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
社区教育学习成果如何认定?
——南澳大利亚州的经验解析
朱 敏
在学分银行和资格框架建设背景下,社区教育学习成果如何认定成为终身教育领域的新兴关注议题。南澳大利亚州社区教育发展较为成熟,迄今已在社区正式课程和社区自我导向经验学习两方面做出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习成果认定。其认定制度和组织保障到位,基本指导原则明晰,认定层次与范围清楚,分类认定合理简便、认定标准可通用或相称、认定程序规范重细节,为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提供了具有学习和借鉴价值的现实案例。
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
社区教育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官方话语中被称做成人和社区教育(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ACE)。各州发展面貌各异,管理和实施机构多样,服务对象广泛,学习内容丰富。目前,联邦政府的主管部门是科学、创新、产业、研究与高等教育部(Department of Science, Innovation, Industry, Research and Tertiary Education,DSIIRTE),经费由地方、州、领地、联邦各级政府联合提供。
成人和社区教育是近年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2008年通过的《成人和社区教育部级宣言》(Ministerial Declaration on 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提出,成人和社区教育对于学习者在继续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第二次机会”(second chance)获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地的成人和社区教育发展情况可以跨行政区进行通告,但各地仍需要有自己的政策工具来指导本地成人社区教育的发展。[1]200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公平咨询委员会(National VET Equity Advisory Council,NVEAC),该委员会在2011年发布的《公平蓝图》(Equity Blueprint,2011—2016)提出,“成人和社区教育部门对处境不利和早期离开学校的学习者的再度社会参与具有重要意义,该部门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没有得到正式承认的(unacknowledged)学习基础技能、通往继续学习、融入社区参与和工作的机会…… 委员会进一步认识到成人和社区教育在社会融合建设中的作用,它必须放到澳大利亚州政府联盟委员会(Committee of Australia Governments, GOAC)的议程中加以考虑,明晰该领域的政策目标,向其提供资助,设置管理框架,并对成人和社区教育所提供的通往继续学习的各种路径给予正式认可。”[2]
南澳大利亚州是澳大利亚的6个州之一,位于南部沿海地区。该州成人和社区教育领域基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有清晰的发展政策,最新的政策基础是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作准备》①(WorkReady)计划。南澳的成人和社区教育项目由州发展部下属的技能与就业部门负责。据统计,2014年南澳有106家成人和社区教育机构,包括社区中心(community centers)、地方委员会组织(local council organizations)、邻里屋(neighborhood houses)、图书馆(libraries)和其他非营利组织(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等。这些机构每周的服务人数达到42 800人,年均参访人数超过200万。志愿者是南澳成人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主体,5 000多名社区教育志愿工作者每周提供超过28 400多个小时的服务。大多数(除14家以外)成人和社区教育机构都不是注册培训机构(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 RTO),但在认证培训学习方面都和注册培训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一些职业培训机构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从州的发展部获得部分认证培训项目的资助。成人和社区教育机构既有付费类项目,也有各级政府部门所资助的非认证类和认证类的基础技能学习项目,这些受政府资助的项目属于“教育与技能发展证书1级” (Certificate I in Educa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水平,学习对象有女性、青年人、原著民、45岁以后成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外国人、新移民、低学历者、社会边缘人群等。[3]
南澳大利亚州于2007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实行社区学习认定②,政策基础是州政府当年发布的《社区学习认定》(Recognition of Community Learning)。2014年,州政府根据政策运行和社会发展需要等情况又进行了调整[4],详细情况概述与分析如下。
1.基本背景
《社区学习认定》最初和澳大利亚高中教育改革相关。当时的政策制定者认为,高中教育完成后学生实际上面临继续学习、参与社会和工作等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因此,高中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做好准备。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倾向发展、学会职业选择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教育在做好质量保障的同时,也应该为学生的多元性发展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政策的逐步深化,政府政策制定者和教育专家越来越认识到,学习应该是开放的,学校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地点,在学校教育之外也有大量的没有被认识到的学习机会,参与这些学习项目和活动对于学生个体、社会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都有益处,因此必须认识到正规教育环境以外广泛学习活动的价值并给予正式承认。在这种背景下,拓展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成为澳大利亚高中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适度在课程中让渡部分空间给社区学习项目成为新举措。
如此一来,如何考察和评价社区中各种学习成果的课程学分成为南澳高中教育证书委员会(South Australia Certificate Education Board of South Australia,其上级管理部门是州的教育和儿童发展部)的一项必要工作,委员会甚至在高中二年级的学习评价中规定,30%的学习成果须为校外学习结果。由于成人学生③也可以申请高中教育证书(South Australia Certificate Education,SACE④),因此成人学生的社区学习认定同样在该政策的指导下适用。他们与高中学生的区别主要是学分要求结构不一样,即普通高中学生至多可从社区学习认定中获得90学分,而成人学生则为20学分,成人学生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认定则放宽到60学分。⑤
