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春光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江苏常州,21302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常州装备制造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2008-2014面板数据
连春光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江苏常州,213022)
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市重要支柱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领域专业化程度较高,并逐渐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产业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偏少、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产业链不完善、技术创新薄弱等方面,因此该市产业发展应该针对性地增加资本供给,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完善产业链,补足创新驱动短板。
供给侧;装备制造产业;产业结构;对策
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特色,并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但一直以来,行业骨干龙头企业较少、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关键设备及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也制约着产业总体规模与效益的提高,亟需加快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有利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提高产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恢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再平衡。
(一)产业细分行业专业化程度分析
区位熵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多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当区位熵大于1,说明该细分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高于大区的水平,区位熵值越大,则专业化程度越高,市场势力越强。而当区位熵小于1时,意味着该地区的该细分产业专业化水平低于大区的平均水平,当区位熵等于1时,意味着该地区的某一细分产业与大区水平相当。
从《常州市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截取2008-2014年面板数据,选取企业个数、工业销售产值两个指标分别计算区位熵,以分析常州装备制造业七类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1.1、表1.2。
表1 2008-2014年各行业企业单位数区位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江苏省区域内,常州市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区位熵一直保持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区位熵逐步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区位熵呈现降低趋势,在1上下徘徊。
表2 2008-2014年各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区位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区位熵都大于1,特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也的区位熵数在2的水平波动,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的区位熵在2011年、2010年也超过1。值得注意的是金属制品业在表1.1中所显示的企业个数区位熵虽然较低,但是工业销售产值的区位熵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说明该行业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在常州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区位熵、“工业销售产值”区位熵高于其他行业,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波动性也比较小,表明这两个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经过多年发展积淀,拥有环保干燥专用设备、农业机械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产品,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差异化优势明显,技术积累扎实、配套能力较强,产业集群效应初现,属于该市的优势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常州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细分行业经营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下各细分行业市场运行的效果,在分析该市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经营绩效时,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两个指标,以规模以上相关工业企业为样本来采集数据。总体上看,从2008年至2013年该市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虽然2014年由于国内外经济状况等原因,总体收入出现下降情况,但产业发展基本上是稳定的。在各细分行业中,上文提及的优势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进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在2008-2013年一直呈增长态势,其他行业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其中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细分行业营业收入在波动起伏中大体上保持了上升的状态,上文提及的优势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虽多次出现略微波动,但基本保持稳定并具有较大的产业体量,如表3所示。
表3 2008-2014年常州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变化单位:亿元
“利润总额”指标在总体上呈现出波动起伏的增长特点,特别是在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等细分行业,利润总额基本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态势,作为该市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领域,这些行业贡献了整个产业大多数利润,具体见表4。
表4 2008-2014年常州装备制造规模以上利润总额变化单位:亿元
(一)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较少
常州装备制造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转向快,活力强,但“小、散、低”特征较为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批在区域内具有规模效应与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但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规模龙头企业仍相对较少,在江苏省“十二五”期间规划的产业重点领域骨干企业目录中,无论从涉及领域宽度还是入选企业数量较南京、苏州、无锡均处弱势。在2014年常州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有2300余家,而该市根据相应标准认定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仅有20多家,占比不足1%,根据中国制造业协会、中国装备制造业协会公布的全国装备制造业100强企业中,该市只有上上电缆集团一家企业入围。因此,亟需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整合集聚作用。
(二)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行业利润较低
常州装备制造业在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并开始向高端智能方向推进,但由于一直以来在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究环节的薄弱,产业基础机械、机械基础件的发展相对落后,关键零部件对外依赖严重,制约了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从总体供给结构上看,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通用设备多,专用设备少;一般设备多,智能设备少;配套设备多,成套设备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多也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外部市场发生变化后,企业利润水平会受到直接影响,该市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指标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持续增长之后,即使2012年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下降情况。同时也应注意的是,尽管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利润总额却增速缓慢,行业效益水平亟待提高。
(三)产业链不完善,产品供给结构有待优化
装备制造业具有链状经济特征,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装备的产业链更长,如果产业链中某一关键环节的技术和制造薄弱,就会导致产业链的发展受阻,从而影响到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步伐。从整体来看,该市装备制造产业链不够完整:输变电产业智能控制设备供给偏少,轨道交通行业初步形成具有一定配套性与协作性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但轻轨整车产品尚不能生产。另外,由于关键技术领域相对欠缺,一些关键零部件配套不足,其中工程机械行业最为明显,作为全国工程机械主要的集聚区,在液压系统、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不足,制约了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产业链的纵深打造。
