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蓉
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
郭蓉蓉
本文结合体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15级学生,通过对学生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的测量,最终选定两个班,并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接受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体育学习能力要强,而且这种能力能预测其体育课成绩,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自主学习;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中共中央早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2.1 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在乒乓球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探讨自主学习在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运用效果。
2.2 实验对象
从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15级学生中抽取两个基础水平相当的教学班作为实验对象。一个作为实验班,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进行教学;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以传统体育教学法进行教学。
2.3 实验变量的控制
a.自变量
乒乓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自主学习方法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
b.因变量
教学效果中的各项指标,具体有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前后变化指标。
c.无关变量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起点一致,并由同一老师执教,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时间、教学进度都能一致,尽量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为期16周。
2.4 实验过程
a.实验前发放《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问卷,对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试。
d.实验后,由前测的测评教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乒乓球技术水平进行评定,通过《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学生上课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乒乓球技术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此来检验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c.实施方法
尝试性学习、引导性学习、直观性模仿、讨论、指导、练习、检测、总结。
2.5 测量工具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由吴本连博士研制。
2.6 研究程序
(1)对照班进行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教学程序:
图1 对照班进行传统体育课教学的教学程序
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是以动作技术传授为主要目的,教师进行讲解、示范、辅导和纠正的一种教学方法。
(2)实验班进行以下教学实验,教学程序:
图2 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的教学程序
实验班则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组引导、精讲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自定练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个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同学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这样同学评价不仅可以增强集体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感情,从而达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师生评价更够把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帮助体育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策略。
3.1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乒乓球了解程度的统计表
从表1中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都没有过乒乓球训练,接触过乒乓球的学生也只在少数。从表2可知,所有人对乒乓球知识了解比较浅,有个别学生对乒乓球比较了解,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乒乓球的技术和知识掌握起点较低。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身高、体重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身高、体重的均值差异不显著,所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身高、体重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情况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表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情况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4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成绩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成绩的均值比较统计表
表6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3.28,对照班的平均分为90.34,经过T检验的得出P﹤0.05,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
3.4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由表7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有所差异,实验班学生在“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两个因子中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他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较短时间内的乒乓球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幅度较小,但实验班学生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
4.1 结论
(1)体育自主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好。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环境都有显著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实验班实施的自主学习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说明本实验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同时运用自主教学法充分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表7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的对比结果
(2)自主学习和传统教学都能提高体育成绩,但自主学习较传统教学提高幅度更大一些。
(3)乒乓球教学中采用自主教学法可能对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的乒乓球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较小。但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2 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自主教学法的主导作用,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不断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实现自主独立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积极指导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大胆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来尝试练习,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更能帮助学生对动作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成绩的提高。
(3)在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应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更加全面的培养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应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传统学习等其他方式的关系,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要灵活运用、综合运用。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中共中央办公厅,1999.6.13.
[2] 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解朝爱.健美操教学中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体育学习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9.
[4] 吴本连,季浏.学校体育课改中“自主学习”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研,2004(4).
[5] 吴本连,季浏.体育自主学习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E Learning
Guo Rongrong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PE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imental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randomly select sophomore students from Shanxi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 through the students' height, weight and physical quality, and finally selects two classe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control classes as experimental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who accept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method are stronger than the students who accep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is ability can predict the resul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a strong basi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 and cultivate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autonomous learning;college student;sports;learning effect
郭蓉蓉(1989-),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Shanxi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1-0074-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