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成为一切学科所追求的高层目标。语文是国语,是工具学科,更应该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利用课文教学的质疑问难及文本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利用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讲评故事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方法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的需要,意义特别重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利用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越发显得必要和迫切,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关键学科。首先,利用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本所选课文内容包罗万象,集各科知识与一炉,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极好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绝佳材料,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可以在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问难中让学生开拓眼界,训练多角度思维,还可以在学生对文本的再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了《化石吟》《被压扁的沙子》等课文后,学生知道了一些恐龙灭绝的研究成果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恐龙当时遍布地球的角角落落,难道一次巨大的撞击能波及整个地球,导致恐龙全部灭绝?文章说尘埃进入了平流层,遮蔽了天空,地球气温骤降,那么大的地球难道能被全部遮蔽?只要不能被全部遮蔽,地球的气温就不会降低到使恐龙灭绝的程度,因为这时的尘埃又成了保温层。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开拓了,也有了探索的冲动,自然就有了创新的需求。最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设想恐龙灭绝的原因。结果,学生有了许多惊人的猜测,极富创新。如有的学生设想可能是撞击诱发了恐龙的传染病,而且迅速蔓延,最终导致恐龙灭绝。又如,学习了《桃花源记》后,我问学生:“假如是你,在陶渊明的那个时代,你会怎么样去改造那个黑暗的社会?”学生回答要进行改革、领导革命、发展技术等,真正是五花八门,虽然有的学生回答幼稚,但很多学生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最能体现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同一则材料,同一个题目,“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文教学中,除了观点正确,切题之外,要鼓励构思新颖,见解独到的文章,鼓励标新立异,如多角度思维立意,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从侧面、反面、横向、纵向或其他角度思考,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写出富有时代感、有创新的作文来。
例如,在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后,我让学生以“我登上了月球”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有的学生写发现了水并且定居月球,有的学生写在月球地表下的洞穴中发现了月球生物,有的更是大胆地写人类改造月球,使它变成了第二个地球等等。学习了《桃花源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太守派的人找到了桃花源,将会发生什么事。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几乎发挥到了极致,有的写太守学习桃花源,通过励精图治,把郡里也变成了桃花源;有的写凶残的统治者杀光了桃花源人,把桃花源据为己有;有的写皇帝知道后,赶走了桃花源人,把桃花源变成了自己的御花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善于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幻想,高屋建瓴,抛开教参的框框套套,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中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独特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利用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针对不同的题材讲小故事,让学生从多角度谈谈感想或受到的启发,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比方教《我的叔叔于勒》,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后讲故事,通过故事讲述中“大款”叔叔于勒,通过故事几个几件琐细的情节揭示了菲利普夫妇的那种虚荣得近似滑稽的“亲热”丑态,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原文菲利普夫妇所表现:“多看于勒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到表现出来的“狂热亲情”,是多么虚伪呀!这样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辨证的、全面的,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多渠道、多角度分析,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反馈、反思、迁移等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要将一切学习活动和“怀疑”、“发问”、“创新”挂起钩来,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怀疑和发问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远祥.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07期
【作者简介】
张秀娟,大专学历,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