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文 玮
(南京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黄 文 玮
(南京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统计分析表明,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地域分布失衡,学科设置不合理,办学层次偏低等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设立评价监督机构,加强社会认同等对策,以此鼓励、支持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层次; 优质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家希望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倡导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联合。引进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建设示范性的方向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具备全球化战略视野,培养出国际化的交叉学科人才。经过30年的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如何?是否实现了国家设立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有必要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回顾与反思。
1. 中外合作办学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项目的活动”[1]。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对象、方式、适用地域进行了界定。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中外教育机构,对象主要是中国公民,方式是合作,适用地域是中国境内。
2. 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是指中国高校与境外知名高校在中国境内合作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
3.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联合办学,审批机关对依法批准设立的机构颁发机构“办学许可证”。需要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
4.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2]。审批机关对依法批准举办项目分别颁发项目“办学批准书”。需要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
对中外合作办学30年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参考了国家教育部门一些重要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和条例颁布的时间,以此作为划分阶段的时间节点。中外合作办学30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 改革开放初期到1995年探索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早期的合作办学机构,如成立于1985年9月的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86年的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中美中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这一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办学机构数量较少,发展较慢,且多为国内著名高校的合作办学活动,这一阶段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阶段。
2. 1995—2004年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1) 为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促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1995年1月,国家教委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这是国家在合作办学上最早制定的全面而详细的政策法规,标志着合作办学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2) 2003年3月,国务院颁发《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个条例共64条,从办学总则、机构设立、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资产与财务、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这个条例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3) 2005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因为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教育部于2004年8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复核工作的通知》,2006年2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 2007年4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体现了教育部门重视合作办学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了引导和监管。
1. 办学规模
截至2016年6月,教育部已批准正式设立了7所中外合作(含内地与香港地区)大学,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此外,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在筹建中[3]。仅2015年,各校在全国计划内招生人数已超过7 300人。
截至2016年6月,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已达到960个,其中办学机构66个,项目894个,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合作办学的机构与项目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地域分布极不均衡(表1)。
表1 截至2016年6月全国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
数据来源: 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督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整理。http:∥www.crs.jsj.edu.cn
2. 合作对象
以2016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情况为例,两个城市的合作办学项目数共107个,合作对象共计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6个国家的合作办学项目数量最多,美国占30%,英国占15%,德国占12%,这六个国家合作办学项目总数共86个,占总项目数的80%。107个项目中,英语语言国家占64%,可见英语语言国家在与我国的合作办学中占最大优势。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合作办学的数量较少(表2)。
表2 2016年北京、上海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对象项目数统计表
数据来源: 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督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整理。http:∥www.crs.jsj.edu.cn
3. 生源概况
以2016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情况为例,合作办学项目数共107个,招生人数8 240人,计划内招生7 850人,自主招生390人。计划内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95%。
其中计划内招生是指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自主招生一般都会附加“招生标准不低于外方教育机构在其本国的招生标准”这样的要求。
4. 学科情况
以2016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情况为例,合作办学项目数共107个,其中经济学和管理学共36个,占34%,工学45个,占42%,语言学、农学、医学共12个,占11%,其他14个,占13%(表3)。
表3 2016年北京、上海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学科统计表
数据来源: 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督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整理。http:∥www.crs.jsj.edu.cn
1. 中外合作办学地域分布失衡
由表1的统计可以算出,2016年全国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总数为960个,其中东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78个,占总数的50%,中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24个,占总数的44%,西部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8个,占总数的6%。东部、中部省份合作办学数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宁夏、青海、西藏三省自治区均无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合作办学地域分布明显失衡。
2. 生源质量不够理想,优质生源尚缺乏
本科阶段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有本一批次,也有本二批次。总体上合作办学学生的入学分数比同所高校相同批次其他学生分数低。少则低于该校分数5分左右,多则低于该校分数10~20分。合作办学项目是否能招到优质生源跟这所学校是否是名校有关,也跟该校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和口碑息息相关。需要较长时间的打造,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3. 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趋同现象严重