2.认定机构及其职责
负责社区学习认定的州高中教育证书委员会在《南澳高中教育证书委员会法》(SACE Board of South Australia Act,1983年通过,1990年修订)的授权下运作。这是州政府委托的一个独立机构,基本职责是以一定的方式对州内各学校、机构或其他有关单位和组织所做出的学生评价进行认定,以及对学生为获得高中教育证书所完成的,并经该组织所认可的任何活动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简要而言,该组织对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的范围涵盖学生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内外所产生的任何学习成果,只要该学习目的是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认定包括两部分:一是面向学校的科目认证(Board-Accredited subjects);二是面向高中学校以外的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含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各类社区教育组织等)的课程认定(Board-Recognized courses)⑥。社区学习认定就属于课程认定的一部分。
3.社区学习的定义与基本认定原则
《社区学习认定》明确指出,本政策中的社区学习指的是:第一,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中没有被认定的那部分学习⑦。第二,认定的社区学习在性质(nature)和范围(scope)方面相当于高一或高二水平;在难度(complexity)上,相当于高中各年级的满意程度即高中学业水平五级制中的C级(包括C, C+, C-),亦即合格水平。
笔者分析以为,做出上述界定的基本缘由在于,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早在1995年就初步建立,至今一直在使用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学习者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中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及其证书基本都可以在国家资格框架中获得认定。这里的社区学习特别指的是资格框架中没有被认定过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同一学习结果的重复认定。同时,由于社区学习认定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所以在学习的性质、范围和难度方面必须和高中毕业水平相当。
《社区学习认定》政策提出的11条基本指导原则及其内涵如下(见表1)。
表1 南澳社区学习认定的基本原则
4.不同类型社区学习成果的认定
南澳大利亚州根据本地成人和社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将社区学习区分为2种:一种是各社区组织提供的正式文本课程(formally documented curriculum),这与我国社区学校开发的正式课程非常类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正式课程的提供者和实施者包括各类社区组织,而不仅是社区学校。另一种是具有自我导向性质的社区学习经验(self-directed community learning experiences),这类学习呈现非正式课程形态,具有生活化、自主学习的特点。
(1)认定实践概况
社区正式课程和具有自我导向性质的社区学习经验的成果认定具有各自的侧重,简要表述如下(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社区学习成果认定的具体比较
具体来说,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从评价主体来看,社区正式课程学习成果由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直接评估,而后者的评估则委托给了学校评估者,他们经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培训和指导。第二,从评价内容来看,前者的学习是比较正式的课程形态,因此主要评价的是课程方案和学生的学习成就。而后者的学习是更为生活化、个人化,具有非结构性特点的经验性学习,因此直接评价的是学生的学习成就。第三,两类学习认定都需要学习者提供成就证据,证据统一划分为八大领域(见表3)。但是正式社区课程的证据提供主体包括学生、学校、社区学习提供机构等,而社区学习经验成果证据的提供主体就只是学生,这和社区学习成果产生的责任主体是一致的。每一类证据都有学习模版用来作为与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认定科目所概括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证据要求是能够可回溯的(retrospective),委员会会根据可回溯证据的现实流通性(currency)来做出判断。第四,在标准方面,两类学习成果都是从学习的性质、范围和难度三方面衡量,社区正式课程可以和学校科目的成就标准直接比对;而社区学习经验的学习结果既可以和学校科目的成就标准重复,也可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能力标准,分为知识与应用、反思与批判性思考2个方面),但该标准的水平和学校相当。显然这里考虑到了社区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多样性特点。第五,认定结果表现形态是一致的,包括学分数、学习层次、完成水平3个基本要素,如获得高中一年级,10个学分,完成情况为合格。高中毕业证书成绩报告单上会显示所授予的社区学习学分数,但该部分学分并不能作为大学入学成绩排名之用。
表3 社区学习的证据领域及其说明
(2)认定基本步骤
不同类型社区学习的认定步骤略有差异。社区正式课程的基本认定步骤包括:1)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在申请准备阶段向社区组织提供咨询和支持。2)各类社区组织收集相关文本。3)建立认定小组。4)认定小组研究社区组织提交的文本,准备认定报告和建议。5)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研究认定小组提出的认定报告和建议。6)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批复认定报告。
自我导向性质的社区学习经验的认定由于是委托给学校评估者,因此在具体认定步骤细节上有所不同,且不同阶段的认定过程稍有差异(见表4),主要原因在于高二阶段学生面临毕业,接受申请表、组织安排面试、汇总最终认定结果这些环节直接由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处理完成,以便做好工作的衔接,高一和高二两阶段的认定步骤没有本质区别。
表4 不同阶段的社区学习经验认定过程
