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我是一名32年教龄的农村教师,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现兼任品德与社会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抓好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能否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如何爱学生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关键问题。首先,班主任要有亲和力。班主任的亲和力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班主任的亲和力来源于班主任的语言美、仪态美、人格美。对学生讲话要亲切、舒畅,力争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也要用仪表、眼神和动作等仪态,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有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对学生而言,班主任的人格力量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必然让学生产生敬仰,产生感召力。
其次,摸清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
一开学,我要求每位学生用小纸条的形式,书面概括家中成员,经济收入,劳动力等情况,初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摸清单亲、孤儿、低保收入、残疾家庭、离异家庭等情况,既掌握了情况,也照顾也个别学生心理和面子。如此这样,遇到相关情况,我就能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还用小纸条的形式做过调查,试问学生,你心目中最尊敬、最崇拜、最亲切的人分别是谁?父母每年和你一起能待几天?都谈些什么?你在家都干些什么等问题,初步掌握学生的成长历程,因材施教。
再次,打造一支敢做、敢负责的班干部队伍。一开学我就有意找事,鼓励学生为班级报务,寻找合适的班干部人选,然后在班会上由大家公选,明确职责,强调班干部的重要性,公开塑造班干部的威信。我选班干部不仅要求他们心想班级、更要着想自己,只有能为自己着想的人,才能为班级服务。班干部要从各个方面起带头作用,他们的威信,不仅要靠班主任围护,更要班干部自身围护。班干部要做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在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建立一座互信、友爱的桥梁。班主任不可能事事躬亲,无孔不入,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为建和谐班级做应做的工作。
最后,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我虽非榜样,但我力争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己在学生时代犯过的错误,学生再犯,我必不过分指责,晓之以理,以个人感受和学生交流,在情感上力求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以优良的学风,塑造学生
优良的学风是班级的生命线。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重要看的是他在学习上的表现。我经常给学生讲良好的纪律、卫生是保障学习的前提条件。纪律好,卫生打扫积极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一个班集体的学风建设需要全班学生的支持,也需要班主任多方努力,此如开展“促学风”的主题班会;讲讲外地学生学风现象;班主任也要勤跟班、勤督促,不给学生松懈的机会。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展开学习竞争,班内形成良好的你争我赶的态势。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近期目标、长期目标、实施方案,人生格言等集中书写,取名为“学生风采录”张贴,目的是通过目标促学生学习的欲望。德育教育也是我对学生学风建设的又一举措。
第三,要须并重,灌输常规教育
德育、思想教育是根,是重点;但常规教育这个须也不可忽视。刚入学的新生,我把学生当客人,学生把学校当旅馆,每天我都在有计划地给学生灌输常规,什么作息时间,什么值日、早操、三自习、宿舍、自炊灶,什么吸烟、打架、谈恋爱,什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尽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但慢慢慢慢,客人的学生逐渐地会变为学校班级的主人。我校“先成人,后成才”的校训是要学生把常规教育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准绳,从思想上认识、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看到最美的生命花朵,就不能忽视那些深值于土壤中的细小的根须,没有这些根须,生命就会凋谢。”力争让学生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四,家校联系,帮助学生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学生的言谈举止,受父母影响颇深,父母也最了解自己的子女。高一刚入学的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际交往圈,显得束手无策,往往封闭自己,不愿和人交流,班主任应及时发现问题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爱好特长,适时鼓励支持,帮助学生走出刚入学的困境,尽快地融入新环境中去。对有陋习的学生,应配合家长双方教育,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当然,家校联系的好处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繁烦,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对待,因些现成的经验只能借鉴不可照搬,它还要我们在探索中前进,最后我用泰戈尔的一句诗作结:
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我选择了教师,学校又给了我班主任兼品德与社会这份重担,我便会义无反顾,一路走下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