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忠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外化表现形式,是训练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借助媒体创设朗读背景、播放配乐朗读音频,展开多种形式的范读活动,扩大朗读训练范围,都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塑造学生朗读品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一、媒体辅助,提升学生朗读热情
面对教材文本,学生有众多阅读方法可以选择,而且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势。朗读注重的是读音和断句矫正,有助于理解文意,强化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对文本形成深刻的理解。借助多媒体辅助朗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元、灵动、直观的特点,提升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积极性。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音频,或者是为朗读设置生动背景画面,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确定文本的感情基调,然后才能进行朗读技巧引导。在学习《陈情表》时,教师先让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相关注释,初步疏通课文,注意典型词语的读音。然后与学生一起研究文本情感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期待。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音频,学生听得特别专注,并展开自发模仿朗读。教师给出具体朗读技巧指导,注意声音高低、快慢、急缓相结合,体现抑扬顿挫的特点,鼓励学生展开仿读训练。学生课堂展示朗读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帮助学生矫正朗读偏差。
教师先让学生疏通文意,然后集体探究文本感情基调,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生学习有章可循,展开自主仿读训练,朗读学习卓有成效。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朗读技能基础,但由于训练机会较少,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适度展开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多元示范,引导学生展开仿读
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朗读示范之中,给学生树立朗读榜样。教师范读也许比不上多媒体朗读音频,但学生会感觉更真实、更贴近,学习效果会更显著。如果有可能,让学优生进行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会更明显。朗读不是一种课堂表演,需要从情感角度给出激发力量,只有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朗读示范才是最有效的。教师在朗读技巧方法方面要给出具体的指导,以提升学生朗读品质。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提示:鲁迅作品语言比较隐晦,很多语言含义深远,只有真正理解其真义,才能读出其气质。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很深沉,有对反动统治者的憎恨,也有对革命烈士的崇敬,要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教师挑选部分段落进行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展开仿读训练。教师巡视,解决个别学生朗读存在的个性问题。有学生读这个地方:“我懂得衰亡的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因为对文本内涵掌握不到位,根本读不出气势。教师范读给出引导,让学生注意积蓄情感,要体现足够的底气和力量。
高中学生朗读训练机会很少,教师指导更是遭到严重忽视,强化朗读训练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三、扩大范围,塑造学生朗读品质教材学习内容是重要的朗读资源,但语文学习需要开拓眼界,特别是朗读训练,教师要注意拓展训练范围。课外经典作品是朗读训练的重要内容,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升朗读训练品质,教师不仅要给出方法引导,还要介入朗读比赛、朗读演绎等活动,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散文,议论特征鲜明,教师在朗读训练引导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对文本基本内涵展开讨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竞赛活动,每一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作为代表参与班级朗读比赛,教师作为评委现场打分,并给出适当点评。比赛开始后,学生代表展示朗读技巧,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参与竞赛的,还是听众,都能够集中精神,关注朗读比赛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每当教师给出高分,并进行点评时,学生都显得非常兴奋。最后评选结果出炉,当选冠军的学生,自由准备一段朗读,为学生做精彩演绎。课堂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参与度极高,训练效果自然不错。
教师组织朗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展示机会,学生关注度大幅度提升,极大促生了学习成长力。高中学生大多对朗读存在认知偏差,参与朗读训练热情不高,教师利用朗读竞赛形式展开训练,具有很强磁力,学生参与热情被成功激发出来,其训练自然能维系在较高水平之上。
朗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破万卷”。朗读训练符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需要教师大力推演和强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