国家发展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但从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办学项目来看,所设专业以经济门类、管理门类居多,而农学、医学等非常少。以北京上海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占合作办学专业的主体,招生人数多,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4. 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优质资源
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大体有三种,一是外方直接引进的课程,二是中方课程,三是共同开发的课程。多数学校的课程以前两种为主,共同开发的课程很少或没有。共同开发课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进行编写和论证,很多合作办学的双方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都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所开设课程中,不少学校没有从资源最优化为出发点制定培养计划,例如:放弃教授自己学校在国内领先的专业课程,而使用合作的外方高校专业优势不明显的课程。主要专业课使用外方教材和外籍老师,中方课程只放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中,这对中方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
另一种现象是,一些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外方资源引进不足,外籍教师的资质审核不严格,外籍教师的流动性过大。这都不利于合作办学的质量提升。
1. 教育部对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办学进行宏观调控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地域失衡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可以通过给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一些经济优惠政策,引导他们与西部地区大学开办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西部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西部人才。
学科设置的功利化需求与大学课程综合化趋势之间的矛盾[4]是合作办学中的普遍问题。中外合作办学偏重应用学科,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占了合作办学的大部分比例,人文社科类却很少有学校涉及。而世界高水平大学都有设置人文社科类学科,经过长期考验证明是合理的。对于学科设置功利化问题、趋同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在合作办学项目审批工作上可以做好宏观调控与引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发展需要,引进新兴和急需学科领域的国外教育资源,平衡本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领域,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类的学科。对于一些过热的专业,从招生规模和人数上进行控制。
2.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层次
从国家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出发,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我国急需的和薄弱的学科领域。鼓励我国一流大学与国外一流的大学合作,打造示范性合作办学项目。我国的名校应该发挥其影响力,以及在国际合作交流上的优势,积极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华合作办学,提升合作办学的层次。此外,通过合作编写教材,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办学的质量,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总体科研水平。选择一些精品课程对全校学生开发,扩大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办学影响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 设立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对中外合作项目进行质量评估
对于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门可以采取设立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的方法,组织专家对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外方授课的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估,对不合格的项目勒令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超过时间仍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招生资格。此外,提高国外教育机构来华进行合作办学的门槛,对于只追求经济利益,把中国作为教育输出对象的国外非优质教育机构进行严格审查和限制。
4. 确保中外合作办学中方的主导地位,加强我方的权益
对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行政、师资、财务、资产,以及学生管理方面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化的保障我方的教育主权和经济利益。中方合作方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就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审慎确定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5],理清中外双方的差异性,确保合作办学按照我方的既定目标发展。
5. 加强社会认同,吸引优质生源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已经有30年的历史,但对于民众来说,认同度依然不高,形象急待重塑。方法一: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存之本,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社会声誉提升了,才会吸引到优质生源,毕业生才会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方法二:学校积极寻找渠道加强校企合作,给合作办学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有利于增进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方法三: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比赛、国际比赛,如:有的学校鼓励合作办学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比赛,通过在这类社会关注度、认可度高的比赛中获奖证明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实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大学四年的语言优势,毕业后申请进入国外名校继续深造。这都可以增加合作办学的社会认同度,扭转社会上一些人对合作办学的不信任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 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fgkd/xfg/xzfg/200303/20030300027230.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EB/OL]. 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fgkd/xfg/gwybmgz/200409/20040900016802.shtml.
[3] 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成果显著愈发受考生青睐[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xpo/2016-06/15/c_1119048222.htm.
[4] 金忠明.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的思考:上海纽约大学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7):1-6.
[5] 江彦桥. 对中外合作办学几个关键问题的思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10):13-14.
【责任编辑 张跃双】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on Undergraduate Level
Huang Wenwei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China)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unreasonable subject setting and low level of running schools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t considers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need to adopt relevant policies to encourage, support and regulat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agencies, strengthening social identity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level; quality education
2016-07-26
黄文玮(197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讲师。
2095-5464(2016)06-0727-04
G 5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