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章
【摘 要】儿歌是文学中一种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短小精悍、节奏感强、形象丰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儿童及老师的喜爱。特别在教学中,老师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解决拼音、识字中的难点,培养阅读、写话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乐趣无穷。
【关键词】儿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儿歌是一种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并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道理、或一个目的,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低年级语文新教材中,就安排了大量的儿歌。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诵读去感受美,识字结合来享受美。
一、运用儿歌学拼音
儿歌语言生动,易于诵读,是儿童最熟悉的歌谣,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具有语言美、韵律美、简洁美。可以说,儿歌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它符合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能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把儿歌引入课堂,编一些有趣的儿歌,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1.儿歌入境,点燃学习热情。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一课都有一幅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动画乐园:碧澄澄的小河,绿油油的小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它不会游,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蚂蚁背过了河,小鱼看见了,连连夸奖。生动的画面,可爱的形象,此时的孩子只需老师的稍稍点拨,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这时,教师轻轻点击鼠标,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会从相应的画面中跳出来。活泼的儿歌,形象的视觉冲击,极大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引出了新授内容。于是,孩子们天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2.儿歌律动,活跃课堂氛围。低年级孩子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在课中容易疲劳。这时,带着孩子在轻快的儿歌韵律中做做“汉语拼音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有效地巩固拼音知识。“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拍拍手,跺跺脚,我们来背韵母表:a、o、e……扭扭屁股,伸伸腿,整体认读音节记心上:zhi、chi、shi、ri……勤动脑多练习,拼音是我好朋友。”(可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儿歌中的拼音知识)动脑、动口、动身,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游戏中,亲身体验了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声调轻松的找到了妈妈。
二、运用儿歌巧识字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字词识记积累教学是很枯燥的,如何上好这一课呢?我认为,首先要改变成人化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是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爱说、爱笑、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儿歌激趣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字词识记和积累的兴趣。
1.儿歌可以激发识字兴趣。“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课伊始,以一首对对子儿歌,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课堂。“喜欢这首儿歌吗?想学吗?”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其实呀,很简单,这首儿歌就藏在《识字3》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识记,你会比老师学得更快,演得更棒!有信心向我挑战吗?”精彩的演绎,激情的引导,极大地点燃了孩子们主动求知的欲望,他们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地投入到新课学习。识字,原来这么有趣!
2.儿歌可以培养辨析能力。低年级教材中大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教学一直是最让教师头疼的。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实际练习中对这类字经常容易混淆,缺乏准确辨别、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时,指导学生用儿歌来进行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请、清、情、晴——风和日丽天气晴,蓝天白云水中清;文明礼貌好少年,请字常挂嘴角边;四川地震惊世界,灾难无情人有情。”、“包、抱、饱、跑、炮、苞——面包没头又没脑,花苞头上一束草;饭菜可口肚中饱,我抱弟弟手儿牢;遇到大炮火力猛,奔跑躲闪脚来帮。”童声诵读,其乐无穷,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区分了字音、字形、字义。识字,原来这样轻松!
3.儿歌可以增强识字乐趣。一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续编儿歌,巧设情境,趣意无限,孩子们捧回的将是累累的硕果。如学完人教版第一册中的《识字4》“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以一首轻快有趣的儿歌再次把学生领进大自然:孩子们熟读成诵,快乐无边。不仅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更激起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识字,原来那么有意思!
三、运用儿歌,学会阅读
1.儿歌短小,精练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不用靠老师讲,只要大声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师先请学生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一群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一群群快乐的鱼儿,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一块块绿油油的禾苗。从他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能够发现他们已经感觉到家乡是多么美,就像一幅动人的画,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来再现儿歌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激发学生进入儿歌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配乐诵一诵,创设情境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烈。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所想到的画下来,画完后再把自己画的脚印像什么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更深了,再次朗读时,让人感觉到他们是一群小小朗诵家呢。从中,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儿歌带来的乐趣。
小小儿歌,魅力无穷。只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灵活地运用儿歌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那么,新课标下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将精彩不断,儿歌熏陶下的孩子们终将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