: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边如果分别相等,或者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然而,是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只要拥有这些条件就一定全等呢?这有待通过其他的数学手段进行科学验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猜想有着基于数学特征的鲜活素材,猜想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样,基于数学观察、数学操作的数学猜想将更加完善,学生的数学验证、数学建构也将更加深刻。

二、洞察数学本质,感悟猜想

初中生数学学习说到底是认识知识的“数学本质”,是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洞察数学本质,让学生根据问题的特质,感悟猜想的方法。例如,教学《梯形中位线定理》(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展开“类比猜想”——“梯形的中位线”是否存在“三角形中位线”类似的性质呢?于是有学生迅速将梯形和三角形关联起来思考,三角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梯形,即梯形的上底为0。于是有学生猜想,和三角形的中位线一样,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等于两个底和的一半。这时,笔者适时介入,引导学生画图。通过画图,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启发,他们纷纷指出,可以将梯形的中位线证明通过辅助线转化成“三角形的中位线”。首先将△ABF绕着点F旋转180°。因为∠ABF=∠FCG,BF=CF,∠AFB=∠CFG,所以△ABF≌△CFG。所以AB=CG。在三角形ADG中,EF为中位线,所以EF=DG,即EF=(AB+CD)

如此,学生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深刻洞察,形成合情猜想、类比猜想、关联猜想,产生了科学的证明方法。

三、预留探究时空,导引猜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预留猜想时空、探究时空。有时甚至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猜想,给学生留“猜想悬念”。或许让“猜想的子弹”在课堂中、教学中多飞一会儿,就能收到“未曾预约的精彩”。例如,教学《找规律》,在平面内画n条相交的直线,最多有多少个交点。学生没有经历鲜活的画图探究过程,是不可能提出猜想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家的角色,对问题进行数学表征和猜想:

1.图形表征。通过画图,将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

2.列表,导引猜想。

3.初步形成猜想:0、1+1、0+1+2、0+1+2+3、……

4.归纳猜想:n=0+1+2+……+a-1= a(a-1)。

5.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如此,课堂充溢浓郁的探究气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经历了“问题表征—问题分析—形成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猜想的形成一波三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学生对照表格的过程中猜想逐步完善,逐步逼近数学事实。

四、彰显数理逻辑,优化猜想

要让猜想“有法可依”,必须彰显猜想的“数理逻辑”。在“数学猜想”过程中,让学生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习得数学的思维和思想方法。例如,由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类比猜想”分式性质;由线段的比例关系可以“联想猜想”到相似三角形;由几个有理数的运算可以“归纳猜想”到一般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由量角器量得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可以“直觉猜想”到“三角形内角和”;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演绎猜想”到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由三角形的外观“直观猜想”三角形的相似;此外还有“极端猜想”“迁移猜想”,等等。在这里,学生的猜想经历着“假设—验证——确定(否定)”的全过程,体会到“冒险—发现—创造”的喜悦。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要“教猜想”,引导学生“学猜想”——“大胆地猜测,积极地验证”,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

参考文献:

李树臣.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几个问题[J].山东教育,2015,(30).

猜你喜欢
猜想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