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儿童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在与社会的其他个体交往中建立起了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包括: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幼儿与教师间的师幼关系、幼儿与同伴间的同伴关系。三种人际关系都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展开介绍师幼关系的含义、特点、重要性以及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师幼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9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21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父母进入的第二成长环境,幼儿教师成为仅次于父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幼儿教师既是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又是幼儿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良好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性。
一、师幼关系的含义、特点
师幼关系(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指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主要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教育性来理解和解释师幼关系。师幼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语言交流、情感沟通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人际交往中甚至整个早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的园内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保障,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受不同时期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师幼关系。其一,师幼关系是一种亲密的情感依恋关系。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幼儿在一起学习、生活,是除了家长之外最亲近的人,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情感依恋关系。其二,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以平等的身份相互合作,师幼互动共同发展。其三,师幼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各自担当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以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表现为教师充当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育活动中,与幼儿平等地交流互动,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幼儿;幼儿与教师立起情感依恋关系,双方彼此接纳,彼此认同,共同提高。
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关系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师生关系,在具有一般性同时又有特殊性。一般性来看都具有教育性,都是在一定教育场所中进行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特殊性来看,学前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年龄相对较小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与小学生和中学生有着质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师幼关系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不仅是老师,还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照料者。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中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来呵护每一个幼儿。
二、 良好师幼关系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一)良好的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来的。”如果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单纯地接受是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所以要建立师生平等、自由、民主的良好关系。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鼓励,珍惜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兴趣。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周围的世界,幼儿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寻找第一手的资源。这样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努力使幼儿对同一个问题得出多种答案,从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良好的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的协作对象。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幼儿会更愿意去学习和模仿教师沟通、表达的方式,能够使自身的社会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幼儿早期同伴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参与社交的过程中,以模仿或者观察的方式去学会分享,学会交流,能够使其社会认知不断提升。
(三)良好的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师幼关系,会话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会话,会让教师捕捉到幼儿更多的闪光点,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幼儿也能够在这个共享环境中更新自身的发展,模仿教师的语言,模仿教师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自由的游戏时,尤其在角色游戏里,幼儿常常学习成人讲话的方式,来与角色中的人物交流,教师成为幼儿学习和扮演的重要角色。幼儿学习教师的语言来进行会话,在模仿扮演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建立和谐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 教师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1.幼儿园教师一个教育者而不是训练者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而绝非一个训练者。教育者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幼儿在整个认知过程应有大量的时间去自我探索,自我吸收和自我转化。教育者给予幼儿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索的兴趣。训练者只是为了让幼儿机械地建立某项技能。技能培养起来了,整个活动就要结束了。整个过程中,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对整个活动的理解不算是真正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如,在幼儿园中学习舞蹈课,有的教师上来就直接各种体位、手位、站姿、动作练习。一节课下来,教师不停地纠正批评,孩子却没有掌握舞蹈技能。教师各种累、各种抱怨,幼儿乱成一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相反,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第一步就先让幼儿来听音乐、看视频,来感受舞蹈的美感。幼儿有一个自己认知建构的初级阶段。第二步教师创设情境,把舞蹈动作融入到幼儿熟悉的情境中,幼儿在自己之前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的认知。一节课结束时幼儿不仅学会了舞蹈技能,也感受到了舞蹈的美,培养了幼儿对舞蹈的喜爱。
2.幼儿园教师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协助者而不是设计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按照自己的教案,按照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流程来进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担任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只要幼儿不吵不闹,适当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是与否的问题,整个教学活动就算是成功。教师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教学中的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探索理解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是意义的制定者,教师则成为认知的引导者和支撑者。”“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设计者目的只是向幼儿解释各种事件,专制地来要求幼儿按照他们希望的样子去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这种教学方式单纯地将幼儿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的见解与认知。幼儿学习只是为了增长知识,教师教学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这种知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以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幼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去学习,教师应该转变思想,真正去帮助幼儿、协助幼儿去认识不一样的世界。
3.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智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双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活动,没有双方的互动,一切活动将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一个智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互动中教师要放下权威,与幼儿平等交流。互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的双向的主体关系。然而在实践中,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似乎是平等交流,但教师在对话互动中的权威压制是表面繁荣下的事实。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社会地位权威与知识权威,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形成你我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起到激发促进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学会排除互动中的无关问题的干扰。在教学活动的互动中,教师要有理智清晰的驾驭能力,要适时观察,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点,但又不被幼儿牵着鼻子走,这需要很强的判断力。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要做出分析,不能一味死板、机械地去对问题进行解释,因为幼儿的有些问题需要马上做出回答,有些需要在更好的时机去解答,还有一些需要不做回答,只有灵活处理,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才能不被损害。第三,互动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理解的支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支撑物,如实物、图片、模型或形象的语言。在互动中,教师应了解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相关的经验储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为幼儿搭建感悟与理解的支架,使幼儿不断地建构新的认识。如果互动缺乏这方面的支点,仅凭教师自己的意愿,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新认知的。
(二)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使幼儿的权利不受到侵害
1.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既体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又体现在教师能否平等相待每一位幼儿。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停滞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授”和“受”的关系上,师生之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沟通。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也是这样,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对话。幼儿对教师持仰视的态度,认为教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缺乏批判精神的根源。所以,教师应该持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幼儿,使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建立起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能否平等相待每一位幼儿也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关键。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师不能偏爱和故意忽视某个儿童,要一视同仁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坚持教育的平等原则。
2.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位幼儿都是具有独特发展潜能的独立个体,有的幼儿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有的幼儿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有的幼儿性格比较活泼,有的幼儿性格相对较为内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根据不同个体差异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保证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3.善于观察每一位幼儿
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能够善于观察每一位幼儿,能够洞察到每个幼儿的细微变化。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去引导。幼儿园特殊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幼儿教师应该有更超于常人的观察力。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幼儿的饮食起居和学习都是在幼儿教师的协助下进行,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三到六岁的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和生活能力都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更细微的观察和关注。蒙台梭利强调,教师必须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愿望和能力,这样才能了解他们,教育他们。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看,还应该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去询问幼儿的意见,去思考幼儿的行为,使自身能够深刻地了解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发展同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与沟通,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优点,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增进幼儿的信心和动力。
4.以宽容、理解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
从3到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看,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细致的呵护。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工作要更加细致和繁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要尽量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合理的要求。教师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幼儿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促生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师幼关系。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喜欢问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的解答,教师细致、耐心的答复是对幼儿的一种肯定,既能够满足需要增长知识的需求,也能够帮助幼儿增加信心。幼儿生性活泼好动,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经常会犯错误,这时需要教师悉心教导,以宽容、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幼儿的错误。粗暴的批评教育,不仅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抵触情绪,使幼儿害怕教师,师幼关系恶化。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教育失败。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当幼儿犯错误时应该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幼儿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
总之,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贯穿在整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良好互动是促使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师幼关系对于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幼关系对幼儿早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沟通,互相尊重,互为主体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保障。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合作中学习。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把握好自己角色的同时,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前提下,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探索和发现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好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幼儿早期健康快乐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庞丽娟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 幼儿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 景亚琴主编.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韦洪涛主编.学习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孙浩主编.这样做才能教出好成绩 尖子生培养攻略[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