1.具备较好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社区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属于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范畴。由于学习成果认定牵涉学习评价、给予学分、颁发资格或各类证明文件、学分和资格的社会流通和认可等关键问题,因此具备合法的制度保障是认定工作的基础。鉴于社区学习认定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融入,南澳大利亚州社区学习认定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并不是新起炉灶,而是和原有的高中毕业证书的立法和组织制度建设进行了自然的融合。在法律制度方面,颁布并修订了《社区学习认定》政策,其上位政策是《高中毕业证书认证、认定和证书政策》(SACE Accreditation, Recognition, and Certification Policy)。该上位政策和其他2项相关政策⑧构成南澳高中毕业证书的核心制度体系,从认定所需要的标准制定、评价设计、评价过程、师资队伍、评价结果效用等各个方面保障社区学习认定的实施。《社区学习认定》政策的具体执行由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统一运作,该委员会的成立和工作同样有先期的立法保障。
2.清晰界定认定层次和范围
进入认定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到底在什么样的层次、范围中加以确定,是认定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南澳《社区学习认定》明确规定,社区学习认定的是高中毕业水平,因此社区学习成果在性质、范围和难度上都和该州高中毕业水平的学业标准保持一致,而且为避免社区学习成果的重复认定,政策规定社区学习成果是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没有得到过认定的。层次和范围清晰的界定为具体的认定工作提供了操作基础。
3.分类认定社区学习成果
社区学习成果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统一认定并不科学也不现实。南澳的认定根据社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区分了正式文本课程和具有自我导向的社区学习经验的认定。两者在认定主体、评价内容、证据要求、评价标准、学分授予形式等方面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主要是通过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设定的基本认定指导原则、相同或相称的评价标准、规范的认定流程、经培训的学校评估者等各方面加以保障。
4.建立可通用或相称的能力标准
社区学习成果鉴定出来以后需要比对一定的结果标准加以裁定,如是否可用,可以在什么学习水平上授予多少学分等。南澳社区学习成果的认定用于高中毕业证书的获得,因此最终标准自然是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科成就标准。这个标准具体分为读写、数学、信息与通信技术、创造与批判性思考、个人和社会能力、伦理理解、跨文化理解等7个方面,其本质是能力标准,分为知识、技能和理解3个维度,设置A到E等5个等级,其中每一个等级又具体分为3个层次,例如A+、A、A-。
社区正式课程可以和学校的学科成就标准进行直接比对,而自我导向性质的社区学习经验成果则建立了符合社区学习特点的能力标准。例如,高一阶段的知识与应用方面:“辨别冲突情境和合适回应;设定合适的个人目标;能够运用职业健康、安全和福利方面的相关知识”。再如,高二阶段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方面:“反思自我导向学习活动如何使得学习者和社区有建设性的互动;反思个体自我导向学习为地方社区带来的效益;对自我导向学习的情况进行反思和定位”,等等。最终,学校的学科成就标准和符合自我导向社区学习经验认定的能力标准的相称,通过政策(政策规定)和技术(能力标准水平相当)两方面得以保障。
5.设置规范可操作又重视细节的认定过程
学习的评价和认定本就是复杂的工作,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更是如此。南澳的社区学习认定过程遵循的是教育和学习评价的一般规范性流程:标准制定与公布、提供认定前咨询和帮助、接受学生申请、组建认定小组、正式评审认定、批复和公布认定结果、成绩记录与档案保存等。其中一些细节性要求值得我们关注。例如开发了一套相应的工作表格供各方统一使用,保障认定工作的规范统一性;比较重视在正式认定开始之前和认定过程当中,向相关学校和申请者提供各种帮助,如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协助搜集评价所需要的证据资料等;甚至制定《高中毕业证书字数政策程序》(SACE Word-count Policy Procedure)作为配套,对认定过程中评价用语作专门要求,提出“字数限制的目的是希望给予学生清晰的信息,保证学生的评价是可比的,同时也使学生在科目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此外,还重视学校和社区的联系,规定社区正式课程的认定要有合作学校,确保在学习成果产生的过程中保持机构之间的工作联系和衔接。
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聚焦学校教育之外的广泛学习机会及其学习成果,直接体现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所倡导的学习终身、开放、灵活、整合的基本精神,它是实现以尊重人、尊重学习为价值导向的学习型社会,使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等重要事项的主要举措。对南澳大利亚州社区学习认定实践的勘察与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领域的一种现实样态,尽管相关工作烦琐复杂,尚待完善与进一步发展,但其中清晰可辨的方向、路径、方法等仍旧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参照和借鉴。例如社区教育学习成果的分类认定、自我导向经验学习的能力标准及其相称性、社区教育学习成果的证据分类、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和互通等(相关问题内容广泛复杂,笔者拟再行文论述)。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的深入发展,未来在国内外会有更多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样态出现。及时发现和研究相关实践进展,将有助于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的历史和国际性考察与比较,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工作推进提供阶段性的理性思考和具有学习价值的实践案例。
注 释:
① 该计划汇集了政府资助的各项就业、培训政策,目的是面向产业和经济转型调整最大的战略性需求。提供的资助主要用于工作准备(如基本知识技能)、职业准入水平提升、工作中的技能提升三方面。资助费用补贴到培训提供机构,其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免费。培训对象为16岁及以上的非在校人员和正在3级证书学习的高中学校学生。
② 此政策文本全文使用community learning,中文直译为“社区学习”,为保持与原始资料的一致,相关内容均使用“社区学习”的用法;其在内涵上与文中其他部分使用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一致,指所处社会认可的社区教育领域当中产生的学习成果。
③ 满18周岁且已经离开学校至少1年时间。
