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雁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爱的教育”理论一直是激励教育人前行的旗帜。唯有尊重和爱,才能鼓舞、唤起、激励,才能催生教育的奇迹;基于信任的尊重与爱,给生命绽放希望的机会;基于成长规律的尊重和爱,助生命之苗更快成长;基于宽容的尊重与爱,润泽生命可持续成长;基于理性的尊重和爱,推开一扇烘焙尊严的生命之门。践行先生“爱的教育”,可以荡涤师者紫色的灵魂,使教育贴近心灵、走向和谐生态。
关键词:尊重 爱 成长 生命观照
关于“爱的教育”,早在十八世纪中叶,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已经谈及,“”教育者首先必须具有一颗仁爱之心,以仁爱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和爱。陶行知先生则提出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诠释,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将“爱的教育”的内涵继续延伸。
在崇尚创新的当下,我们依然要高举“师陶”的大旗,因为这是我们对教育“立德树人”第一本义的更深刻的认知,如陶行知先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这让我们从心灵深处感动!从陶行知先生身上,我们永远可以获取一种火热的精神力量,从而鼓舞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坚定信念,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剧变期”,甚至是一个“危险期”的中学生,这一阶段对人的一生来说也是重要的“黄金阶段”。因此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念和世界观。显得格外复杂和关键。我们只有高度关爱、尊重未成年人,树立“心育”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点滴渗透“主旋律”思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下面我摘取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个案谈谈自己践行陶行知先生“爱的教育”思想的三点心得。
一、选择,在等待中绽放奇迹
一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久以前,亚瑟王快被人灭国了,那个帝国皇帝派人来告诉他,只要他回答一个问题对了,就放过他,问题是,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亚瑟想不出来,但是后来有人告诉他有个巫婆很厉害,让他去问巫婆。巫婆答应帮他,但是要求跟他手下十二圆桌骑士中最高贵的首席骑士结婚,亚瑟很犹豫,因为那个巫婆是个奇丑无比的老女人。那个骑士听说以后,自己跑去跟巫婆说答应娶她。然后巫婆跟那个国王说,女人最想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结婚当天,骑士坚强地走进新房,却发现一个绝世美女在等他。那个美女告诉骑士,她就是巫婆,但是她每天只能有一半时间是美女形态,另一半时间是丑女形态,她问骑士,究竟是想白天带着美女出现在朋友面前、晚上面对一个丑陋的巫婆还是白天带着丑陋的巫婆出现在朋友面前、晚上面对一个美女呢?
骑士想了很久,说,女人最想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他把选择权交给女巫。女巫听了很高兴,决定以后都用一直用美女形态出现。
这则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外表丑陋的巫婆就如等待我们感化和教育的顽劣学生,而那最帅气的圆桌骑士则是一位能读懂学生心灵的教育者。故事有童话般的结果,让读者为骑士和巫婆的美好结果而欣慰。作为一名教育者,故事中高贵的骑士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他的优雅、智慧和宽容让一位丑陋的巫婆变成了一位人见人爱的美女。正是因为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温暖了因外表丑陋内心却孤独的心灵,这一过程中,心灵与心灵之间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而孤独的心灵因涌入美好心灵的暖流,不仅摆脱了孤独,让人欣喜的是看到了美丽取代了丑陋。这难道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果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做活罗汉……要救苦救难,超度众生,为平民造福。”在推动平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懂得让学生在选择中绽放生命之美。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没有诗的生命,决做不出生命的诗”,当我们把学生当做“小先生”,以“信仰儿童”的视角来与学生一起成长时,就会享受到教育的快乐,体验到教育带来的无限奇迹。
记得我做班主任时,班级中曾经有几个让老师们“头疼”的学生,他们从小学开始就是不做作业、不听讲、不守纪律的问题学生。我经常听到同事们向我“告状”,叙说这几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诸多问题,起初我也是满腔的怒气,想好好教训他们一顿,但是当我走出办公室向教室走去的时候,脚步突然慢了下来,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三块糖果”的故事,想起了读过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箴言,认识到此时对学生的谈话将是带着情绪的,也许会是反教育的效果。我好好平息了下内心的怒火,当自己完全平和了以后,在脑子中打了点草稿,构思了以激励和期待为主线条的谈话内容,单独找学生聊天。
