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探微
——以嘉兴电大为例

2017-01-10 14:02:22张创伟严娟娣卢战军方轶群陈斌伟
终身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面授班主任基层

张创伟,严娟娣,卢战军,方轶群,陈斌伟

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探微
——以嘉兴电大为例

张创伟,严娟娣,卢战军,方轶群,陈斌伟

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是实践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的重要抓手,自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施以来,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休眠和滞留”等问题一直是基层电大学生管理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视角,通过观察、访谈、梳理、比较、历史回顾以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发现该问题的形成既有微观的操作性因素,也有宏观的社会背景原因,唯有通过宏微观共同施策才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学习型社会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现下与“学生管理”相似的概念还有“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事务管理”。就前沿性与精准性而言,“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事务管理”比“学生管理”更为贴切,然而,既然研究“扎根在田野”,运用“学生管理”这个已显“土气”的概念还是有道理的。概念的流行总是寄于一定的历史和实践背景,到目前为止,基层电大“学生管理”这个概念已涵盖了“学生事务管理”或“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同时,基层电大也不具备上级电大或开放大学的专业化和先进性。基层电大在当地“高等教育圈”属弱势群体,这不仅反映在师资与硬件上,也反映在教育的话语权上。“学生管理”这个来自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概念正如很多基层电大的校舍、师资来自于“正规学校”的馈赠一样,一直为基层电大从事开放教育项目所沿用。

开放教育已成为中国推进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1]它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卓然贡献。然而,应该看到开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教育,它主要面向基层、农村、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新居民以及残障人群,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相比,在社会支持、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时间保证上尚显劣势,“学生有的是干部、有的是骨干,绝大多数是普通职工,且来自农村等的弱势群体居多。”[2]此外,开放教育依托信息技术采用以远程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这与传统的校园高等教育相比在学习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又迥然相异。上述事实,为开放教育的学生管理带来挑战。学生管理工作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开放教育规模的落脚点。在承认开放教育学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者”的假设下,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支持学生达成学业目标,不仅事关基层电大和开放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涉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课题组成员经过对嘉兴电大系统(包括1所地市电大,5所县市学院)开放教育学生管理的长期观察和实践,发现基层电大学生管理最为常见的3个问题是: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和“休眠和滞留”。课题组通过对相关问题表征和原因的微观分析,试图把问题置于更为宏观的教育背景之下进行理解,通过宏微观视角的结合提出改进学生管理的设想。

一、微观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解析

在开放教育项目的基层教学单位,学生管理问题的最直接、最表面、最显眼的表现就是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以及“休眠和滞留”。这些常见问题贯穿在开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们是开放教育项目学生管理的矛盾爆发点。这些问题点往往反映开放教育项目实践的基本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是教学管理问题的表征。原本,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于分析的方便,才这样界定。

1.课程漏注册

基层电大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课程注册,这是从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开始的。开放教育项目管理沿用电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基层电大每学期都要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对学生开设课程进行注册。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虽然省电大在管理流程上进行了优化,但如果基层电大出现漏注册,由于管理权限在上级电大,所以当事学生的漏注册课程在本学期就不能参加考试,如果是实习课程,实习成绩就录不进去。因此,课程注册成为学生当期学业得到认可的基本前提,课程漏注册成为基层电大最为“揪心”的管理事故,学生与学校的纠纷也往往由此而发。

在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初期,基本每学期,都有因学生自己、学籍管理员、班主任,甚至上级电大的原因导致课程漏注册,导致个别学生、整班学生不能考试或延期毕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电大加大对课程漏注册问题的关注,制定《课程注册流程规范》,从流程机制上保证注册的零差错率,课程漏注册现象得到控制。

尽管如此,开放教育仍然没能实现事实上的“零差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免修免考政策运用不到位,免修免考是电大对学生前期学习成果认可的一种政策规定,这项政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避免重复教育的手段,然而,由于免修免考工作程序性强,不免会有个别学生遗忘申报,或者由于政策变化没能通过免修免考而影响毕业;二是没有经验的新班主任上岗,会因业务不熟而想当然地漏注册“实践课程”,或遗忘申报免修免考,因为实践课程和免修免考课程不用参加考试,从而疏忽注册。基层教学单位针对这些问题往往采取对新上岗班主任进行培训,对漏注册个案分析与公告,从而最大限度上达到“前馈控制”的效果。