④ 即南澳的高中毕业证书,南澳高中分为2个年级,在12年级即高中二年级结束后达到一定成绩可获得毕业证书。高中课程分为英语、艺术、科学、数学、语言、跨学科、健康与体育、商业企业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9个领域,各学校根据领域可以自行设计不同的相关学习内容及其评价方法。获得毕业证书最少需要200学分,无上限要求(某些中学甚至达到400),其中110个学分及其对应的课程为规定要求(包括10学分的高一个人学习计划、30学分的读写算要求、10学分的高二研究项目,或者是高二阶段必须有60学分获得C级及以上),剩下的90个学分可以通过多种灵活方式获得,如其他的高中毕业证书课程、委员会认可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或者社区教育项目)。该证书既可以作为升入大学或其他机构的证明,也可以为就业提供路径。
⑤ 成人学生申请高中毕业证书的学分数总共为200分,申请时必须在高中毕业证书委员会注册。其中,110学分是高一水平(其中读写20学分、计算10学分、个人学习计划10学分),另外还有10学分的高二水平的研究项目且为C级及以上,60学分的高二阶段认证科目且为C级及以上(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认定课程且达到满意程度),20学分的高一或高二的其他认定课程或认证科目且为E级及以上。
⑥ 包括10类:社区发展项目、教育交换项目、阶段2的离校评价、英语强化学习项目、国际学士学位项目、州内或海外高中资格、语言项目、成人教育资格和经验、大学学习、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因此,课程认定的来源可以是课程、科目、资格、本地或海外学生的学习经验。
⑦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现为10级共13种资格类型,“证书1” 为最低即第一层,高中毕业证书在证书1之前,没有正式纳入国家资格框架中。
⑧ 即《高中毕业证书学习和评价设计政策》(SAC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Design Policy)、《高中毕业证书评价统整性保障政策》(SACE Assuring Assessment Integrity Policy)。
[1] Mini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Ministerial Declaration on 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R/OL].Canberr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 2008[2015-11-03].https:∥ala.asn.au/wp-content/uploads/2010/10/ACE_Declaration-2008.compressed.pdf.
[2] National VET Equity Advisory Council. Equity Blueprint2011-2016: creating futures: achieving potential through VET[R/OL]. Melbourne, Victoria: National VET Equity Advisory Council, 2011[2015-11-03].http:∥www.acpet.edu.au/uploads/files/NMU2012/May/NVEAC%20Equity%20Blueprint%202011%20to%202016%20Creating%20Futures%20%20Achieving%20Potential%20through%20VET.pdf.
[3] Adult Learning Australia. The state of ACE in Australia[EB/OL] .Victoria: Adult Learning Australia, 2014[2015-01-01]. https:∥ala.asn.au/wp-content/uploads/2011/02/The-state-of-ACE-2014.pdf.
[4] South of Australia Certificate Education Board of South Australia .Recognition of community Learning Policy[EB/OL]. Adelaide, Wayville: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South of Australia Certificate Education Board of South Australia, 2014[2015-01-01]. https:∥www.sace.sa.edu.au/learning/community-learning/community-organisations.
责任编辑 张军涛
On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Outcom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erience in South Australia
ZHU M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n the context of credit bank and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how to indentify learning outcome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focus in the field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south Australian is relatively mature. Now it has completed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but related outcomes of formally documented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community learning, and provides a referential case for community education outcome identification owing to its orderl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clear guiding principle, distinct identification level and scope, simple and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general and matched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and normative and detailed procedures.
community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identification
2017-02-26
10.13425/j.cnki.jjou.2017.03.006
朱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研究(mzhu@sist.ecnu.edu.cn)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成人先前学习认定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EKA110398);上海市2014—2015年度社区教育重点项目“国内外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研究”(10106-412321-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