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7-01-11 00:57李富有郭小叶
管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格兰杰信贷

李富有,郭小叶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李富有,郭小叶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以我国1979—2013年农业贷款规模与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乡镇企业贷款规模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信贷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提高农村信贷资金的利用率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对农村信贷结构和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信贷规模变化的原因,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能够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

农村金融;信贷结构;贷款规模;经济增长;帕加诺模型;格兰杰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依旧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关于促进“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从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到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都表明,国家在支持农村发展的方式上逐渐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从单纯以财政资金投入逐渐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生产投资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转变,这些都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农村信贷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农户自有资金、民间资金以及部分外资。其中农村信贷资金是支持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经济增长长期受到资本和技术的制约;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乡镇企业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那么农村经济的增长与资本投入是否存在某种稳定的关系呢?农村信贷资金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这种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厘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在对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帕加诺(Pagano)的AK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以解释我国农村信贷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对农村信贷结构和农村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对比分析乡镇企业贷款对乡镇企业增加值的作用效果与农业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作用效果,检验我国农村不同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Mckinnon(1973)[1]和Shaw(1973)[2]认为农村要素市场的分割和金融压抑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度控制利率会减少储蓄,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导致资金外流,引起农业经济恶化。Iqbal(1983[3],1986[4])的农村信贷模型认为借贷行为首先影响农户初始的预算约束及消费与投资水平,进而影响后续的收入与支付成本,最后才影响到农业经济增长,所以二者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关系。Koester(2000)[5]认为经济转型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国家的财政、金融部门对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是低下的。Jensen(2001)[6]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农业投资方面缺乏效率的结论。国外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不完全市场、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农村信贷机制和制度等角度分析得出农村市场不能够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的结论,且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即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影响。

国内学者则主要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基于全国或者地区数据对农村信贷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姚辉军、和丕禅(2004)[7]通过对1978—2001年间中国农业GDP与农业信贷进行协整分析,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认为我国农业信贷和农业GDP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林强(2008)[8]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业信贷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经济增长不是农业贷款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张建波、杨国颂(2010)[9]认为以农村信用社贷款为衡量指标的农村信贷主体限制了农村经济增长,只有以乡镇企业贷款表示的农村信贷投向结构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田杰、陶建平(2012)[10]认为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密度通过增加贷款数量和提高信贷配置效率两种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谭崇台、唐道远(2015)[11]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显著。裴辉儒(2010)[12]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分析我国31个省份 (包括自治区、直辖市)1978—2007年农业信贷与农业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信贷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力不强,而且这种作用力存在着地域的差异,农村信贷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效果不明显。

现有研究成果大都以农村信贷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先验的互为因果关系为基础,众所周知,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代表二者的因果关联性,固然这种推断可以对农村信贷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某种判断,但是从实证研究角度检验我国农村不同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分析方法,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特点,试图对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三、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生产投入资本中信贷资金的形成和运用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我国农村生产性资本(无论是农业生产资本还是乡镇企业生产资本)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等。假定农村是一个封闭的市场,这个市场由农业部门、乡镇企业、农村金融机构组成,那么农村信贷资金的形成和运用的机制可以描述为:金融机构通过储蓄存款方式吸收农村闲置资金,以贷款的形式将汇集的资金进行分配作为农村生产部门的资本投入,这部分资本与农村生产部门中的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形成产出,农村生产部门的产出以工资、收入、留存等形式在生产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生产主体在满足了当期必要支出之后,所形成的盈余资金又通过储蓄或存款等方式汇集到金融机构。如此反复循环,农村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动员储蓄、发放贷款、资源配置、支付中介等功能作用于农村生产,进而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农村信贷资金来源是农村信贷资金运用的前提条件,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动员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储蓄存款是农户实现内部留存与积累的方式,储蓄利率对农户是缺乏弹性的,农户之所以储蓄主要是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同时储蓄能够满足农户对现金安全保管的需要。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其存款除了具有和农户储蓄相同的动机之外,还有存款能够给企业带来支付便利的原因,因为通过转账能有效地避免违约风险,减少交易费用等其他支出。可见,储蓄和存款为农业和乡镇企业生产及再生产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信贷资金的形成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重点并非在此,而在于通过贷款环节对农村生产部门提供资金支持,进而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户的支出与收入也具有相同的季节性。农业并非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但在生产初期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尤其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式的多样化,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资金对农业的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储蓄存款能够满足农户初始生产投入的部分需求,但对于储蓄不足的农户而言它们还需要一定的外部资金的支持。农业贷款的存在,一方面平滑了农户生产中的季节性收支差异,弥补了农户资金季节性失衡,另一方面为部分农户实现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样,农业贷款使得农业短期的生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保障短期农业产出的实现,同时对农业长期实现现代化发展也将产生有利的影响。

