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观
摘 要: 高中生心理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体育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谈心交流、氛围营造、心理暗示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心理疏导 教学运用
高中生在生理发展上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心理发展状况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强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适应这一趋势,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功能。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疏导的意义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调节,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疏导,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在体育学习中,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佳或存在缺陷,导致体育学习中没有自信心。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走出思维狭隘的小圈子,特别是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二是可以消除学生消极情感。高中学习生活压力非常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容易出现情绪不佳状况,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困惑,如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消除各种消极情感等,从而让学生以更加饱满昂扬的姿态投入到体育学习和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是可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健康既包含身体健康又包含心理健康,两者缺一不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能够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面对困难挫折时勇于面对、积极克服,使自身能够积极适应群体生活、适应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的路径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疏导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对象,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开展心理疏导。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经常和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交流。在体育教学中,一些身体存在缺陷或运动技能不佳的学生,往往成了教学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体育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投入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心理干预这一手段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换位思考、真情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积极投入体育学习中。笔者在每一个班级的体育教学中都针对性地圈定一些体质较差、身体有缺陷、运动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特别是其中带有较大消极情感的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教学活动中搭建平台让这些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干。结合教师的循循善诱,让这一部分学生能够逐步树立体育学习训练的自信心。
2.教学中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既要注重个别开展,又要注重集体提示。当今高中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突出,这对他们将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非常不利。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如项目训练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教师示范之后每个小组独立开展训练。教师在各小组训练完成之后开展小组间的训练成果比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创设情境。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小组整体的成效,他们之间更加注重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笔者对团结氛围浓厚、协作帮助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情感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出战斗力出效率,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友爱精神的弘扬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3.训练艰难时给予学生心理暗示。体育学习与训练消耗体力较大,特别是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如800米和1000米跑步,有些学生没有恒心毅力,难以坚持下去,跑到中途就败下阵来。此时,教师要结合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将体育训练中的困难当做人生中的一次历练,尝试自己究竟能不能坚持下去,考验自己的潜能和力量,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在笔者的心理暗示和言语激励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跑到终点,虽然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但是毕竟做到了突破自我,顽强坚持到了最后,这样的心理疏导对学生顽强意志的训练是一次有效的推动。
4.开辟通道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除了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疏导外,教师还要将工作的触角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延伸。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改革,向学生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训练乃至生活中遇到困惑、有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时,都可以向邮箱发送匿名求助邮件。对待学生求助的每一封电子邮件,笔者都坚持认真阅读、细致分析、逐一回信,通过这种背对背双盲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确保了整个心理疏导在无障碍状态下进行,帮助这些青春后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在人生理念上更加端正。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几点思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也发挥了体育学科自身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学生变得更加开朗了。虽然高中学习生活紧张高压,但是经过心理疏导的学生,他们思想负担明显减轻,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能够乐观地对待,性格与心情更加开朗。
二是学生耐挫能力增强了。经过心理疏导,学生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思维圈子,遇到事情经常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增强了他们的耐挫能力。
三是学生更加合群了。经过疏导以后的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认识,他们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宽容忍让,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郑姚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2]刘来鸿.体育健康教育与综合素质的构建与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