如和朱某谈起运动会,感谢他为班级作出的贡献,表扬他敢于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从而引入到大家向他学习这种精神,更好地为班级前进一起努力,这时他开口检讨了自己的不足,这让我很是惊讶,他说自己并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好,自己身上存在很多的缺点,会骂人、不做作业、推卸责任等。我赶紧接过他的话聊起来,举了罗斯福、丘吉尔这两位二战伟人,他们的青少年时代也曾经是个浪子,但是他们改正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很快走上了健康成长之路,与自己的劣根性做坚决的斗争,从而成就了一番大事。朱某在我的激励下,从很容易的小事开始制定目标,我做见证人,经常对他鼓励,他慢慢开始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从不举手到开始举手到成为发言积极分子,任课老师们也慢慢开始喜欢这个学生,他逐渐变得有信心、有兴趣加入到学习中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以宽松的监督方式和积极的赏识鼓励着他,最终,他在班级竞选中成为了班委会的体育委员,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成绩也不断提高,后来考入了一所不错的高中。
而另外几个学生,我也是经常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参加社团活动,从而找到了自己的成就感,慢慢地树立了学习的兴趣,从各种不良习惯里走出来,成为老师们所能接受的学生。
若干年后,朱某的父母打电话对我说,孩子最感谢我,说他遇到我是一种幸福,让他没有成为浪子。那一刻,我沉醉在教育的幸福中了,教育的力量终于绽放了生命的神奇。
二、关爱,舒展生命的成长绿荫
在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一直在进行着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在许多小事中引导我所带领的德育团队实施关爱举措,确实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金秋之际,丹桂飘香,又是一年新生季,男孩也随着人流迈入了这从未谋面的校园,脸庞上仍是未退去的稚气和那汪洋恣肆般的自信。
开学后的不久,在一节化学课堂上,班主任老师正在新课讲授,同学们都专注地听讲,忙碌地记笔记,却有一个特别的不和谐——正是那男孩,他仰靠在椅背上,十分悠闲地与一旁的同学聊着。老师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略显空荡的笔记本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认真听讲。男孩却昂首说道:“我已经都会了,笔记就不用记了。”老师听到这话,心理虽有不满意,然而还是忍住没说什么,转过身继续上课。在接下来的课堂里,男孩思维依然活跃,再加上夸张的言辞,常常引起了班级其他同学的注意,但是多次打断了老师的讲课进程,又令同学们心里觉得不爽,所有老师只得多次停下讲课提醒他约束言行。课后,班主任老师找到男孩,拿出近阶段的成绩与男孩分析,看着几次都不理想的成绩,男孩似乎甚至毫不在意的样子,只是不停地说是失误造成的,尽管老师有些担心,但看他十分自信的样子,心想再等等吧。
然而,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之后的几乎所有的学科课堂上,男孩都会有不分场合不断打断老师话语的情况出现,令人担忧的是,班主任老师接到了男孩所在宿舍被要求停宿的通知,原因也是因为熄灯后宿舍依然大声喧哗不能正常休息。令人觉得意外的是,当男孩得知停宿的消息,他的表现与宿舍其他同学截然不同。之前潇洒狂妄不羁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痛哭流涕,并恳求老师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退宿的,如果一定要退宿是否可以让他晚上在教室休息。老师问起原因,他缓缓道来:“我们是新苏州人,爸爸妈妈辛苦打拼竭尽全力在在离学校较远的乡镇上买了一套不大的房子,所以入学时选择了住宿,因为工作原因他们是没有时间送我的,我也不能打扰到他们。”而入学后课堂内外种种异常的表现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他在初中时是学校的佼佼者并且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总是能够赢得数不尽的赞扬,老师们对他也给予很高的期许。但是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所有同学成绩都很优异,出类拔萃者更是数不胜数,男孩觉得自己被淹没在了茫茫人海中,但仍希望得到初中时那般多的关心,于是就想尽办法引人关注。