(四)技术创新薄弱,对外依赖较大
在政府营造创新氛围的同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中,除企业技术中心外,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还是比较欠缺,除少数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与较大的科研投入外,其他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仍然薄弱。尽管创新对企业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研发与技术创新属于长期投资,风险大、短期看不到效益,使企业更多关心的是现有产品本身的市场发展趋势而非自主创新。同时高端研发人才的供给不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不健全、高端研发检测机构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多重因素也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产业核心技术更多依靠国外,所需要的先进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对国外技术和品牌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
(一)有针对性地增加资本供给,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进程离不开大规模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制造等行业培植一批具在国内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资产整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诸如常州东芝、西电常变、华朋集团等输变电产业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使其逐渐具备总承包能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管理等方式,积极培育国茂减速机、宝菱重工、天山重工等专用设备与金属制品领域龙头企业,提升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集团企业,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
(二)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差异化优势
随着国内外装备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与变化,具备高效、节能、低污染、智能化、成套化等特征的机械产品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对相关装备制造产品的品种、水平、质量和性能的需求也将有较大提高。因此在产品结构上应加强引导,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该市产业发展实际,果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过剩落后产能,减少无效供给,优化整合低端供给,提高行业要素生产率,培育行业“隐形冠军”,积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例如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坚持市场导向与自主创新并重,发挥差异化优势,以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巨型、特种变压器和特种电缆为重点,逐步推进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及时淘汰市场需求萎缩、附加值不高的低端产品,引导扶持输变电设备产品向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完善产业链建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完善产业链,不仅仅在于推动各行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更重要的是相关企业、组织间的有效协作与良性互动,实现集群效应。在建设一批空间集聚度高、配套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基础上,实现优势特色产业链的瓶颈突破。首先,培育壮大输变电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企业,提升输变电行业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产业整套产品供给能力;开发生产轨道交通车辆整车生产,提升高速内燃机车制造水平,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链纵向延伸。其次,按照产业集群的要求,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建设,例如常州瓦卢瑞克公司生产无缝钢管所用原料钢目前主要依靠进口,成本较高,若原料钢在国内生产则能节约不少成本,因此,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建设,利于提升产品竞优势,也能促进企业协作,实现产业集群效应。
(四)提高劳动者素质水平,补足创新驱动短板
技术研发、积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优化装备制造业结构,技术创新是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摒弃要素规模驱动的路径依赖,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水平,引进高素质人才,进行脚踏实地的自主创新,以实现产业蓬勃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依托科教城及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支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完善强化研发机构,提升产品研发实力,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开发与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步伐。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注释]
1.表1.1-1.4中数据与计算后结果均以常州市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第11篇工业篇,2009年至2015年)为数据来源。
2.从2012年开始,常州市、江苏省统计年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装备制造业原涉及的文中7个细分行业改编为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为数据分析方便,按2012年之前口径对数据进行了合并归类。
[1]王琴梅,刘海蓉.基于SCP范式和灰色关联的装备制造业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1(30):17-22.
[2]刘伯超.常州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20).
[3]綦良群,李兴杰.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5).
[4]唐晓华,李绍东.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5]向一波,郑春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4):74-76.
Research 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Changzhou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 Side Reform——based on the panel of2008-2014
LIANChun-guang
(JiandongPolytechnic college,Changzhou213022,Jiangsu)
Advancing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Changzhou and is the path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Through the panel data analysis,the specialized degree is higher in fields of special-purpos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and electric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advantageous industry.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y are mainly the few industry leading backbone enterprises,the supply shortage of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the imperfect industry chain,and the weak technology innovation,so in order to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capital supply should be increased,and the leading backbone enterprises should be cultivated,and the invalid and low-end supply should be reduced,and the industry chain should be improved,and the innovation-driven shortcomings should be corrected.
the supplyside;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industrial structure;countermeasures
F424
A
1671-5004(2016)04-0025-04
2016-3-3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556)阶段性成果。
连春光(1982-),男,河北邯郸人,建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区域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