对于乡镇企业而言,贷款资金会对近期和远期的产出产生影响。首先,在乡镇企业建立之初,由于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入,贷款资金可以弥补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当企业的生产逐步跨入稳步发展阶段,贷款能够满足乡镇企业融资、改善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其次,贷款内含一种激励机制,能够实现乡镇企业的优胜劣汰。乡镇企业想要获得贷款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满足一定的经营指标,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正常的情况下,伴随贷款而来的是贷款机构对企业或者项目的评估,贷款机构会选择具有高收益、高回报率的企业或者项目作为发放贷款的对象。这种选择的结果是,一方面会使得本身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生产具有高收益产品的企业获得大额的贷款,另一方面会激励目前具有一定盈利能力但竞争力不够强的企业为长期获得贷款进行必要的改良。这对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有积极的影响,而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农村不同的信贷结构对农户和乡镇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农村经济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二)我国农村信贷供求矛盾及现状

农村信贷的供给来源于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评估,结合借款人的信誉、担保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贷款对象和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具有成本,而这种成本与借款人生产经营的收益成反比,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金融机构总是倾向于将资金提供给高收益的部门。简而言之,低成本、高收益是信贷供应主体决策的依据。

对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生产需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我国长期以来发展战略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和乡镇企业增长速度也落后于其他部门,然而农业和乡镇企业对资本投入的需求却是巨大的。但是农村经济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与信贷供给机构的决策依据大相径庭。

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储蓄存款的增长,也带来了农户支付需求的增加。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会引起存款的增加,同时随着业务量的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来的是对支付需求、融资需求的增加。当农村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农村的闲置资金会吸引金融机构的关注,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加入将使金融环境得到改善。近些年,我国农村地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较快,随之而来的是服务于乡镇企业和农村其他经济组织的金融机构的增加。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并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但是,从长期来看农村经济体内部的增长率或者经济体的经济效益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经济效益较高的部门会得到更多的贷款资金,而经济效益较低的部门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才能获得相应的贷款资金。这种调节机制的存在使得农村信贷结构发生相应变化,贷款资金会逐渐流向经济效益高的生产部门。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获得的贷款资金远远高于乡镇企业,贷款资金不是流向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因为政府力量的介入使得经济效益较低但社会效益较高的部门得到了大量的贷款资金。

四、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型中,帕加诺 (Pagano)的AK模型是最为经典的一个。帕加诺(Pagano)的AK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gt+1表示t+1期的经济增长率,A表示边际资本生产率,It表示t时期的投资,Yt表示t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δ表示每期的资本折旧率。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可以描述为:金融中介通过吸引储蓄存款,将部分存款以贷款的形式向生产单位发放,将储蓄转化为生产单位的投资,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共同作用推动经济的增长。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非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我国农村地区生产技术创新力度有限,因此做出边际资本生产率恒定不变的假设也是较为合理的。参照莱文(Levine Ross,1996)在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观点和议程》一文中引入控制变量用以表示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方法,可以设定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Y代表经济增长变量,F代表金融发展水平变量,X代表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其他变量,εt代表误差项。

由于本文需要分别分析农村信贷结构中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反映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设立两个模型。

(1)农业贷款与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以农业(第一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历年环比增长率(FGDPR)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增长的变量,以农业贷款、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生产总值的比值(FLR、FIR、FER)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变量,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历年增长率(ICR)、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历年增长率(FTR)作为控制变量。设定F=F(FLR, FIR,FER),X=X(FTR,ICR),代入基本模型(3)可得

(2)乡镇企业贷款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关系的模型。同理,模型中以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历年环比增长率(RGDPR)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增长的变量,以乡镇企业贷款、农村固定投资中的非农户投资与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值(RLR、RIR)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变量,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历年增长率(ICR)、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历年增长率(FTR)作为控制变量,设定F= F(RLR,RIR),X=X(FTR,ICR),代入基本模型(3)可得

(二)数据来源及整理

由于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波动较大、增速缓慢,相关变量数据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本文选取1979—2013年的数据作为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样本,具体见表1。为便于处理,本文对取得的数据利用HP滤波方法消除数据的趋势。

表1 1979—2013年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数据(%)

续表1

五、农村信贷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序列平稳性检验

在研究时间序列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时,无数研究已经表明时间序列会存在某种确定趋势或者随机趋势,多数时间序列具有非平稳性。如果直接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会出现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数据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但变量之间本身不存在相关关系的“伪回归”情形,进而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文在进行实证检验时将利用经典的平稳性检验方法,即运用单位根检验(ADF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时间序列是否存在非平稳性。如果研究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所有的时间序列是同阶的单整根,那么这些时间序列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回归的结果才会具有现实意义。利用Eviews6.0软件对所有的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变量FLR、FER、RLR、RIR、ICR的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检验值都大于临界值,表明这些变量的水平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ADF检验值都小于临界值,其他变量(FGDPR、FIR、RGDPR、FTR)的水平序列是平稳的,所有变量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序列。