2.面授到课率低

开放教育面授到课率不高在基层电大是个普遍问题,自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开展17年以来,面授到课率从“50%强”降到了“30%弱”。对此,目前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放教育属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低到课率也是正常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承认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者”,那么面授环节就是必要的,所以要重视到课率。嘉兴电大近3年的面授到课率如下:2012年上(35.2%),2012年下(36.8%),2013年上(31.4%),2013年下(31.7%),2014年上(28.2%),2014年下(25.6%),2015年上(17.6%),2015年下(18.2%),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笔者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如果班主任不对学生做面授动员工作,那么到课率将更低。其中主要原因虽然与工学矛盾以及面授质量有关,但班主任的引导以及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面授课的到课率。笔者对嘉兴市某县电大学院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观点:由于电大学院是该县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对它有一定程度的敬重,而且该学院全员担任班主任,因此,该学院的面授课到课率达到70%—80%,这实在是难得的一道“亮丽风景”。

3.休眠与滞留

上面两个问题点反映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难题,接下来的问题点或多或少与学生管理的成效存在一定关系。一般而言,传统全日制学校把辍学率当作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而由于开放教育的服务对象是采用业余学习方式的成人,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弹性学制是有别于传统全日制学校刚性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核心。为了给成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育支持服务,开放教育学籍一旦注册8年有效。因此,适合传统全日制学校的辍学率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不仅难以统计而且所能反映学生管理成效的程度也并不明显。尽管如此,仍有研究者使用“开放教育流生率”,并明确定义为“注册报名的学生中,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学习中途永久性终止学习的人数与当年所有注册学生总人数的比例”[3],此处的“流生率”即是指辍学率。虽然定义明确,但实际上,要统计“学生中途永久性终止学习的人数”必须是在学生入学的8年后,因为8年之内,学生不来注册在学籍管理上是允许的。另外,目前正在开放教育学界讨论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4]也把“辍学率”列入“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虽然这样的工作在价值旨向上很有意义,却在操作上很难实施,因为学生一般不需办理“永久性终止学习”的退学手续。因此,“辍学率”这个适合传统全日制学校的统计概念,在运用于开放教育场景的时候,在操作方面显得不那么实用。

在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实务中,具有辍学率相近意义又兼具管理操作意义的是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休眠生”和“滞留生”。休眠生是指还没完成学制内的课程就不来注册的学生;滞留生是指修了学制内所有课程,但并没有全部合格而导致不能毕业,却终止注册考试的学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休眠生就像还没跑完全程就停下来的学生,滞留生就像跑完全程不合格而停下来的学生。显然,休眠与滞留的人数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开放教育基层单位学生管理成效越显著。正是这个原因,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把休眠率和滞留率作为评价基层电大教学服务与学生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

自2006年春到2009年春嘉兴电大录取新生6 323人,在2013年春这个时间点上统计共有休眠生1 022人。为了鼓励这批中断学业的学生修完学制内的课程,嘉兴电大出台了《休眠生管理办法》,总共激活休眠生61人。通过实践发现要激活休眠生首先要对所有休眠生进行分析,找准有激活可能的学生,比如只有1—3门课程没通过的学生可以被列入目标对象,挂科太多的学生实际上已放弃了学业,再激励也于事无补;同时,班主任是激活休眠生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应主动联系休眠学生,了解他们休眠的主要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是减少学生休眠的基础。

与休眠生不同的是,滞留生的同班同学们已有一大部分完成了学业,而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学业不够理想。嘉兴电大近3年的滞留生数如下:2012年上(360),2012年下(315),2013年上(298),2013年下(325),2014年上(325),2014年下(351),2015年(348),滞留生数大致占到在校生总数的10%—15%,且近年来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嘉兴电大受招生下行的影响导致在校生降低,然而滞留生绝对数却在增加,这不能不引起注意。与对休眠生的帮助不同的是,嘉兴电大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学习支持服务,尽力帮助滞留生克服学习困难尽快取得毕业文凭,来达到遏制滞留的目的。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激励班主任采取“一对一”的办法,为每个滞留生提供灵活的学业支持服务。

