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艳
新课改强调:“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加强生生、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而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积累到更新颖、丰富的知识,也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活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加强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思考研究。
一、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在设计和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任务与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来进行课堂互动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全面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
启发性。课堂互动教学其实可以说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互动、探究欲望,在给予学生足够学习空间的同时,促进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互动交流中。
实践性。对于互动式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形式的选择,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互动探究活动积累和掌握更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并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1.创设新颖有趣互动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往往都会有选择地接受与吸收,实现自身简单的认知。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创设新颖、有趣且生动的互动教学情景来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构建焕然一新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同学们过生日么?”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这类问题时,注意力能够得到有效集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有位同学在12年中只过了4个生日,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之后再导入要讲解的内容。通过创设这样新颖、有趣又带有一定悬疑气息的教学情景,不仅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也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互动教学活动,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转变教师角色。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过于追求自身的主导和权威性,只是一味地为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学生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这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也会因为师生、生生间缺乏交流而产生一定的隔阂。因此,新课改强调数学教师在积极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独立思考、探究的空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继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发挥。比如:在讲解统计这个单元的相关知识时,若直接为学生传授概念知识,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无法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先准备几种不同的玩具,每个玩具标注不同的价格,然后引导一部分学生卖玩具,一部分学生买玩具。在活动结束后,卖玩具的同学要对自己有多少种玩具,每个种类有多少个,一共售出多少件,总共获得多少钱进行统计。通过开展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也能够让其在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3.加强合作探究,注重评价反思。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宰地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需求出发,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比如:在讲解“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什么是面积之后,可指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鼓励其试着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看那位同学的想法多且实用。在学生展示过自己的方法,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教师应对其选择的方法以及验证过程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与指导,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深入反思,使其正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不断增强学生课堂互动兴趣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出更加新颖、丰富的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发言、表现的机会,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