(二)基于1979—2013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对农业贷款与农村人均生产总值关系模型和乡镇企业贷款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关系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IR、FER、FTR不是农业贷款与农业人均生产总值模型的显著变量,RIR、FTR不是乡镇企业贷款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模型的显著变量,因此将其剔除后再对其余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农业贷款与农村人均生产总值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

上式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的绝对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说明所有变量系数都显著不为零,且F统计值说明所有纳入模型的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

结果表明,农业贷款对农村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作用效果较弱。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农业贷款资金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效果不显著。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水平、经济效益低,从而造成农业贷款资金利用率低。而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有部分贷款资金被用于消费性支出,投入到生产的资金会相对较少。

乡镇企业贷款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

上式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的绝对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说明所有变量系数都显著不为零,且F统计值说明所有纳入模型的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

乡镇企业贷款资金对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的贡献度逐渐增强,即乡镇企业贷款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贷款利用率较高,贷款主要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短期贷款用于日常经营活动,长期贷款用于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更新)。乡镇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经营环境的改善以及贷款融资能力的增强,都提升了贷款资金的利用率,增强了贷款对企业生产的作用效果。

(三)基于1979—2013年模型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

本文运用EG两步法分析经济增长变量与贷款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13]。第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序列进行回归,得出回归残差序列。第二步,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如果回归模型的残差项是平稳的,则说明时间序列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研究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否则变量间不存在均衡关系。

1.农业贷款与农业人均生产总值的EG两步法协整检验

第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见式(1)与式(2)],并得到回归残差序列。

表3 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2.乡镇企业贷款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的EG两步法协整检验

第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见式(3)],并得到回归残差序列 。

表4 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计量角度对回归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相应的判断。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滞后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会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则认为X是引起Y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反之,Y不是引起X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农业贷款与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乡镇企业贷款与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信贷结构的因果分析

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取初始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滞后期为1至3期时,农业贷款(FLR)都不是引起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FGDPR)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第二,滞后期为1至2时,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FGDPR)都不是引起农业贷款(FLR)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为3时,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FGDPR)是引起农业贷款(FLR)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第三,滞后期为1和3时,乡镇企业贷款(RLR)都不是引起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RGDPR)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为2时,乡镇企业贷款(RLR)是引起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RGDPR)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第四,滞后期为1至3时,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RGDPR)都是引起乡镇企业贷款(RLR)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可以看到,当滞后2期时,乡镇企业贷款是引起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乡镇企业贷款资金被用于固定资产投入,如厂房设备更新改造等,在投入当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收入,需要等到经营期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乡镇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其投入期应该不会超过一年,这样到第二年基本能够进入经营期,此时贷款资金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到,农业贷款规模不是引起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影响农业产出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以及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张炜,张军,2010)[14]。农户购买化肥、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民间借贷资金、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资金,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借款占农户贷款资金总额的比重超过55%(钱土水,俞建荣,2007)[15],可见农业贷款对农业产出影响不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农村信贷机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农村信贷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农村不同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不同造成不同贷款资金的产出效率不同,乡镇企业贷款能够显著提高乡镇企业增加值,而农业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作用效果不够明显。乡镇企业贷款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1)乡镇企业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短期贷款用于日常经营活动,长期贷款用于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更新)。(2)乡镇企业贷款资金利用效率高。乡镇企业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两大产业的产值分别占到乡镇企业增加值的75%与22%。(3)乡镇企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布在东中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个数占全国乡镇企业个数的80%以上,东中部乡镇企业增加值更是占到了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89%。(4)我国从2004年逐渐建立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乡镇企业贷款融资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乡镇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经营环境的改善,以及贷款融资能力的增强,都提升了贷款对企业生产的作用效果。