减排量购买协议所适用的法律也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合同是否有效、如何履行、违约责任的承担等关键问题。国际交易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为了更好地保护本方利益,合同双方都希望能够适用自己国家的法律。折中的办法是选择第三国法律。在实践中,很多减排量购买协议文本都以英国法作为合同适用的准据法。但是,英国法属于英美法系,遵从的是案例法,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风格完全不同。从我国业主方的角度来讲,如果合同适用他国法律,所带来的风险是企业自身很难预料的。一旦发生争议,企业便陷于被动。因此,合同准据法的坚持非常重要,尽量坚持本国法律,退一步适用第三国法律,如英国法。

二、宏观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透视

任何教育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宏观背景原因。把开放教育学生的常见问题置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之下,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宏观因素的必然影响。第一,远程教育是商业化的教育,是商业领域而不是教育领域催生了远程教育,商业化模式改变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改变了学生群体的构成,并因之改变了学生管理的方式。第二,远程教育是媒体化的教育[5],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以教育技术的进步为基础——印刷、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虽然使学生管理更加“迅速、便捷、安全、便宜”,但也对学生管理的主体,比如班主任,提出更高的信息素养要求,否则,就有可能面对“基于计算机的远程教育优势将被大量的问题所掩埋”的现实。

1.商业化的理念和实践对学生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远程教育在肇始时就与商业和商业化发生密切的关联。[5]创立世界第一所函授学校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因素——降低成本,其创始人是民营企业家而非教育家。时至今日,远程教育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在学生规模、运作成本和教学质量之间取得最佳平衡。[6]因此,商业思想和运作在远程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服务作为商品,院校成为商品的供给者,学生成为商品的需求者;学生支付费用购买教育服务,学校收费提供教育服务。虽然商业思想和实践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给当下基层电大的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基层电大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网校提供的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项目具有相似之处,普通高校的函授高等教育具有学制优势,自学考试也有悠久的传统;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的是,有很多民营教育机构加入招生市场,其特长就是招生,他们利用自身灵活的体制优势把市场手段发挥到极致。个别民营教育机构的招生行为失范往往会起到“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粥”的效应。本来在远程教育市场上,学校出售的是远程教育机会而非文凭,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网上学习技能,要求学生完成网上学习环节,参加面授学习,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基本互动,培植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自律精神等。而招生行为失范的教育机构扭曲了教育产品的本质,它们把文凭当商品,这样的思想在当前“生源至上”市场氛围下,正好迎合部分曲解教育机会内涵的学生,他们认为支付学费是来购买文凭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过程是负担,能简化则简化,能省则省。

激烈的生源竞争也存在淡化基层电大教学质量意识的风险。按照市场规则,质量和营销是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支柱,然而,由于目前开放教育所处竞争领域中几家教育机构的品牌质量区分度不明显,于是“营销”就成为“各路英豪”争夺生源的重点依靠。招生成为基层电大的中心工作,招生不仅是常年性的,而且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要渗透招生意识。不仅把每一个学生当作顾客,而且也当作为电大宣传招生的“传单”,积极鼓励他们为学校招生。厚此薄彼,重“招生”轻“教学”的现象也就悄无声息地产生了。教学监控出现漏洞,有个别老师上面授课应付了事,甚至出现面授不讲课,发个试卷让学生自习或者与学生聊聊天打发时间的情况。学习过程管理削弱,开放教育所强调的个人学习计划、个别化学习指导、集中面授、小组学习活动、形成性考核等学习过程管理环节不同程度地出现弱化,甚至缺失的现象。疏于教和学的监控与学生的懈怠互相强化,使得面授课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有些学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借助开放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关注自己的学业进展,他们不把自己看成是电大的成员,缺乏归属感,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缺失,认为“交了钱就能拿文凭”,可见他们对教育服务的理解已明显出现偏差。

激烈的生源竞争常常模糊班主任的职责界线。现代远程教育的商业化模式使得:一方面“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教育机会,无论他们多么分散,也无论他们在经济上、个人上或政治上处于多么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复杂性特点得到了全面的呈现,与传统大学生相比他们涵盖社会所有阶层,波及人生各个年龄阶段。早在1997年,就有国外学者论述过虚拟大学的生源复杂性问题——随着时间和距离限制的破除,大学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异质化,教育背景和需求日益多样化。[7]国内也有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学生年龄差别大、学习需求多样、弱势学生增多、心理压力大、工学矛盾突出。”[2]开放教育面对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需要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和情感特征,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其开展导学、助学和劝学,提高他们的面授课率和考核合格率。然而,由于部分基层电大和班主任在生源压力下片面理解学生的顾客地位,把学生服务理解为取悦学生,降低教学标准,帮助学生蒙混必要的教学和学习环节,线上学习不系统,线下学习流于形式。课程注册、面授和学业计划这些本来是自主学习者分内之事,现在似乎都成为需班主任完成的事。大部分学生对注册课程以及面授课的意义不甚了解,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应有的规划,遇到“难考课程”没有对策,几次考试失利,往往就会“休眠”。

