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华
摘 要: 课堂教学具有双向性特征、双边性特点,教师开展的导学活动必须凸显教学的双边特性,展现学教互动特点,融入运动发展理念,将师与生之间有效链接,实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高度统一。本文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新知导入、问题讲解、评价指导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粗浅论述。
关键词: 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
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科学地引导、指导学生主体深入、有序、高效地学习、认知、探究。以教导学、以导促学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要求。教育运动学认为,课堂教学的双向性特征、双边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不能是各自为战、互不交集的独立活动、个体活动,而应该是具有显著互动性、交流性的协同配合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的导学活动必须凸显教学双边的特性,展现学教互动的特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有效展示师与生各自特性的基础上,融入运动发展理念,将师与生之间有效链接,实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高度统一。近年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广泛深入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笔者对其在新知导入、问题讲解、评价指导中的有效运用做粗浅探析。
一、利用有效教学资源,推动主体能动探知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是学生主动、深入学习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特性,做好学习对象的引导、推动工作。在这一“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丰富教学资源,设置出与初中生认知相吻合的学习场景或问题,以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推动他们与教师深入互动。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有利于师与生深入沟通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式,组织初中生进行互动活动,引导他们逐步认知和掌握数学要点内涵。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新课讲解教学中,教师先利用教学多媒体及该新课内容的生活性特点,向初中生展示“通过科学计算,水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79×107km,而冥王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是水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的102倍,那么冥王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多少km?”这样一幅动态、直观的画面,以期丰富初中生参与互动的内在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师引生学的导学互动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在以上导学进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手段,组织初中生深入探知、感知数学知识点内容,并与教师有效配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学习上,进而推动导学互动教学进程,提升初中生新知认知掌握程度。
二、抓住问题解答关键,指导主体深刻辨析探讨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的有效渠道,更是提高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技能素养的重要平台。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问题条件的关联、问题探知的思路及问题解答的方法等方面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组织初中生进行问题的认真探知,与初中生一起进行探究解析,共同解决问题疑惑,引导初中生根据问题条件开展互动、合作集体活动,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和见解,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补充,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知识,归纳推导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在解题导学的双边互动中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学教双边活动的深入推进。
问题: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BE⊥AC,求证△ACD∽△BFD。如果当tan∠ABD=1,AC=3时,求BF的长度。
教师组织初中生对该问题条件进行认知,并结合解题要求,找寻条件内容的内在联系,初中生思考分析认为:“要解答问题,需要利用条件中的关系,构建出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等量关系。要求BF的长度,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进行解决。”
教师针对初中生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如何推导出∠DBF=∠DAC”疑惑进行指点,向初中生指出:“本题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三角函数的知识,其中要特别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应用。”
学生进行集体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归纳获得解题的基本思路。
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解题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他们相互检查交流活动。与初中生一起结合解题过程及思路,归纳提炼解题方法,强调指出:“本问题意图是考查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使用情况,在解析这类问题时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借助科学评价手段,引导主体深入反思评判
教育功能学认为,评价教学的过程就是深入评判、有效引导、科学指点的过程。评价教学成为教师开展导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在具体操作进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单一评讲形式,渗透融入双边互动特点,一方面引导初中生当“裁判”,对自身或他人的学习成果及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和衡量,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科学的指导。一方面要增加讲解指导的“分量”,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进程的认知实际及时讲解分析。另一方面帮助理顺认知体系,促进深入思考,让初中生在科学评点中更高效地学习。
总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生动呈现学教的双边特点,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深入学习和深刻交流,让师与生特性生动展示,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2015.
[2]李连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