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活动中的长亮指明灯

2017-01-07 23:27唐青
考试周刊 2016年100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品德笔者

唐青

兴趣是学生在愉悦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一种主观心理倾向,对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品德与社会科目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亚曾如此高度概括兴趣的重要意义;爱因斯坦直言描述:“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些名人大家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兴趣之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那么,具体落实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维持与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设置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实践同样表明,学生若是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及探究积极性,其对该事物的兴趣就变得浓厚而深刻,从而主动对该事物背后所蕴含的学科知识点展开学习与了解。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与小学阶段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相符的疑难问题,相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都将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在“为校园画张像”这章内容的学习中,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将俯视图、平面图和地图具体区别这一知识点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学校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可以说对校园是非常熟悉了,那么,假如老师要大家将记忆中的校园全都画在一张画上,大家能不能做到呢?”这一问题似乎打开了学生思维与智慧的金盒子,他们在产生“究竟如何画才更好”这一疑问的基础上积极投入绘校园主要建筑设施的绘制过程之中,态度之积极、之主动远远超出笔者的所思所想。这表明,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促使其以高昂、振奋的状态持续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并确保最终高质量课堂学习效果的获得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直观学习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理解、掌握某些理论性强的学科知识时存在较大的困难与挑战。针对小学生的这一主观认知特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搞所谓的“灌输式”、“注入式”理论教学活动,这不仅不利于取得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相反,长此以往,还会逐渐加重学生对该学习科目的抵触及排斥情绪,可谓得不偿失。

面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之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素材,并以此作为载体辅助开展理论化的知识点教学。以笔者为例,在教学“文明的社区生活”这章内容时,并没有将“自觉维护社区环境”、“遵守社区秩序规则”这些理论知识点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或者是行为:

社区建有专门的自行车车棚,可是仍然有部分居民选择占用公共空间停放自行车;

社区建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点,可是仍然有部分居民选择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社区禁止饲养藏獒等大型猎犬品种,可是仍有部分居民选择将这些大型的犬类作为家养宠物,并时常在社区内带其遛弯;

……

随后,便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对上述行为进行评判,并发表认识与看法。由于上述例子广泛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倍感亲切与熟悉,因此,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诱发与调动,有利于形成“文明的社区生活建立在大家共同遵循社区规则的基础之上,作为居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建立文明的社区生活秩序做出突出的贡献”这一科学认识。很显然,这正是该节内容的教学主旨所在,从而将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其学习认知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热衷于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在笔者看来,遵循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需求既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更是帮助其借助实践活动夯实、巩固课堂所学的有效渠道。。

在对其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笔者就将上述理念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如,在学习了“当灾害来临时”这一章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参加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发生地震灾害时,如何科学应对?要求学生模拟地震灾害来临时的危险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安全、最有效的自救、救助他人的措施。

该项实践活动同之前的理论知识讲解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真正投入到了模拟的地震情景之中。如此,借助这一实践性质较强的活动,不仅确保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与维持,更重要的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他们积极、科学面对模拟地震自然灾害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其凭借亲身经历切实掌握地震自然灾害中自保、保护他人的正确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展实践活动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在愉悦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一种主观心理倾向,对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有着直观重要的影响。对此,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多方法、多渠道优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如此才能在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品德笔者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老师,别走……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莲心宝宝有话说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