2.学生管理的网络技术要求挑战班主任的信息技术能力

远程教育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现在已成为革命性的概念和实践,其每一个发展阶段——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所诞生的教和学的新类型都以特定的媒体技术为基础。19世纪中叶诞生的函授教育,其技术基础是铁路、公路的发展和机械化印刷,它导致了在文本化的教学对传统面对面口授教学的革新,成为远程教育的先驱。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其技术支撑是多媒体、广播电视、音视频磁带、专业化开发的自学教程、视频会议和卫星技术扩展课堂教学。为了强化传统函授教育,多媒体的使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音频和视频磁带、实验工具、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另一个远程教育的新时代彻底地诞生了,那时,工业化发展进入后工业主义时期,前所未有的数据信息和通信技术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在线学习作为新的概念正在形成。因此,互联网(包括万维网)是潜在的最强大的教育技术。

互联网技术不仅在开放教育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在学生管理中也起到基础性作用。目前,开放教育的招生录取、课程注册、学籍管理、成绩录入、毕业审核等都依托网上系统开展。无疑,这种网上管理系统符合远程教育的“大规模生产特性”,它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同时,网上管理系统打断了习惯化的人工管理过程,改变了班主任和学生面对面的、个性化的、深入的、缓慢的交流习惯,班主任主导地位式微,同学间真诚的感受或感情消减。

虽然开放教育是以先进生产力(互联网)为前提的,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等原因,从基层电大的实际来看,其学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当地的高等教育圈内属于弱势群体,是“长不大的孩子”,似乎,开放教育项目的先进性与基层电大的相对落后性之间铸成了一种悖论。班主任是开放教育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都由他们完成,就理论而言,他们应该熟练地掌握各种网上管理工具,熟悉在线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实务。但在实践中,由于基层电大的人员编制不足,社会地位偏低,班主任大部分只能由没有教学经历的企业退休人员担任。他们年龄偏大,体力和脑力相对不足,知识结构老化,信息技术能力弱,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开放教育采用“整合的数字化学习”(Integrated Digitized Learning)方式,它借助网络技术把各种媒体——印刷品、音视频、专业化开发的学习教程、实验工具等整合为“学习包”,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网上选课、网络考试报名、网上学习过程监控、面授管理、实践课程支持、考试通知、作业催交、毕业论文催交、毕业审核等。整个过程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作为班主任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否则只是被动应付,甚至因时间贻误而造成管理事故。学生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开放教育学习的支持系统,如果班主任不具备一定的开放教育教学经验、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信息技术素养积累,创新很难发生。因为,创新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缺失创新,教学、管理效益就得不到保证,课程漏注、面授到课率低、休眠和滞留率高等问题就遏制不住。

三、宏微观视阈下的学生管理问题破解

工业化设计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远程教育管理是一个过程,由许多独立的、彼此分离的,且又互相整合联系的事件组成,在远程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远程教育的演进可以分为“函授”“多媒体”和“整合数字化在线学习”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都有独特的逻辑和矛盾,“整合数字化在线学习”对当前基层电大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另外,基层电大总是嵌入在特定的区域之内,当地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因素总是影响和制约着基层电大的发展。因此,基层电大开放教育项目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是“宏观见之于微观,微观见之于宏观”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问题必须要有“宏微观联动”的思路。

