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陈政,张亨溢
(1.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我国陶瓷产业集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江西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
周巍1,陈政2,张亨溢3
(1.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从目前来看,景德镇陶瓷产业存在生产分散,专业化水平低,规模效应差;缺乏良性互动,集群效应不突出,协作性差;产业素质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性供需失衡;中小企业多,融资困难,创意产业发展困难重重等四方面困难,因此应该发展高技术陶瓷,陶瓷产业链的完善,合理规划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陶瓷产业集群的协调和关联能力。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问题;对策
陶瓷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景德镇又是我国陶瓷的地标。自宋朝以来,瓷都景德镇都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以江西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为例来做以分析陶瓷产业集群结构优化问题,可以为我国传统陶瓷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景德镇是我国传统的陶瓷产区,具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佛山、福建德化、河北唐山等地的陶瓷产业异军突起,给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资金、技术、规模、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种种问题,闻名天下的瓷都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举步维艰的困境。2010年之后,景德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扬长避短,内涵持续提升,品牌效应越来越强,陶瓷产业呈现了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当中占41.9%。全市共有陶瓷企业5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75家,陶瓷生产、销售及辅助配套的从业人员达到10万余人。[1]在全市城镇就业人口中占43%,生产的产品涉及到了卫生瓷、工业瓷、电瓷、墙地砖、瓷用花纸、黄金水、白金水、电光水、瓷用颜料、毛笔、匣钵等,产业集群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结构图
近几年来,该市认真人研究陶瓷特色产业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发展环境优化为中心,不断完善陶瓷工业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融入到了鼓励和引导陶瓷企业入园发展的宣传引导工作当中。目前,该市入驻陶瓷工业园区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50家,已经建成投产的就超过了100家。在园区当中聚集了全市70%以上的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其中包括正宇纳米、神飞特陶、海川特陶、百特威尔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景德镇陶瓷股份、仕龙骨质瓷、日本清和陶等高档日用瓷企业。陶瓷企业向园区的1集中,产生了明显的集群效应,历史悠久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得以传承和保护,一大批以传统手工制瓷为主的中小陶瓷企业也聚集到了园区当中,形成了陶瓷名坊园。
与此同时,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建立了从原料成型、花纸色釉料,到烧炼包装、营销物流,再到会展设计、电子商务的完善的产业体系。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电子物流建设突飞猛进,陶瓷出口实现了电子报检、电子监管和电子通关,现代物流企业成长迅速,为陶瓷产业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物流配送服务,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物流效率。
与佛山、潮州等国内陶瓷产区相比,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并不顺利,从产业集群结构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产分散,专业化水平低,规模效应差
20 世纪90年代,集中式的陶瓷生产模式突然瓦解,涌现出了大量民营企业和小作坊,分散的中小企业和家族作坊成为了陶瓷生产的主体。从现在来看,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主体是家族作坊和个人工作室性质的民营中小企业,带有国有性质的民营大中型企业为数不多。但是由于家族作坊和个人工作室生产规模小,协作性差,产业聚集效应差,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落后,抗风险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产品质量和整体服务水平难以提高,销售成本居高不下,产品附加值较低。在许多小型的陶瓷企业当中,多数员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技能培训,操作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对陶瓷生产标准了解不多,难以适应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需求。这是景德镇陶瓷出现了销售差价过大、产业结构停滞不前的现象。
(二)缺乏良性互动,集群效应不突出,协作性差
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创新是关键。在景德镇,创新体系不健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又没有建立完善的中介机构来推动知识快速流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品转化概率小、周期长,再加上陶瓷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高技术陶瓷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产业集中度低,集群效应不突出,与广东佛山、潮州等陶瓷产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另外,瓷土原料、化工原料、匣钵生产、陶瓷生产、陶瓷销售等生产环节严重脱节,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体系。陶瓷产业集群效益低,大量技术人才因为经济收入低而外流到广东。现在,景德镇只有1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也只有38位,许多企业所谓的美研室和技术科都是有名无实。这也是景德镇陶瓷工业中始终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市工业发展与升级的大型龙头企业的重要原因。[2]
(三)产业素质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性供需失衡
从产业素质来看,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结构、工艺装备和技术结构上都存在突出问题。全市的陶瓷企业普遍存在装备水平低,老化、陈旧、失修的现象,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技术人才流失严重,部分企业的陶瓷设计者仅具有初中文化,所有的技艺源于拜师学艺。这样的技术人员如何能吃透中西文化的精髓,如何能理解传统和现代的涵义?往往是中国的古典风格发挥不出来,又只对西方现代流派一知半解,只能做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产品。于是乎,各陶瓷企业的产品相互模仿、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过剩的问题极为突出。由于高档陶瓷产量不足,难于适应国内庞大的高消费人群的市场需求,各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和服务工作不足,使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出现了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现象,不仅仅是小作坊,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在与佛山、潮州等国内陶瓷产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四)中小企业多,融资困难,创意产业发展困难重重
从景德镇的整个陶瓷产业来看,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就是中小企业,但是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并不多。而阻碍中小企业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有创意无资金。当中小企业有了好的创意之后,资金就成为了最大的困难。但对他们来说,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难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各级财政投入又不足。如2010年2月,景德镇环球陶瓷公司研发的“宝蓝瓷”正式投产,众多媒体予以报道和关注。然而数月后,因无法从银行贷款,“宝蓝瓷”这一新品最终停产。[3]因此,想要优化陶瓷产业结构,就必须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助其解决融资问题。
