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斌杰
[摘 要] 在笔纸化考评机制的大背景下,试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教学工具,工具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都是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试卷的价值,服务于学生的应试,更服务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笔者结合试卷讲评这一环节,就如何优化试卷价值,提升讲评效果进行策略分享,欲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 试卷;讲评;借题;课堂;智慧
俗话说“温故知新”,就是为了巩固学过的东西. 而为了了解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便出现了各种检测试卷. 作为数学教师的笔者深知让学生从试卷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错因,培养学生对试卷部分试题的解题方法、思想的归纳、提炼,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对部分试题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所以试卷讲评的高效不仅可以让学生跳出“题海”,也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 下面,笔者就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试卷的讲评,以课堂为主阵地“借题释放”,以学生的试题为载体“借题发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以课堂为阵地“借题释放”
1. 尊重学生自尊,创设讲评氛围
学生是讲评的主体,教师是讲评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积极向上的心理,以促进学生进步的内驱力,这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物”,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启动“心理原子弹”的按钮,使得智慧迸发出绚丽的光彩,因此,教师在讲评前要尽量寻找、收集、捕捉学生试卷中的闪光点、创新点,作为讲评的情感资源,讲评时以不同的形式充分让学生展示独特的思维、思维的断点,并给以合适、积极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快乐,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评,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 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讲评信心
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讲评告诉我们,必须营造民主的讲评氛围,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传输和反馈,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动就问,并且将问题放到学习小组甚至全班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并建立较强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互动,提升讲评能力
在每一次的答题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的答题、个性的讲评,在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断点时作适时的点拨、引导;在参与小组、全班的交流时逐步让学生形成“兵教兵、兵帮兵”的学习方式,并养成学生勇于展示、乐于分享的良好的讲评习惯;优秀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展示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关注学生题后反思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讲评能力.
4. 适时精讲细评,关注讲评细节
针对共性讲评资源,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时,教师得适时精讲细评. “适时”,即在学生想明白而不明白时、学生想说而又不能确切地说出时、学生的表述不够全面之时、学生的思维单一之时,此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入情入理的仔细的讲评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同时精讲细评的起点应该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合拍,从而产生共鸣,真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技巧得以提升,解题经验得以挖掘和积累,应试能力得以提升.
以试题为载体“借题发挥”
以试题为载体“借题”发挥应该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生教育,应该着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应该促使学生辨别真伪慧眼的炼成、思维能力的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解题技巧的提炼,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
1. “以题”理知
练习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讲评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补缺. 为此,教师不应只将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进行简单、枯燥地重复呈现,而应“借题”理知,在讲评时以试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引领学生对认识的模糊的概念重新建构,通过典型的例题呈现、分层问题的驱动,使得学生对理不透的定理、法则等作进一步的加深与理解. 当然,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掌握,我们必须让学生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如图1,在“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复习试题讲评时,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形象、生动的知识网络图,使得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现数学学科表达的多元化,使得学生掌握本章内容的同时,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同时,“借题”呈现、操作训练等能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的同时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并养成定期梳理知识的习惯.
2. “借题”理法
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试题的好习惯,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圈画关键词,以正确获取试题的所有信息;为了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我们应该以学生的“错题”为载体,精心设计讲评方案. 例如对试题“若(x+1)x+6=1,则x=______. ”的处理,首先应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思维. 学生A:因为1的任何次幂都是1,所以我的答案为x=0. 学生B:因为a0=1,那么x=-6. 此时笔者没有给予任何评价,而是随机提出问题:“若(x+3)x+6=1,则x=-6,为什么?”“若(x+6)x+6=1,则x=-5,为什么?”“若(x+3)x+6=1,则x=-4,为什么?”“若(x+3)x+8=1,则x=-4,为什么?”并追问:“在解决此题时,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思考?有哪些注意点?”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获取了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的同时,能让学生体验如何全面思考. 最后,笔者还适时进行了拓展思考:“若(x+6)x2-2x-15=1,那么x=______. ”
为了发挥试题的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对错题的错因进行反思与方法提炼,例如:“已知点A(-3,y),B(-1,y),C(2,y)都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上,那么y,y,y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在讲评中,可以以试题为载体设置问题:①请说出你判断的依据和方法;②对于这类题,我们有效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在学生通过反思明确自己错因的同时,能感悟数学的美,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随后笔者追问:“已知点A(1,y),B(2,y),C(-1,y)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那么y,y,y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将同一类型的函数问题串联起来进行联想、类比、转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变题”促能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养成,所以我们在讲评试题时应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断点或错误所在;同时,关注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技巧,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例如,“直线y=x-2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 ”讲评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确定______;②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思想为______. 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即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的同时,确定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
变式1 已知直线y=x-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那么b=______.
变式2 已知直线y=kx-2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那么k=______.
变式3 已知经过点(1,-1)的直线y=kx-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那么k=______,b=______.
变式训练让学生明白这组题的区别的同时,知道其根本的解题方法没变,于是共同归纳出:用字母表示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并用方程(组)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如此通过设置易错题的“变题”的训练,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4. “创题”升华
根据学生的错题,围绕考查知识点的基础问题、易错点等“创题”并适当拓展,其目的是教师及时了解试题讲评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时要注意:①“创新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和针对性;②“创新题”要控制在学生10分钟左右当堂完成;③要注意对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学生练习中有创见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暴露的问题要及时矫正,不要怕学生出错,要在学生明白了自身的知识不足后,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当堂矫正,引导学生纠正过来.
总之,在试题的讲评课堂中还要创设以自主探究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过程、以全员对话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使生生、师生、生师之间的思维碰撞、知识融合、情感互通得到促进,实现高效的、理想的数学试卷讲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