1.以转型为契机提升基层电大社会地位

国务院、教育部的文件已明确电大的功能定位是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8]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列入重点任务后,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为宗旨的开放大学建设探索行动正式启动;2011年中央电大经教育部批准发布《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9],提出“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教育资源,组建覆盖城乡的开放大学,是中国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战略措施”,自此,中国拉开了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序幕;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10],重申“切实办好开放大学,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由此,“借助电大转型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擘画在中国已然成型。然而应该看到,在基层,电大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还不甚明朗。虽然基层电大服务社区教育的地位已确立,但如果不能看到社区教育只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支柱而不是全部,如果不能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来践行终身教育,那么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后工业化背景下提出的先进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很难得到真正落实,因为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学习,全员的、全面的、终生的学习。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11]指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到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各区域都要有一大批县级城市开展创建工作”。可是,文件颁布两年来,鲜见市(地)政府层面出台学习型城市建设规划,更不要说县级城市了。当然,这些问题已属于地方政治的范畴。本文的意思只是要强调,如果基层电大不在当地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它的地位就不可能提高,它的弱势边缘角色不会改变,硬件和人力资源配备等问题当然不会解决,因而实践开放教育所需的信息素养也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被有效遏制。

2.以制度创新应对学生管理常见问题

正如,创新成就了远程教育一样,只有创新才能处理好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既然商业机制内在于开放教育,那么对待商业机制既要积极利用又要防止其对教学机制造成侵害,而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确保。如前所述,生源压力使远程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曲解远程教育的商品属性,导致学习过程淡化、班主任职责模糊,那么用制度清晰教和学的过程,规范管理机制,明确班主任工作流程、方法和机制就不失为解决学生管理常见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学生把教育机会的商品属性泛化到学历文凭的错误观念,积极探索形成开放教育常识及技能渗透制度。例如,通过学校开学典礼、班级始业教育以及第一学期开设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让学生了解开放教育的概况、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所必需的技能。面授课不仅要讲解课程重难点,也要传授课程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推行开放教育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制度。明确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建立在满足学生学习条件、学习层次、学习背景参差不齐的学习需求上,构建有利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空间,采用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多种媒体相综合,多种教学内容相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互补的混合教学模式。

面对教学监控疏忽、教学行为失范、面授到课率低的现象,建立教学监控实施办法。一是由教师上交教案,由学院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检查,由学生对教师的任课进行评价。二是采取小班预约的办法,对一些学生人数特别少的课程,采取预约面授教学的方式。三是采取措施改正学生懒于参加面授课的坏习惯,一方面对学生提出刚性要求,“逼”学生参加面授,如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专业主干课程一定比例的面授教学;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柔性要求,“引”学生参加面授,如不达到一定比例的面授课,不能申请奖学金,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

由于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落实者,规范班主任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机制是确保遏制学生管理常见问题的基本保障。为此,第一,修改《班主任工作规范》,对学生管理常见问题作详细界定,要求班主任按照工作流程规范,对每个问题进行重点关注;第二,修改《班主任考核实施办法》,把流生、到课率、课程注册、免修免考、休眠生、滞留生列入考核目标;第三,建立班主任培训工作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学期有一次班主任培训会议,有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对常见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并个案分析,同时在会议上组织班主任对常见问题进行讨论,二是对新到岗班主任除进行上岗培训外,还由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对其工作的几个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第四,严格执行《课程注册工作流程》,加强教学管理员对班主任所选课程进行复查工作环节的执行力度;第五,建立县市与地市之间电大学生管理联动机制,通过联动工作机制在县级与地级两级基层电大之间就学生管理共同问题,进行集体诊治,共享集体智慧。

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班主任对学生的连续关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课程漏注,以及高休眠率和高滞留率。这也印证了西沃特(David Sewart)在1978年提出的观点:对学生的持续关注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主线。

3.运用新技术媒体辅助学生管理

新技术媒体对开放教育学生管理的影响是弥漫性的。与其他学校一样,手机短信平台很快渗入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管理之中,然而与它们不同的是,由于开放教育本身的信息技术先进性,目前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几乎被QQ群所覆盖,手机短信在基层电大的影响力几近消弭,QQ群在学生管理中发挥了不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有研究所证实,“探索新媒介与学生事务管理充分结合,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直接的、可持续的、快捷的沟通渠道,是远程教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12]课题组成员发现,班主任普遍建立QQ班级群和QQ课程学习群,这两个群扮演的是沟通空间和学习信息空间的职能。大量学生管理事务性工作,比如通知开学报到、课程注册校对、作业布置、网上学习节点通知、考试安排通知、成绩公布、毕业论文传送、毕业摄影通知、毕业审核校对、学位申请等,班主任一般都能在班级QQ群内完成,遇到个别在QQ群内失联的,再通过电话联系。课程学习群是班主任建立的支持某门课程学习的QQ群,主要是上传有关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资料,学生只要认真阅读群内的资料,基本都能把握课程考试的要点,当然在群内还可以向任课老师请教学业问题。但在实践中向老师请教的情况不经常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比较疏离;二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功利,他们对学问本身不太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直接指向试题和文凭。

