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啼龙
【摘 要】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新颖而独特的材料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作文才会取得成功。“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关键词】记叙文;选材
一、选材新颖,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一)真实性是选材新颖的物质基础。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学生习作是一种简单初级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学生来说,阅历单薄和文学素养贫瘠,如果在选材时脱离了生活真实这一基础,那么抄袭和无生活基础无生活逻辑的胡编乱造、闭门造车必然成为其写作的主要手段。因此中学生写作更离不开生活真实这一肥沃的土壤,生活中认真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大量积累原始材料,这样在选取新颖材料时才能像园林设计师一样做到“胸中有丘壑”,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二)独特性是选材新颖的充分保证。
“独特性”是指所选材料为作者一人所独有,决不与别人类同,并且有新意,表现在选材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大体相同,但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成长历程和生活圈子,但其经历的具体细节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感受也千差万别。只有每个学生把自己成长历程中具体的细节,从独特的视角去描述下来,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这些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习作材料必定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生活体验。
(三)时代性是选材新颖的必要条件。
“时代性”指选材紧跟时代发展,要符合社会主流精神,能引起广泛社会效应,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如果选材没有了时代性,那么与时俱进将无从谈起,作品中将看不到新时代的风貌,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功用也就不会得到体现。
选材只有真实性、独特性、时代性还不够,我们还要对这些材料加以甄别,选出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典型材料去组织文章。
二、下面从记叙文写作对象入手,探究选材新颖的实用途径
(一)放眼看世界。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全民的教育观念也显著提升,由单纯的对书本知识的重视,到注重孩子文艺素养的积累,再到孩子视野的拓宽,所谓既让孩子“读万卷书”,也让孩子“行万里路”去了解书本外面的世界。从家庭到社会,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到自然,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视野在不断拓展,所以,写作也应走出家庭、学校,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把外面世界的精彩纳入自己胸怀,把自己在社会上遇到的真善美假恶丑,大自然中看到的花草虫鱼日月星辰的感悟都储存起来,积淀下来,厚积薄发,作文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紧扣新时代。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中学生习作也考察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这些都要求记叙文选材也要与时俱进,选取最能反映当今社会风尚的材料,要给阅卷老师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来展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一代中学生的风采,。选材大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大到世界杯、奥运会、大地震、国家领导人的更换,小到我们身边如雾霾天气、家庭理财、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和谐社会等等这些新时代的社会时尚元素都可以作为我们文章的素材。
(三)精心选人物。
首先,生活中的人,不要总是家人朋友教师同学,推自行车回家时帮我们拉单元门的邻居,来自乡下在小区日夜巡逻的保安,上学路上每天见面的那个穿着破烂却总是把马路扫得干干净净的清洁工,总是满手污渍却每天乐呵呵的残疾修鞋匠,这些平凡却闪耀至真至善的人性美的小人物都可以写进我们的作品。其次,媒体上那些光彩照人的主持人、歌星、运动员,都可以成为学生作品的主人公,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段苦辣酸甜的故事,都有一种为了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第三,把历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写进我们的作品。而我们完全可以穿越历史,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与苏轼“把酒问青天”,同岳飞“精忠报国”。当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也可以请他们出来,与骆驼祥子一起拉车,与孔乙己一起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与鲁滨孙一起漂流荒岛。和他们一起,感受历史的变迁,拷问我们的灵魂,丰富我们的情感,这样的材料当然会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
(四)表现大主题。
凡能表现人性的真善美和当前社会风貌的元素才是大主题,如个人的自立自强、真诚善良,社会的文明团结、和谐理解等主流元素。首先,挖掘深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同一件事,从个体到社会层面,从现象到本质层面,不同年龄段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如打篮球,小时候打可能就是好玩,体现的自己的兴趣爱好,大一些会从中悟出的道理,做事情要坚持到底,遇到困难重不放弃。其次,拓展广度。对于同一个话题可比喻,可联想,也可反向而立意。如“礼物”,除了物质礼物之外,父母的关爱,朋友的理解、老师的教诲也是礼物,另外春花秋月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洪水雾霾则可理解为自然惩罚人类的“礼物”。拓展思维,深度挖掘材料之后,不论多平凡的人和物,多普通的事,我们只要选准确独特的视角,写出独特的感悟,就可以做到以小见大,写出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