(一)以发展高技术陶瓷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抢占制高点
工业化的发展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低碳”、“环保”、“绿色”已经成为世界产业革命的关键词。景德镇陶瓷产业也应顺势而为,着眼长远,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着力提高陶瓷产业的科技含量,支持奈米科技、辰道和川粉体等高技术陶瓷企业,发展纳米陶瓷、陶瓷粉体、仿弹陶瓷、功能陶瓷、远红外陶瓷,实现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产业化和规模化[1],逐步提高高技术陶瓷在产业总量当中的比重,将高技术陶瓷打造成产业复兴的先头部队。发展高技术陶瓷可以在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当中实现平衡。一来,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的高技术陶瓷比传统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耐腐蚀、抗氧化、耐高温、抗磨损等性能,成为了超强合金钢的最佳替代品。材料科学的深入研究,定然会进一步增多高技术陶瓷的种类,应用前景更加光明。二来,以建筑陶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属于“三高”行业,无限发展该类产业将会使环境的负担更重。因此,选择能源转换效率更高、产品价值更高、污染排放更低的高技术陶瓷更有利于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
(二)通过陶瓷产业链的完善来谋求文化创新产业的实效
景德镇与陶瓷的联系之紧密胜过其他任何城市,这是该市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如今的景德镇已经突破了简单的工业生产制造的束缚,在努力使使陶瓷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起来,以此来寻求陶瓷产业新的增长点。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可以借鉴“好莱坞”的做法,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出售—盈利—制作更好的电影—更多的盈利”形成的良性的循环,拍摄地旅游和电影周边产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因此,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也不能仅局限于陶瓷工作室引入数量上,而应该搭建创意产业平台,使艺术家在创作和思想碰撞当中实现研发水平的提高,并转化为企业生产价值,企业则通过盈利反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大发展。也就是说,景德镇既要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平台建设,也要探索创意文化与陶瓷企业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通过创意产业与陶瓷企业的联动来推动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利用合理规划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大型陶瓷企业和中小型陶瓷企业各具优势。大型陶瓷企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在管理、信息、服务、产品质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容易使消费者放心。中小企业生产灵活,发展势头强劲,可以解决更多市场的就业、创业问题。因此,景德镇市一方面要做好规划,继续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和规模扩大,以引领全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陶瓷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通过建设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服务、公共展示等平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4]
(四)加强陶瓷产业集群的协调和关联能力
陶瓷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离不开产业集群协调和关联能力的强化。对于景德镇来说,一是要处理好陶瓷产业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提高陶瓷原料、加工和销售等企业的协作力,引导陶瓷生产上下游企业科学调整生产,使传统陶瓷与高技术陶瓷、低档陶瓷与高档陶瓷的产量科学合理,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兴趣爱好,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的手段,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确保陶瓷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并不断完善陶瓷种类,逐步形成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档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撑、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发展新格局。[1][5]
[1]邱西颖,秦闻柯,陈少林.景德镇陶瓷产业新举措带来新格局[N].江西日报,2012-8-2.
[2]周辉,刘思峰.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以景德镇陶瓷产业为例[A].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3]计颖,李其江.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2(4):35-38.
[4]王玉瑶,李晶,夏臻.论政府带动景德镇陶瓷支柱产业的升级[J].当代经济,2012(1):76-77.
[5]熊学海.景德镇陶瓷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J].经营者(学术版), 2015(7):6.
Study on China’s Ceramic Industry Cluster Structure Optimization——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ceramics industryin Jingdezhen
ZHOUWei1,CHENZheng2,ZHANGHeng-yi3
(1.Design and Arts College ofUniversityofSouth China,Hengyang421001,Hunan; 2.Hun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Hengyang421002,Hunan; 3.School ofBusines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ofForestry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004,Hunan)
Fromthe current point ofview,the ceramics industryin Jingdezhen has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dispersion, low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oor scale effect,the lack of positive interaction,insignificant cluster effect and poor coordination,low industry quality,serious production homogeneity 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mor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difficult financing and trou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Therefore,high-tech ceramics should be developed.The ceramics industrychai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reasonablyplanned to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nd correlation capabilities ofthe ceramics industrycluster.
Jingdezhen,ceramics industrycluster,problem,countermeasure
F426.71
A
1671-5004(2016)04-0033-03
2016-4-7
周巍(1984-),男,湖南常宁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与景区规划设计。
陈政(1988-),男,湖南常宁人,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与信息工程。
张亨溢(1991-),男,湖南吉首人,土家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林业生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