在男孩真情流露的话语中,老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男孩的身上也有不为人知的闪光点:他为了父母考虑,而宁可自己被退宿而住在教室,也不愿回去让辛苦工作的长辈们操心。此次退宿也会令对他期望满满的父母伤心与失望的,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和接受的。班主任老师才明白并理解男孩之前的所作所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班主任老师与男孩多次促膝谈心,不仅关注学业,更是从生活和思想上对他进行细细地引导和帮助,男孩渐渐懂得了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自信,该如何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该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令人惊喜的是,男孩的成绩在期中考试中就有了明显的进步,自信与笑容都回来了。育人需育心,只要有真爱,真心和真情,哪怕是再顽固的小石头,也可以被点石成金。正是老师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产生了微妙的效应,如同撑起一把大伞,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三、心育,激发生命的蓬勃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树立心育理念。
他是一个来自高二理科尖子班的男生,成绩中等,性格就比较内向,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是不起眼的,因此内向与自卑就成了双胞胎,学习压力随高考将近越来越大,于是他的脾气变得日益烦躁,心情愈加沉闷。
省信息技术计算机考试在周六进行,大家在教室里复习着,鸦雀无声。按照学校要求,教学区是禁止使用手机的,然而这位男生却怀着侥幸心理带来了手机。他随意地翻着课本,并没有认真复习的意思,趁老师不在的时候拿出了手机,班主任老师在巡视中,发现了他的可疑举动,走到了他身后。当他被老师发现后,先是吓了一跳,随即迅速将手机扔进桌洞。老师并没有非常生气,而是用平和的语气让他把手机交出来,周围的同学都盯着他,但是他没有把手机交出来的意思,老师催促着,他倔强地握紧手机,满脸通红并大声说:“我不玩了。”然而老师坚持原则,依然要求他交出手机,并表示如自己不拿出,老师会亲自从桌肚里取出手机的,正当老师伸手要取时,他用力挡开老师的手,并作出了要打老师的举动,周围的同学及时劝住了他。老师取出了手机并请他到办公室单独谈心,然而令人惊呆的一幕出现了,他疯狂冲出了教室,不一会儿不知从哪儿捡了一块红砖,走近教室并冲了进去,举起砖头向老师是的头部砸去,老师下意识地用手臂挡住了头部,但是手上瞬间出现了有一道深深的口子,献血流了出来。同学们都惊呆了,赶紧上去拉开了他,他也愣住了,觉得有点后悔了,濒临奔溃的他逃离了教室。
对于一个内心十分敏感的孩子,一点点的心灵创伤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再加上高中阶段的各种压力,烦躁的情绪,使他已经丧失了理智,而发泄所有的不满。但发泄后的他,清醒了就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中,虽已悔不当初,但恍惚中却不知该怎么办。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他被找回来了。之后,学校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和男孩家长经过多方多次会谈商量沟通,让孩子本人对整个事件的经过和自己的言行进行认识,并鼓励他从自责中尽快走出来,坦然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正视自己不适当的言行和过错,深刻反思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思考今后如何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冷静正确地处理与他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男孩和家长一起对班主任老师表示了真诚的道歉,令人感动的是班主任老师的宽容和仁爱不仅接收了男孩的道歉,并以信任帮助男孩尽快从这件事情中走了出来。在经历了这件事后,男孩变了,变阳光了,变得自信了,变得更有责任与担当了,令人欣慰的是,他明白了成长中总有困惑与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面对它,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它处理它,懂得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老师和学校的信任和理解给了学生改过自新,重新认识自我改正自我的的机会。十分庆幸的是我们的老师当初没有采取简单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也没有因为他曾经伤害过老师的过激欣慰而不管不问。教育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学生的情感深处去触动,去感化,用宽容和爱去重塑一个人格健康的好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作为我们在教育中应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用一颗爱心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奉献自我,升华自我,在和风细雨的育人心境中,感受和谐之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多次提及“创新”,基础教育改革也多次提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在弘扬陶行知先生“爱的教育”的精神的同时,可以在实践中融入时代元素,用师者的灵魂与温度去关爱学生,谱写我们无悔的教育田园诗,让更多的孩子因为我们的爱而享受生命关照下的人生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