目前,有研究者在探索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学生管理的新途径,研究“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之家’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使用”[12]情况,“学生之家”微信公众平台的系统功能设计和全面使用实践,可以为所有与嘉兴电大相仿的基层教学机构,提供运用新技术媒体辅助学生管理的借鉴方案。尽管嘉兴电大学生管理使用的是QQ群,并且处于初级水平,还没有对QQ群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只使用了QQ群的沟通空间和信息空间功能,但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对管理工具的选用需要因地制宜,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而非管理工具本身的华美。当然,有了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之家”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先进模板,基层教学机构就要见贤思齐,积极跟进,摸索运用常用的先进技术媒体辅助学生管理的新途径,突破学生管理中的人力、脑力极限,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支持服务。

综上,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以及休眠与滞留,由于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上述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班主任的能力、水平、经验和动机相关。通过建立、修改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不失为一种改良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选择。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远程教育商业特征的负面作用、当下基层电大的不利处境,都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基层电大只有在当今学习型社会建立推进的背景下提升社会地位,才能建设具备胜任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素养的班主任队伍。面对远程教育的商业化运作,只有通过制度建设端正学生对开放教育的认识,采取混合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建立教学监控实施办法管控教学和学习行为,才能抵御商业化对教学的侵袭。最后,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当下,及时选择、推广适配的新技术媒体辅助学生管理也是克服常见问题的重要保障。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结论的通知[EB/OL].[2016-08-10].http:∥www.sztvu.ah.cn/web/html/xuexiaogaikuang/20080103/483.html.

[2] 张幼芳.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74-76,80.

[3] 柳华盛,张雪燕.学习支持服务与开放教育流生率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宁波电大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86-88.

[4] 孙鸿飞,袁松鹤,齐坤.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点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34-39,95.

[5] Otto Peters.Distance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5th edition[M].BIS-Verlag der Carl von Ossietzky Universityt Oldenburg,2010(4):51,29.

[6] 张创伟.公益性与产业性:中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观照[J].中国远程教育,2010(9):26-36.

[7] Van Dusen,Gerald C.The virtual campus:Technology and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Z].ERIC Digest ED412815 97.1997.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EB/OL].[2016-08-15].http:∥www.gov.cn/zwgk/2011-01/12/content_1783332.htm.

[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EB/OL].[2016-08-15].http:∥sce.crtvu.edu.cn/master/policies_regulations/open_university_policy/408.html

[10]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16-08-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11]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EB/OL].[2016-08-15].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40916/t20140916_1175898_1.shtml

[12] 江小青,狄晓暄.远程教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证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之家”微信平台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6(2):30-34.

责任编辑 张军涛

A Study on Common Problems in Student Management in Grassroots Open Education:A Case Study on Jiax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ZHANG Chuang-wei, YAN Juan-di, LU Zhan-jun, FANG Yi-qun, CHEN Bin-wei/

City University of Jiaxing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s key to implement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in grassroots open education. Since the pilot project of open education was implemented in China Central Radio & TV University, there have been some lingering problems i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e grassroots radio and TV universities: course registration omission, low attendance of face to face teaching, and drop out. By means of observation, interview, carding,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review, and action research, and from the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both the micro operational factors and the macroscopic social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these problems. Only by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strategies can the problems be effectively solved.

open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common problems; learning society

2016-10-18

10.13425/j.cnki.jjou.2017.03.010

张创伟,嘉兴城市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研究(jxddzcw@126.com);严娟娣,嘉兴城市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教授;卢战军,嘉兴城市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学生管理中心讲师,法学硕士;方轶群,嘉兴城市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学管理中心讲师,语言学硕士;陈斌伟,嘉兴城市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经济师

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层电大开放教育项目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应对策略探究”(jg201601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基层电大开放教育项目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应对策略探究”

猜你喜欢
面授班主任基层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夸夸我的班主任
自学
自 学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