第二,从总体来看,我国农村贷款资金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如果以农业生产总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之和来衡量农村经济整体情况,那么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占到了其中的73%,而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到了其中的27%;如果以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之和来衡量农村贷款整体情况,那么乡镇企业贷款只占到了其中的37%,而农业贷款却占到了其中的63%。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1)农业生产水平、经济效益低,造成农业贷款资金利用率低。(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有部分贷款资金被用于消费性支出,投入到生产的资金会相对较少。(3)地域发展差异的存在。东部贷款资金利用率高,中、西部贷款资金利用率低,而中、西部权重大,东部权重小①,使得基于全国数据分析时整体表现为贷款资金利用率低。(4)国家政策扶持造成农业贷款资金利用低效率,难以发挥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第三,农村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农村贷款资金的增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增加会促进乡镇企业贷款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引起农业贷款规模的扩大。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是引起乡镇企业贷款规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即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增加会促进乡镇企业贷款规模的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总是倾向于将钱贷给富裕的人。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表明乡镇企业经营效益高,随着经营效益提高而来的是企业偿债能力的提高、企业信誉的上升,这一方面刺激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企业对外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良好的企业经营使其借贷还贷能力逐渐增强,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评估时愿意将资金贷给企业。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带来了信贷的增加,而且这种供求的均衡会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改善得到相应提高,直到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的限度。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到,农业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是引起农业贷款规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即农业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会促进农业贷款规模的扩大。农业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增加农户的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会相对增加农户的可支配收入,考虑到日常的支出以及应对其他偶发性支出的需求,农户在将部分可支配收入转化为流动性强的资产的同时又要满足便于保管的要求,而储蓄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些年农业贷款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的支持。纵观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行政力量的促使下,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自然会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逐渐转变,随着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农户的贷款意愿也逐渐增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农户贷款需求的增加。

从目前来看,改善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村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效率,尤其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在农业生产方面,需要通过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引导农业生产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实现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乡镇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乡镇企业中的龙头企业,要加快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有能力的公司要朝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中小型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发挥中小型企业灵活、机动的特点,加快技术改革和创新。

基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目前的发展水平,实现金融供求的均衡发展,不仅需要提高农村生产部门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而且需要提高农村金融供给的水平,具体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正规金融体系改革,发挥好正规金融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已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之上,总结改革试点的发展经验,适时增加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数量,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同时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这都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金融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

第二,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虽然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增加,面向农村生产部门的服务产品也逐渐增加,但传统的贷款产品占据了其中绝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可以结合信贷资金来源和信贷资金的使用,设计出一些能够把资金来源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产品,形成一种既能够保证信贷资金的供给也能够合理使用信贷资金的机制。

第三,优化农村信贷资金投放方向。农业贷款占农村信贷资金的比例非常大,但是这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不高,而相对来说乡镇企业贷款所占比例较小但资金利用率较高。在保证农业生产拥有一定政策性资金的前提下,应扩展农村信贷资金投放渠道,提高贷款资金的边际收益。

第四,防范控制农村信贷风险。明确与放贷收贷相关的责任机制,防范农村信贷市场内部的风险,同时要警惕我国其他领域金融风险向农村金融市场扩展。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中也要注意控制风险,坚持由点到面的渐进式改革,防范控制系统性风险。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应当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负担的同时实现金融机构的优胜劣汰。

注释:

①《中国金融年鉴2009》的数据显示,2008年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中西部地区占59%,东部地区占41%。

[1]MCKINNON R I.Moneyandcapitalin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1973:177.

[2]SHAW E 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260.

[3]IQBAL F.The demand for funds by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evidences from rural Ind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83,20(1):68-86.

[4]IQBAL F.Thedemandandsupplyoffundsamong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in India[M]//SINGH I,SQUIRE L, STRAUSS J.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extensions, application and policy.World Bank Publication,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6:183-205.

[5]KOESTER U.CAP is something we can be pround of[R].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Kiel,2000.

[6]JENSEN E.The farm credit system as a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22):263-270.

[7]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协整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8):3-9.

[8]林强.我国农业信贷增长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7-20.

[9]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0(5):101-105.

[10]田杰,陶建平.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我国1883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2(1):108-111.

[11]谭崇台,唐道远.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5(10):110-113.

[12]裴辉儒.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31-40.

[13]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66-276.

[14]张炜,张军.农业产出增长及其变化因素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7):59-63.

[15]钱土水,俞建荣.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5):43-54.

【责任编辑 王建增张跃胜】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ural Credit Structure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LI Fuyou,GUO Xiaoye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49)

This paper sets up an econometric models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time-series data of both the agricultural loans and the growth rate agricultural per capita GDP and the township enterprises loan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added value in township enterprise from 1979-2013 in China.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ural credit structures'effects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utilization of rural credit funds can promote rural economic growth.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rural economic growth accounts for the change in the size of credit in rural areas.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can be improved by improving the rural economic growth.

Rural Financial System,Credit Structure,Loan Scale,Economic Growth,Pagano Model,Granger Test

F830.58

A

1674-6511(2016)01-0035-09

2015-11-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71、14ZDA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JL021);青海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3-Z-608);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12)。

李富有(1953-),男,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间金融。郭小叶(1989-),女,陕西子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金融。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格兰杰信贷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