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观统领下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以“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为例

2017-01-10 07:26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平衡水溶液微粒

(上杭县第一中学,福建上杭364200)

平衡观统领下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以“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为例

张清华

(上杭县第一中学,福建上杭364200)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平衡观是化学学习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化学观念。依据平衡观不仅可以确定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引导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以“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为例,明确平衡观引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平衡观;专题复习;水溶液;化学平衡

高三复习是高中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化学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专题复习能不断提高知识的熟练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这种应用能力仅限于对类似的或者相关的问题能够用对应知识来分析,只能算是知识的套用。在遇到创新型的问题,往往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无法关联知识、对问题没有实质性的理解等状况。

溶液中平衡问题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属于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选修4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部分。其中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学生在处理涉及这部分内容问题时,往往会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比较明显的平衡,而对于其它隐蔽性较强的平衡容易忽略。对于溶液中同时存在的多个平衡存在理解不清、容易混淆、无法确定等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对平衡问题缺乏实质性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能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化学观念。让学生能应用化学观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用平衡观念分析溶液中的行为的意识。

一、融入平衡观的水溶液中平衡问题分析模型

水溶液中的平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即利用“弱酸弱碱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分析不同微粒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利用图1所示分析模型,分析水溶液中平衡问题思路如下:①分析溶液中微粒的种类及其含量;②找出各微粒的来源及去向;③综合分析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果。

图1 水溶液中平衡问题分析模型

二、基于平衡观的溶液中平衡问题专题复习应用模型

1.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分析课程目标,明确所涉及化学学科观念。再根据确定的学科观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例题可以由多个问题组成,必须融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能发现在该专题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能够形成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换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最后形成组内基本统一的结论。再通过仔细聆听教师对该专题问题的分析解答,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在思考此专题问题的时候,知道应该先去分析什么,后分析什么,能够形成一定的思考问题的思路。

2.总结知识,形成思路,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把思路形成文字,把思路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专题知识更加清晰,对思路更加明确。由学生自主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与方法,能够更加清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专题知识的理解应用。

3.当堂训练,思维提升,形成化学平衡观

学生形成了思考问题思路,归纳总结了该专题必备知识。这时可以选择往届高考中和该专题知识相关的典型例题进行当堂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该专题在高考中会怎么考,也可以检测学生在本专题中还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当堂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该专题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使课堂目标更加明确,也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典型例题,学生对于专题知识也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理解,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能够使课堂中师生间的知识理解达到更好的融合。最重要的是,通过当堂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够综合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形成对专题知识的理解,形成相应的化学观念。

三、基于平衡观的专题复习案例剖析

在此,以“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中的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为例进行剖析。在以平衡观为指导下的“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溶液中行为的分析思路,并形成以平衡观去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完善问题分析模型,促进学生整体把握平衡问题的本质及其分析思路和方法。其部分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环节1】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1.常温下,往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体积为10mL同浓度的NaOH溶液,比较下列情况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1)滴入CH3COOH溶液体积为5mL时

(2)滴入CH3COOH溶液体积为10mL时

(3)滴入CH3COOH溶液两者恰好中和时

(4)滴入CH3COOH溶液体积为20mL时

(5)滴入CH3COOH溶液体积为远大于20mL时(过量)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并给出适当的引导

(1)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种类及其含量

(2)分析溶液中微粒的来源及去向

(3)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拓展思路。最后由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应用平衡相关知识分析溶液,在分析思路的引导下,对展示内容点评或修改。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最终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逐滴加入醋酸溶液使混合溶液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加入不同量的醋酸的混合溶液的成分的不同。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溶液中不同粒子可能发生的变化,即分析微粒的来源和去向。最后通过分析混合溶液中不同粒子的相互作用,分析出不同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整个过程结合溶液中平衡关系的分析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级递进的特点,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形成分析溶液中平衡的思路。

【环节2】总结知识,形成思路,能力提升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2

回顾环节1中如何去分析溶液中最终的离子浓度的关系的思路。尝试总结归纳表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结合环节1中的分析思路,归纳总结出分析此类两溶液混合离子浓度分析的方法思路。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拓展思路。最后由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师生活动】总结一般分析思路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环节1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再通过环节2的自主思考,让学生去思考、组织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

(1)首先要考虑溶液中各成分及含量

(2)分析溶液中微粒的来源及去向

(3)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结果

让学生形成解决溶液中平衡问题的一种意识,即形成平衡观。

【环节3】当堂训练,思维提升,形成化学平衡观【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3

例(2012·上海高考)常温下,amol·L-1CH3COOH稀溶液和bmol·L-1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若c(OH-)>c(H+),a=b

B.若c(K+)>c(CH3COO-),a>b

C.若c(OH-)=c(H+),a>b

D.若c(K+)<c(CH3COO-),a<b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师生活动】结合环节2中思考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设计意图】环节3是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分析思路,构建出溶液中平衡问题的分析模型。一方面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和实际运用结合,学有所用。

[1]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2]王琦,胡小璐.运用观念构建复习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课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5).

[3]朱玉军.中学化学的基本观念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

(责任编辑:张贤金)

本文系2015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化学观念统领下的高中化学专题复习实践研究”(项目编号:MJYKT2015-1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化学平衡水溶液微粒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小题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学平衡题想到的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